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歷史學者培訓計劃2023-2024」近日圓滿結束,計劃由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主辦,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資助,並由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以及陸國權中華文化傳承研究基金擔任協辦機構。今年計劃來到第二屆,吸引共90間本港中學報名。最終大會挑選當中30間學校,共76位中二至中四的學生成為實體學員,參與為期八個月的歷史文化研習活動。另外,亦有25所學校以校內實踐的方式,推廣與中華文化傳承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的內容,競逐「中華文化校內推廣嘉許獎」的殊榮,計劃合計參與人數達140名。
多元體驗:從不同角度和方式深入探索歷史與文化
為期八個月的培訓共設有四個核心單元,分別為歷史技能單元、大灣區歷史講座單元、文物導賞單元及內地交流考察,以及策展單元。計劃旨在全面培養學員在歷史、文化和策展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育他們對歷史及文化課題的興趣。
而策展單元作為計劃的重要總結,一眾學員於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假饒宗頤文化館舉辦成果展覽。展覽涵蓋了三個主要範疇,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香港與大灣區)、香港史研究和嶺南文化研究。學員們自擬題目進行研習,設計展板和展示展品,以展示了他們在上述範疇中的研究成果。
活動更得到長春社和大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藝會的支持,共同參展推廣與中華文化特色相關的展品。可見,是次成果展覽也是一個交流和互動的平台,讓民間組織、公眾和學術界能夠參與其中,共同促進文化和歷史的傳承。
校內實踐促進中華文化傳承:中學生展現傳統美
為回應學界對計劃的踴躍支持,同時使更多學生有機會接觸並了解中華文化的價值和重要性,陸國權中華文化傳承研究基金額外贊助計劃設立獎項「中華文化傳承校內推廣嘉許獎」。作為計劃的延伸,25所學校以校內實踐的方式,在所屬學校內推廣與中華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內容。通過這些努力,學生們可以展現傳統美,同時將中華文化的價值傳遞給更多人,推動中華文化在學校內的普及和傳承。
< 原創文章/視頻,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