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04
文字说惊蛰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 农历的二月(卯月)从这天开始。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惊:形声字。 马骇也,从马,敬声。 本义:骡马等因为害怕而奔跑起来不受控制。 惊字甲骨文没有收录。 衍义有三种: 1、引申为:“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 2、引申为:“震动”。 3、引申为:“出人意料的”。
蛰:形声字,从虫,执声。 蛰字甲骨文没有收录。 本义: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


惊蛰,于西历每年3月5至6日交节。 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 。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起始,卯月指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 卯,仲春之月;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万物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自此开始。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我国劳动人民很重视惊蛰节气,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 大自然景色很美,但,此时气温变化很大,咋暖还寒。 此时节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流感等疾病的发生。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请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