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9.26

 

生命的安顿

 

根据2024年4月11日报导,香港教育局表示:「去年接获中、小学汇报32宗学生怀疑自杀身亡个案,为过去5年来最高数字。」1笔者对此中小学生轻生的报导感触甚深,特寄语家长、教师和青少年珍惜生命的同时,藉此从生命安顿的角度阐发《乾文言》「知至至之」及「知终终之」两句的涵义以表哀思。

生命从来是一个自足的宇宙。如以图形作比喻,这宇宙是一个圆。因为圆找不着缺口,包纳与融和是它意象的内涵。我们禁不住要问:这个生命的宇宙是否坍塌了?是否断壁残垣替代了那个浑圆的宇宙?

圆是中国文化的象徵,中国人特别喜欢圆。古人的阴阳鱼(太极图)就是一个寓示千变万化的圆形的符号。无独有偶,天文学家也在说,宇宙数不清各大大小小的星体都在做同一件事──划圆。圆的秘密就深藏在阴阳鱼裡。黑白两股力量紧紧地彼此怀抱着互为表裡、又润滑地正反流动着互为阴阳。自足饱满就是圆最贴切的形象。圆在人生来说究竟隐喻些甚麽呢?「自足」指的是对进退、取捨、攻守、动静、虚实的包容、变化、选择和自适的态度。由此体现人生的从容、自在、宽大和愉悦就是生命丰富而恢弘的宇宙。

断壁残垣形容残缺的生命观。我们的弊病在于一元的价值观念──有进而无退。原因是人生的意义被导向为对资本和物欲无尽的追逐,当这种追求被阻碍或无法达至社会的期待的时候,于是,我们顿然失去了方向并无所适从。压力、忧鬱、焦虑、徬徨塑造了新世代的特徵。我们的思想定势无法欣赏和感激生命维度的价值,因为纯粹逐利思想掩埋了人生的本义。生命维度的价值指个人的德性、情感、天赋和创造力四者。这是生命的基本颜色与人生安顿的立足点。此正是生命裡坍塌了的那个部份。孔子说:「(富贵)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孔夫子活得多麽的明白和通透!这不就是我们期盼着健全的人生宇宙吗?进是求取「富贵」;退乃「从吾所好」。故此,进与退、取与捨、动与静、虚与实构成我们宽厚、完备的人生宇宙。我们为漠视生命维度的价值崩塌了半壁人生!难度我们在价值上的选择仅仅是一张单程票吗?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2是以人生进退、取捨、动静来谈安顿的。中国人视人生的二元处境并非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互为转化及正反相成构成一个自我实现、体认人性的历练场地。安顿是指处于生命阶段当中或陷入人生困境底下皆自喻适志和精神富足,因为不论「知至」还是「知终」均以生命维度的价值来衡量。最终的喜乐就是生命的境界。

儒家是讲人生使命的。「知至至之,可与几也」,指生命的奋进与自我实现是人性向善的态势。人秉承天地而生所潜藏的天赋,须坚毅地在人生的画布上涂画出顽强又璀璨的生命光辉。本来,生命是创造的奇蹟;同时生命又是奇蹟的创造者。将生命禀赋的特质从虚无至实有地、从无序至有序地绽放开林林总总、各具个性的花朵。生命并没有为创造设立任何限制。不过,生命总是充当着「创造」这个动词的主语。我们先了解孔颖达是如何解释「几」的。他说:「去无入有,有理而未形之时」。他的意思是指生命能量从「虚」走向「实」的创造和实践过程。此解释可称得上是纤细微妙的了。

「终」是生命奋进的鬆弛状态。人生路上总摆放着很多的关卡和潜伏着不少的坎坷,当时候降临的一刻,我们要做的是:毅然放下。「知终」的原因不为别的,就是要寻找属于自我生命价值的道路。「存义」的「义」解作「宜」,意指保持自我身心舒适和乐的心态。故此,《乾文言》称:「乐则行之,忧则违之」。所谓的「行」和「违」须以道德为准绳。「乐」和「忧」的情感乃一己的道德判断而已。孟子所谓「安身立命」讲「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尽心〉上)指的正是人生安顿的问题。孟子要专心致志所守护的就是生命维度的价值。

全球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不可逆转,成功的社会标准通过父母、亲友和师长的期望寄託在青少年身上。我们学习包容并尊重青少年的天赋和意愿。此外,我们须协调单一的价值观念并获得精神上适当的平衡。儒家讲「知至至之」和「知终终之」,重视生命创造力的同时寻求快乐富足的精神世界。除了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外,儒家还强调人生的抗逆和抗压的能力。「存义」是人生安顿的主轴。唯有发掘并珍视自我生命的价值,领悟喜乐的道德及健康的意义,才能提升一己生命的智慧及建立自足的人生宇宙。

中国哲学是生命的哲学。古人在歌颂着生的伟大、创造的奇妙的同时,要知道,这些伟大和奇妙的关键处在于生命的主体──人。《繫辞》称「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体认、实践并成就生命自身的价值。这句经典的话语并没有为我们设限。生命的恢弘和浑厚本就在于它巨大的可塑造性和创造性。

 


 

参考资料

 

脚注

1. 〈教育局去年接获32宗中小学生怀疑自杀身亡个案是过去5年最多〉《即时新闻》,2024年4月11日。浏览日期:2024年4月14日。网址: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748510-20240411.htm

2. 此两句话白话意译是:「明白一己的使命而努力为之的人,可与他/她谈论生命的几微」、「知道该终结的时候而毅然终结的人,可以守卫着属于自我生命价值的道路」。

黄君良博士

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研究兴趣在先秦学术思想、战国出土文献和儒家思想。发表论文三十篇,学术专著两部。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