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史書記載,漢明帝曾「夜夢金人」,繼而差遣使臣西尋佛法,後遇白馬馱經,佛教東傳震旦迄今至少已有兩千餘年。
泉州方言中有“仔”和“嬰”等小稱後綴,本文將以筆者的出生地泉州永春為主要調查點,採用自然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以其他泉州地區調查點為輔,對“仔”、“嬰”及其衍生的“仔嬰”、“嬰仔”小稱進行研究,探討四種小稱的功能及搭配規則。
若要論唐代與佛教有密切關係的文人,除了王維、白居易等著名的詩人外,王梵志亦是當中的佼佼者。
《尚書·堯典》中的“安安”二字,歷來都有不同的說解和流傳版本,其中漢儒、宋儒、清儒、近人都有不同的解讀方式。而“安安”二字又有異文。
嶺南畫派在中國近代史上對華南尤其廣東地區具有不容忽視的歷史意義,在中國近代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及影響力。
本文探討戲曲批評中音樂與敘事的關係。追溯了學者對於戲曲中音樂和敘事如何交織的理解的演變,從早期對音樂具有"戲劇性敘事"特質的觀察,到更明確地認識到"言語和歌唱的敘事語言"。
語素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是最小的語言單位,而漢語中的語素大部分是單音節的,如“手”、“人”、“頭”,每一個音節都對應著一個清晰且具體的意義。
鄭良樹認為“列子”(前450年—前375年)一人乃先秦諸子中最難考證,爭議最多的存在...
漢字的歷史源遠流長,而在文字傳承的過程中,漢字不論在字形上,抑或字義上都出現或大或小的改變。
《七俠五義》一書是俞樾(1821-1907)在閱讀《三俠五義》後,重編而成。書中內容大致上與《三俠五義》無異,講述了北宋仁宗(趙禎,1010-1063;1022-1063在位)年間,包拯(999-1062)在俠士的幫助下審案、平冤,以及俠士們行俠仗義的故事。
《容閎自傳:我在中國和美國的生活》記錄了容閎自出生至死亡前十年的種種經歷,1當中包括了童年時代,留學經歷、回國後之歷練、購置西洋機器、推動教育改革等共二十二章內容。
白居易(772-846)和蘇軾(1037-1101)皆屬“第一流”文人之列,前者來自中唐;後者來自北宋,二人除了擁有繁名,更是“三教合一”的象徵人物。
周碧香〈《彗琳音義》聯綿詞用字討論——以“咳嗽”、“謦欬”為例〉,疏理佛典中“謦欬”、“咳嗽”的異體字特點,嘗試解釋《一切經音義》的訓詁原則,再以音韻學方式推測“咳嗽”取代“謦欬”的原因。
《論語》作為儒家思想的基本經典,一直備受漢字文化圈推崇。越南作為漢字文化圈的其中一份子,自神武二年(1070年)李聖宗(1023年-1072年)於當時越南首都河內昇龍城興建文廟,祭拜周公(約?-西元前1033),孔子(約前551年-前479年)及孔門七十二賢人開始,由國家政府推崇儒學。
自鴉片戰爭後,中國近代史正式拉開序幕。在此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中,中西新舊文化互相衝突和融合,使社會的各個層面諸如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等都受到影響。中國的文壇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影響亦波及到小說。
中國製造瓷器的最大生產地在景德鎮,當中有大量外銷瓷,專為出口外洋銷售而製。
關於《尚書》的偽書問題,在學界而言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反對聲音。雖有一些學者,如楊善群,朱建亮等,提出對“偽古文《尚書》”是否真乃偽書提出過疑問,但也未能完全證實此說的正誤。
1988年,海登·懷特首次提出了「影視史學」的概念,後來有周樑楷將其定義拓展為靜態的或動態的圖像、傳達敘事者對過去事實的認知,並探討分析影視歷史文本的思維方式或知識理論的一種學說。
清代的三山五園是清朝皇帝處理政務、進行文化活動以及展現統治理念的重要場所,而這種模式也是清代政治運行的一大特色:御園理政。
清代的繪畫成就在中國藝術史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技法造詣之精湛、師承流派總結論述之宏富,滙成了藝術史上屈指可數的繁榮時期1,十分值得深究。繪畫主要分成宮廷畫、文人畫、和民間畫等。
雖然「飲茶」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之時,而「茶」以一種文化出現是起於兩晉南北朝時期,直到唐代的時候得到發展,唐朝文人、貴族等社會上層人士開始接觸「茶」;而茶文化在宋代時大盛
晚清時期是中國歷史發展中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帶領中國走向近現代時期。有學者認為晚清時期的社會性質是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半封建」所指的是腐敗的中國傳統專制制度;而「半殖民地」所指的是在晚清時期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入侵和對中國百姓的奴役。
分享文章
我們使用Cookies提升您使用我們網站的經驗, 當您按"接受"或繼續使用本網站,您自動接受我們使用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