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活动
  • 註冊
  • 登入
  • search
  • language 语言
    • English
    • 繁中
    • 简中
  • 主页
  • 关于我们
  • 奠基者言
  • 文化馆
    • 中华传统美食馆
    • 中华节日与节气
    • 中华艺术馆
    • 中华道德馆
    • 中华中医馆
  • 诸子百家
  • 侨民点滴
    • 寻根之旅
    • 广东移民史
    • 福建移民史
    • 马六甲徐家简史
    • 胶己人:潮州人移民东南亚历史
    • 历史与现状: 妈祖文化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之间的交流互动
    • 波靖南溟:新加坡福建会馆的故事
    • 马六甲青云亭观音信仰及其社会功能
  • 薪火相传
    • 蚕宝宝养成记
    • 香港青少年故宫文化研习分享会
    • 香港培道中学
    • 香港树仁大学
    • 小小历史学者计划:融入中华文化传承的力量
  • 视像图书馆
    • 让香港潮州文化重新被看见
    • 马山女服
    • 古文动画篇章系列
    • 孝与仁
    • 盂兰胜会
    • 昆剧 - 长生殿
    • 昆剧 - 玉簪记
    • 昆剧 - 贩马记
    • 昆剧 - 琵琶记
    • 昆剧 - 顾曲周郎
    • 昆剧 – 范蠡与西施
    • 粤剧 – 碧海狂僧
    • 粤剧 - 南唐李后主
    • 粤剧 - 黄飞虎反五关
  • 文化活动
    • 在漫长的18世纪遇见黄东
    • 第四届华服论坛
    • 陆国权中华文化传承研究基金网站启动典礼
    • 从《新安县志》走向《香港志》
    • 易老庄与太极拳
    • 应用知识:博物馆与道德文化学与教分享会
    • 与历史同行:香港中学生穿越小说比赛
    • 昆韵飘香:崑曲进香港 — 香港树仁大学文化专场
  • 学术研究
  • 学术新苑
    • 2023-2024学年 菁英中华文化论文比赛 获奖名单
    • 2023-2024学年 峥嵘中华论文比赛 获奖名单
    • 2024-2025 菁英中华文化论文比赛
  • 最新活动
  • search
  • 註冊
  • 登入
  • English
  • |
  • 繁中
  • |
  • 简中
  1. 主页
  2. 诸子百家
《中庸》「诚」的生命解读

对《中庸》里「诚」的概念,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最朴实的解读,按《说文》谓:「诚,信也」。诚与信互训,俱从「言」旁。对诚信最具生命气息的解释莫过于「孚」字。《

子路:勇士?愚士?

仲由(前542-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孔门十哲之一。

阴阳五行思想与创意启发

發軔於春秋而系統化於戰國末的「陰陽五行」思想,是今天仍有廣泛影響的傳統文化智慧。

中庸之道与时中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许多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中」意谓中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而「庸」则有平常的意思,表示以「中」为处事原则乃是平常的定理。

生命的安顿

根据2024年4月11日报导,香港教育局表示:「去年接获中、小学汇报32宗学生怀疑自杀身亡个案,为过去5年来最高数字。」

名家与公孙龙子﹕中国实验心理学的始祖

相比起对儒家、道家等学派的推崇备至,创立自惠施的名家往往仅被视为道家 (特别是《庄子》一书) 的注脚,甚至是被视为琐碎无聊的诡辩者的团体。

行为的自由—简论《大学》与《中庸》的「慎其独」

史宾诺沙(Baruch de Spinoza, 1632-1677)说过:「遵照理性去生活的人是自由之人。」

从知几到慎几—从道德实践的发端看《易》的意义

俗语云「机不可失」,意谓要把握机遇,机会一旦错过便追侮不已。

儒道佛生死观的总结

综观中国的儒、道、佛,其对生死问题的看法虽不相同,但是否其中也有一共同点? 照我看,儒、道、佛都不以生死为苦,而以其追求的目标未能达到为“苦”。

道家的生死观:顺应自然,与道同体,苦在自然之未能顺。

道家生死观的基本观念是“生死气化,顺应自然”。

禅宗的生死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苦在无明之未能除

佛教认为,人世间是一大苦难,人生有不能逃避的“八苦”。

儒家的生死观

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竟。

食在《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先秦时代的奇书,有人说它是地理书,有人说它是巫书、有人说它是志怪书。

老子

关于老子(前571-前471)的生平,我们所知不多。司马迁(前145或前135-?)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他并没有进一步说明老子为何姓李。

尽力,尽情,尽心

「我尽全力啦,我问心无愧。」

惠施﹕穿越时代的大宗师

现时流行一种叫「穿越剧」的剧种,主角可以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中穿梭往来...

发扬孔教十德,促进世界大同

孔教儒家思想,产生于中国,亦属于全人类。而世界上,许多国家地方皆有孔教儒家之足迹,其中,尤以东南亚国家所受儒家文化之影响,最为深刻而广泛。

以儒入武:孔子的武学思想

孔子识武功?儒家和武术有什么关系?这看似毫不相干,但其实错了,孔子是「中国武士道」第一人[1],我们常常所说的武德,就是「以儒入武」的一种道德修养。

实践的中国哲学

中国的文化,以儒学为核心。走进廿一世纪,四大古文明,唯有我们中国仍然存在,中国文化从未断绝。

儒学对时代的回应

儒学还有生命力吗?儒学是否过时了?儒学能对应现代社会、时代的问题吗?

鬼谷子:中国史上第一位培训专家

相比起《孙子兵法》,认识《鬼谷子》一书的人较少,可能由于鬼谷子的名字带有神秘色彩之故。

墨子:中国科学的奠基者

以往墨家相对较少被人讨论,主要是因为秦代以后墨家的传承出现断裂

分享文章

Facebook icon twitter icon Weibo icon WhatsApp icon WhatsApp icon Mail icon
Like Button Dim Like Button 已有人对此文章/视频按赞
 
网站连结
隐私政策 友情连结
联络我们
香港北角宝马山慧翠道6号
研究院综合大楼高座508室

电邮:[email protected]
 
电话:+852 28048533

© 2025 中华文化传承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我们使用Cookies提升您使用我们网站的经验, 当您按"接受"或继续使用本网站,您自动接受我们使用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