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 2025.04.11

 

〈皇權的表現:以乾隆時期的圓明園為例〉

  馮翠君

 

清代的三山五園是清朝皇帝處理政務、進行文化活動以及展現統治理念的重要場所,而這種模式也是清代政治運行的一大特色:御園理政。1其中,圓明園在乾隆時期尤其受到重視,圓明園的規劃和建設不僅體現了乾隆皇帝的個人審美與文化追求,更成為彰顯皇權威嚴與「大一統」天下觀的重要象徵。探討乾隆時期圓明園的政治與文化意涵,有助於深入理解清代皇權運作及其在園林文化中的具體呈現。本文以圓明園為研究對象,聚焦乾隆時期,分析其在清代皇權體現中的特殊地位。

二、文獻回顧

劉陽:《五朝皇帝與圓明園(第一版)》(2012):2作者結合典籍與歷史圖片,講述了五代皇帝在圓明園內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的故事,其中以乾隆皇帝的篇幅最長。作者廣泛引用乾隆時期的清代檔案、文獻、御詩、傳世畫作等等,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展現了圓明園的建築布局及歷史演變。

劉陽:《萬園之園 : 圓明園勝景今昔 (香港第 1 版)》(2014):3作者對圓明園的 100 多個景區分別進行了調查研究,將歷史文獻和實地考察緊密結合。作者廣泛引用的文獻、傳世畫作,如圓明園全套四十景彩圖以及長春園、綺春園各景點的彩色復原圖等,介紹了明三園各景點的歷史及現狀。

三、圓明園在乾隆時期的發展

 

(圖 1: 三山五園在北京城的位置)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鎮以北(圖 1),包括「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座園林。雍正帝(1678—1735)開始,圓明園就扮演著北京第二個政治中心的角色,乾隆皇帝承繼園林清代政治運行-御園理政。

乾隆在雍正喪期滿後,於乾隆三年(1738)正月十一日首次以皇帝的身份駐蹕圓明園,於嘉慶三年(1798)十月十日最後一次離開圓明園返回紫禁城,次年正月初三日崩於養心殿。在此六十一年間,乾隆每歲必幸圓明圓。乾隆五年(1740)駐躍時日最多,為 251 天,乾隆四十五年(1780)最少,只有 10

天。他累計在圓明園居住 640 次 7310 餘天,年均每年園居 11 次 126 天。4

 

(圖 2: 圓明圓三圓平面地圖)

圓明園平面呈「品」字形分佈(圖 2),東西寬約二千六百米:南北長約二千米:周長約一萬一千米:總佔地面積五千餘畝。其中建築面積十六萬平方千米,超過了紫禁城建築面積的總和,水面面積超過全園面積的一半。建有十九座園門一百多架橋樑,風景區一百餘處。5這個數據基本上是圓明圓時期的巔峰狀態,亦是乾隆皇帝耗盡國家的財富修築而成的。

乾隆《圓明園後記》:「規模之宏敞,丘壑之幽深,風土草木之清佳,高樓邃室之具備,亦可稱觀止,實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遊之地,無以逾此。」6從這個紀錄中,可見當其時的圓明圓是如此的宏偉。

四、圓明園的政治作用與地位

圓明園中設有多個政治機構,括大宮門、勤政親賢殿等等。大宮門為五 間,坐北向南,門前左右朝房 各 5 間。其後,又各有朝房 27 間,設有清政府的辦公機構,如軍機處、內閣房、六部朝房、都察院、翰林院、理藩院、南書房、銀庫、清茶房、膳房、堂檔房、造辦處、升平署、宮內他坦、八旗營房等。7

(圖 3:圓明圓地圖局部)

而正大光明殿(圖 4)是舉行重要禮儀活動場所,如舉行朝會、聽政、賀壽慶典、筵宴宗藩、科舉考試、會見外藩蒙古的王公、回部等首領、外國使臣。其功能類似這紫禁城中的太和殿。正大光明殿右面為勤政親賢殿,是皇帝園內聽政和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功能類似於紫禁城內的養心殿,處理朝廷政務,披覽奏章、接見大臣議商國事等政治事件。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乾隆就是在此召見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宣讀乾隆三十八年(1773)立儲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嘉慶帝,1760—1820)為皇太子。8從側面證明勤政殿的重要地位。

(圖 4:正大光明殿)

圓明園在乾隆時期不僅是一座皇帝的御苑,更是僅次於紫禁城的政治中心,承載了治理國家的功能,強化了皇權在空間上的延續性與統治的神聖性。

三、圓明園的外交作用與地位

圓明園是乾隆皇帝展示皇權與文化的一部分。當外國使節或藩屬國使者來訪時,他們在會在園林中被皇帝召見,參加慶祝活動,甚至被邀請到圓明園參觀,體驗其中的壯麗景觀,從而感受到清朝的繁榮與威望。

乾隆初年起,每新年正月要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舉行「上元三宴」,即正月十四日宗親宴、十五日朝正外藩宴、十六日廷臣宴。其中,朝正外藩宴,是宴賞來京朝賀新年的少數民族王公、首領。9乾隆帝八十整壽時,朝鮮、安南、暹羅、琉球、廓爾喀五國遣使朝正慶賀,乾隆帝在圓明園宴請各國使臣,並命人帶領遊覽圓明園。10

而乾隆在圓明園接見不同的外國使節,其中包括乾隆十八年(1753 年),接見葡萄牙使臣巴哲格(Francisco Xavier Assis Pacheco Sampaio,?-1767)。在四月初九,乾隆在山高水長設大蒙古包宴,隆重款待葡萄牙使臣。四月十六  日:他在長春園含經堂宮門廣場(圖 6)「親御帳股,優以宴實」和安排巴哲格觀賞了諧奇趣西洋噴泉,五月五日端午,他特邀萄牙使臣到望瀛洲觀賞龍舟競

賽。11乾隆五十八年(1753 年),八月二十六日:在長春園大東門接見英國使臣馬厄爾尼(George Macartney,1737-1806)。12

(圖 6:含經堂復修圖)

圓明園內部仿建全國名勝及異域建築,如西洋樓,表現出兼容並包的文化氣度,也成為對外展現清朝國力與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景。外交使節在此舉行宴會,感受到清朝繁榮的象徵,向外國使節展示清朝國力的重要工具,進一步加強了國際地位的宣示。

「大一統」天下觀

圓明園中寄寓了皇帝對於自己統治天下的期望, 乾隆皇帝主張「主中華者為正統」。園內的建築物富有不同的象徵和意義,以「九州清宴」 為例(圖 7),「九州清晏」由九個島組成,每個島又獨立成景,島與島之間有橋樑相連 通。九州是國家領土的象徵寓意「禹貢九州」。13「九州」是傳說中上古時中國行政區劃的版圖,西漢以前認為是大禹治水後所進行的區劃。州名雖未有定

論,但總數為九,泛指全中國,而天子坐陣九州的中心,寓意「九洲大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

(圖 7:九州清宴)

園內景觀設計融合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元素,呈現乾隆對全國疆域的全面掌控,不只限於華夷,甚至包括不同的文化。其中包括:

 

江南景色(節選)14

建築(風景)名稱

模仿原模型建築(風景)

平湖秋月

(杭州)平湖秋月

紫碧山房

(蘇州)寒山別業千尺雪

文源閣

(寧波)天一閣

獅子林

(蘇州)獅子林(圖 8)

 

(圖 8:獅子林復原圖)異國15

 

(圖 9:西洋建築的復修影像)

乾隆皇帝耗大量財富仿江南景觀,把無法經常觀看的南風景色,搬到園明園鐘,不同區域模擬了全國各地的自然風貌,在王闿運的《圓明園宮詞》提及中,「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16意味著全天下歸於皇帝掌控之

下。 乾隆皇帝建興西洋樓建築群,並不是仰慕歐洲文化,乾隆認為「中國之大,何其不有?」,17區區西洋建築,大清也是可以耗費興建的。這是展示了

「天朝上國」在外來文化的掌控,凸顯清朝作為世界中心的自信,是一種天朝上國的傲慢。這些景觀象徵了乾隆皇帝作為「四海一統」之主的統治,而且不僅局限於中華文化,也將世界納入其視野中,進一步鞏固「大一統」的普世 性。

總結

乾隆時期的圓明園是清朝全盛時期的象徵,也是皇權力量的具體體現。整個圓明園通過精心的規劃和建設,將皇權融入政治、文化與外交各個層面,形成了多維度的權力空間。圓明園是帝國繁榮與穩定的物質載體,從其政治職能到大一統的理念,彰顯了乾隆時期皇權的輝煌與影響力,鞏固了清朝作為東亞大國的國際地位,成為皇權的經典典範。

參考文獻

書籍

劉陽:《五朝皇帝與圓明園(第一版)》,香港: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

劉陽: 《萬園之園: 圓明園勝景今昔 (香港第 1 版)》,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2 年。

岡大路著,常瀛生譯:《中國宮苑園林史考》,北京: 農業出版社,1988 年。

 

期刊論文

陳康琳,錢雲:〈北京西郊「三山五園」文化景觀遺產價值剖析〉,《中國園林》,2018 年第 5 期,頁 115-118。

艾君:〈北京「三山五園」的形成以及歷史文化〉,《工會博覽》,2021 年第 26

期,頁 32-35。

趙連穩:〈三山五園:園林中的紫禁城-論清帝園居理政〉,《安康學院學報》,

2014 年 26 期,頁 1–6。

賈珺:〈圓明園中的理政空間探析〉,《建筑學報》,2011 年 5 期,頁 100-106。

 

紀錄片

任志巨集、畢洪、王新建:《 圓明園:珍藏版》,北京: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

2010 年。

金鐵木:《圓明園》,北京:華夏電影,2006 年。

 

註釋

1.  三山五園是指北京西郊,西山到萬泉河一帶的離宮建築群。三山:萬壽山、香山和玉泉山。而五園是指清漪園(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包括西花園)和圓明園(包括長春園、綺春園)。 艾君:〈北京「三山五園」的形成以及歷史文化〉,《工會博覽》,2021 年第 26期,頁 32-35。

2.  劉陽:《五朝皇帝與圓明園(第一版)》(香港: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4 年)。

3.  劉陽: 《萬園之園: 圓明園勝景今昔 (香港第 1 版)》(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2 年)。

4. 同注 2,頁 44。

5 同注 3,頁 1-2。

6 岡大路著,常瀛生譯:《中國宮苑園林史考》(北京: 農業出版社,1988 年),頁 216-217。

7.  東建有宗人府、內閣、吏部、禮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鑾儀衛及鑲黃、正白、鑲白、正藍旗(東四旗)各衙門值房,東夾道有銀庫,如意門外還建有南書房院和堂檔房院; 西建有戶部、刑部、工部、欽天監、內務府、光祿寺、通政司、大理寺、鴻臚寺、太常寺、太僕寺、御書處、上駟院、武備院及正黃、正紅、鑲紅、鑲藍旗(西四旗)各衙門值房,西夾道還建有造辦處、藥房。 大宮門內西邊建有茶膳房、番書房; 東邊建有清茶房、軍機處。 同注 3,頁 15。

8同注 3,頁 18。

9.  根據昭櫶 《嘯亭雜錄》 記載:國家威德遠被,大漠南北諸藩部無不盡隸版圖。每年終,諸藩王貝勒更藩入朝和殿,一二,以盡執瑞之禮。上於除夕日宴於保品武臣鹹侍座。新歲後三 日,宴於紫光閣,上元日宴於正大光明殿,一品文武大臣皆入座,典甚巨也。席間還表演慶隆舞、喜起舞等,典禮隆重。”

10.  趙連穩:〈三山五園:園林中的紫禁城-論清帝園居理政〉,《安康學院學報》,2014 年 26 期,頁 1–6。

11.  御製《端午日奉皇太后觀競滾〉詩句日:「畫鷁飛波迅於鳥,綵縆界道直如弦。遠人許預天中賞,欲使重瀛盛事宣。」。 同注 2,頁 137-138。

12.  同注 2,頁 142。

13.  同注 3,頁 142。

14.  同注 2,頁 89-90。

15.  同注 2,頁 90。

16.  同注 2,頁 61。

17.  同注 2,頁 138。


< 原創文章/視頻,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歡迎留言:

登入/登記成為會員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