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2日及23日,正值臘月(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及二十四日,中國傳統民間,喜於此兩天禮敬廚房的灶神,所謂「謝灶」也就是「送灶節」。
陶淵明(365-427)〈飲酒二十首〉第十九首曰:「冉冉星氣流,亭亭復一紀。」
《黃帝內經-靈樞》中的「九宮八風」篇章詳細描述了二十四節氣與九宮八風的關係,並解釋了每個節氣在不同方位的特徵。
書生蔡伯喈在與趙五娘婚後想過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從。
蘇州評彈在400年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本體是什麼?或者說什麼才叫評彈?蘇州評彈的本體與戲曲最大的區別在於:評彈是說法現身,戲曲是現身說法。
發軔於春秋而系統化於戰國末的「陰陽五行」思想,是今天仍有廣泛影響的傳統文化智慧。
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是古代白話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非常著名的情節。
前面講到曲藝的時候,我們說到曲藝是一種俗的文化,是草根文化,但是評彈是曲藝當中的蘭花。評彈和一般的曲藝不同之處在於它是雅俗共賞的。
「中庸」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也是許多中國人的處世之道。「中」意謂中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而「庸」則有平常的意思,表示以「中」為處事原則乃是平常的定理。
大雪節氣過後,緊接而來的,就是冬至。每到這個時節,故鄉的記憶又浮現心頭。
本文的主題是“江南曲藝”,實際上我今天所講的是江南曲藝的代表,也就是蘇州評彈。
《老子‧十三章》說:「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老子這樣說,很明顯就是自己的一切合理行為,將會受到身體的覺受,或意識欲望所限制。往往「合理」與「道德」敵不過欲望,而作出違背「天理」的行為。故老子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了身體,就沒有甚麼好可怕!」
我們使用Cookies提升您使用我們網站的經驗, 當您按"接受"或繼續使用本網站,您自動接受我們使用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