京剧的前世今生
京剧,又名「京戏」、「平剧」1 、「国剧」,它是中国传统名剧,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京剧、现代京剧和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
京剧的发展演变
传统京剧形成于清朝初期,1790年乾隆爷80大寿,在扬州一个著名戏曲表演剧团「三庆」班被征召入京贺寿演出,从此便在京城站稳了脚跟。此后许多徽班相继来到京城,其中以三庆、四喜、春台、和春最负盛名,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四大徽班」,他们为京剧奠定了基础。后来,他们又借鉴吸收了昆曲、京腔的长处,使得京剧在表演艺术上逐渐成熟起来。

传统京剧的表演内容多表现历史题材,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多。 (如:《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空城计》、《四郎探母》),而伴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文场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唢呐、笙等等。武场乐器有:大锣、小锣、板鼓、单皮鼓、铙、钹等等。场景布置方面,传统京剧很少有独立的场景,大都是以一桌二椅代替,并且每出戏都通用。化妆方面:生、旦、净、丑,不论哪个行当都是浓妆,也就是脸谱。脸谱表露个性,如:红脸表示忠勇,黑脸表示粗豪,蓝脸表示勇猛,大白脸表示奸险。

民国初期,由于军阀连年混战,社会动荡,导致京剧陷入低潮时期,幸好京剧优秀的演员崭露头角,如:「四大名旦」2 、「四大须生」3 的出现,使得京剧回复生气。同时,时装戏和女演员4 也可以加入京剧行列,这相对于传统京剧而言,无疑是一大创新,这是现代京剧的萌芽。
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京剧成为打压的对象,演员亦被视为「牛鬼蛇神」,京剧传统剧目被逼停演,只有8个革命样板戏能够演出,分别是: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5、《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 。可见,这是京剧的另一个大创新。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内容多反映现实,集中演工人、农民、解放军。加入了西洋乐器和芭蕾舞。场景布置方面,每一场都会换不同的场景。演员的妆容接近现实生活,化淡妆,观众能够看清演员的神情面貌。演唱方面,节奏也比传统京剧轻快利落一些。
现代京剧和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两者都是「现代」,所以有些人直接把现代京剧和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画上等号。但称得上为「样板」,当然有特别的地位,所以现代京剧是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的过渡。
京剧的价值
京剧被称为「国粹」,「粹者,精华也。」原因在于京剧是通过「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来表达,也是演出的四项基本功,它糅合了各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唱,指表演中的歌唱;念,是指表演中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表演中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滚跌扑的技艺。所以要称为一个角儿,一定要文武兼备。

台下的观众也是行家,他们听戏、看戏,更懂戏,所以他们也有一定的戏曲修养。他们看戏,不是看故事情节,而是看演员的功底。正如电影《霸王别姬》里,师傅一面训练徒弟,一面说:「人就得听戏」、「不听戏的,他就不是人,什么猪啊,狗啊,它就不听戏。」因为有文化修养,才听得懂戏。什么时候谁出场,哪个演员将会表演什么,观众早已清楚。出色的演员,他的一个眼神、一个跌扑,都能赢得台下观众的喝彩与掌声,这也是对于演员功力的肯定。可惜,这种气氛只能在户外戏棚出现,现在我们是在室内剧院观赏演出,观众只能以掌声含蓄表达自己对于演员的欣赏。但在室内剧院演出也有好处,因为场内设有电子屏幕,我们能容易理解唱词和念白,而且有英文翻译,外国观众亦能掌握意思。剧院还设有麦克风和音响,保证场内所有人都能够听清楚,而且有灯光设备,舞台效果比之前有很大的改进。

京剧的失传
京剧有独特的内涵,是珍贵,有价值的,但在金钱挂帅的社会里,京剧是难以得到重视。电影《霸王别姬》的一段,小癞子和小豆子6溜出来到街上玩,他们无意看到「霸王」的演出,两个哭得稀里哗啦。小癞子是哭人生的辛酸,他说:「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啊?」、「得挨多少打啊!」、「我什么时候能成角儿啊?」小豆子是因为感悟而哭。小癞子选择放弃,小豆子选择继续。小癞子上吊自杀前,把糖葫芦不断往嘴里塞,这个痛快是他对人生最后的希望,每天面对刻苦的练功,他觉得是没有出路,他绝望了。现在社会什么都讲求快,重视的是付出与金钱回报要成正比。但艺术是需要长时间苦练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如小豆子虽然天生拥有好声线、好身段,此外还需要后天的刻苦努力,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也不能保证以后能拥有名利。尽管,现在戏剧演员地位已经提升,不再被视为下九流,但艺术却一直被忽略,如果没有老板投资或政府资助,演员根本没有演出的机会。戏曲演出现在并不普及,戏迷要看正统的表演,就得跟着戏团走,但万一遇上特殊原因,戏团不能出国作巡回表演,大众便少了接触戏曲的机会。
脚注
1. 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北京为北平,故称「京剧」为「平剧」。
2.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评选京剧旦角名伶,梅兰芳(1894-1961)、尚小云(1900-1976)、程砚秋(1904-1958)、荀慧生(1900-1968)这四位,被评选成为“四大名旦”。
3. 四大须生为老生演员余叔岩(1890-1943)、高庆奎(1890-1942)、言菊朋(1890-1942)以及马连良(1901-1966)。
4. 在此之前,京剧中的女角均是由男演员男扮女装演出。
5. 翟文明:《图说中国戏剧》(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
6. 小豆子即年少时的程蝶衣(电影中由张国荣(1956-2003)饰演其成年形象)。
参考资料
书籍
徐城北:《中国京剧》(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年)。
徐潜主编:《中国戏曲艺术》(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
翟文明:《图说中国戏剧》(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
电影
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主演:《霸王别姬》,北京电影制片厂,1993年。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请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
Chi Seng Pun,謝謝!
小時候爸爸在家看「紅色娘子軍」DVD,我才接觸到。
#1
凱昕 孫
08-03-2023 13:45:45
孫博士,謝謝分享!
兒時,母親也帶我睇過「紅色娘子軍」,當時仍在澳門居住,睇這類戲,好像免費的。
#2
Chi Seng Pun
07-02-2023 14:45:34
孫博士,謝謝分享!
兒時,母親也帶我睇過「紅色娘子軍」,當時仍在澳門居住,睇這類戲,好像免費的。
#3
Chi Seng Pun
07-02-2023 14: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