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源泉,引發了很多與生命相關的聯想。老子(約B.C.571-約B.C.471)說「上善若水」,孔子(B.C.551- B.C.479)說「逝者如斯」,庶幾乎家喻戶曉。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中國重陽節,記得年少時,爸爸、媽媽很喜歡在當天早上,帶我們一家人往香港島的山頂公園登高,並在山頂公園野餐,一家人席地而坐,享受一天的假期
王獻之(344-386)才華卓犖,書法別開生面,與其父王羲之(344-386)並稱「二王」;在詩文寫作上,雖然沒有留下像〈蘭亭集序〉那樣的名篇,不過,他讚嘆山水的言論,同樣聞名於世。
寫「立秋」節氣文稿時,筆者以「一葉驚心氣初涼」為副標題...
吟誦者:陳允鋒教授
比起中國諸多節日,中秋最富審美意味,中國人對秋月素來情有獨鍾。何以知其然?《周禮》稱:“中秋,夜迎寒”。
露水往往出現於氣溫偏低的夜間,凌晨過後,陽光普照,氣溫升高,便很快蒸發了...
晚唐文學名家李商隱(812-858)博學多才,賦詩作文,好用典故,人稱「獺祭魚」...
立秋古詩吟誦 吟誦者:陳允鋒教授
不知不覺,寫到上一期「大暑」時,已到年「中」。那是第12個節氣,恰值二十四之半。有感於此,今次下筆寫「立秋」,難免多了一些感慨:我們每寫下一個字符,時光隨即而逝;我們出現「現在」念頭的那一瞬間,其實已是「過去」。
古人說,「大暑」之「大」者,炎熱之極也。物極必反,乃自然規律。「大暑」之後,「立秋」繼之。
南宋詩人楊萬里(1127~1206)〈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寫杭州六月獨特風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立竿見影」,這是流傳至今的常見成語之一,用以比喻相關舉措收效迅速。不過,在現實人事中...
端午將至。想起年幼時的這個時節,我會向家中包裹粽子的長輩詢問端午節的起源和意義,長輩們總是以公式化的一句來回應:“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
熟悉《紅樓夢》的讀者大凡都記得「黛玉葬花」情節:第一次在第二十三回,時為暮春三月;第二次在第二十七回,纏綿悱惻的〈葬花吟〉即見於此,時令則是芒種。
小滿古詩吟誦 吟誦者:陳允鋒教授
北宋寇准(961-1023)〈夏日〉詩中說:「輕寒微雨麥秋時。」這首寫於夏天的詩歌,為何提到「麥秋」?這個「秋」字,什麼意思?
多年前的某個初夏,筆者憑興而作自由體小詩〈懷想〉,第二節是:「鳳凰木葉漾起紅衣裳的時候/懷想就是燦燦的焰火/與烈日競輝光/與潮水共翻簸。」
「清明穀雨,凍死老鼠」,這是流行很廣的民間諺語,尤其是南方。這個時節,常有來自北方的冷空氣侵襲,南方又多雨陰溼。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難免懷想故鄉的「波波粿」。「波波」,是福州方言的擬音寫法,其實就是清明粿,也就是青團。
中華傳統文化非常崇尚「中」。《易傳》倡導「時中」,孔子以為「過猶不及」,都注重立身行事合乎時宜。
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農曆的二月(卯月)從這天開始。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春節是華人傳統節慶之中最盛大的,而且儀式感滿溢。在春節期間,人們除了與至親摯愛舉杯饗饌分享喜悅外,最經典的莫過於送(互)贈紅包。
正月十五元宵,這是華人農歴新年的最後高潮,其起源傳說與點燈有關,併從漢代宮廷傳入民間...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我們先從文字來理解「雨水」的含義。
過年“撈生”,是馬來西亞華人現行的節日食俗。一般而言,自踏入農曆臘月,坊間的華人餐館就會推出“撈生”套組,讓人們一直“撈”到元宵十五之後...
龍年伊始,誠摯祝福您:如意吉祥,龍馬精神,龍騰虎躍,一飛沖天!
去年公曆二月十九日,適逢春月第二個節氣——雨水
華人南遷,文化也南來,逢年過節的民俗也隨之南傳與延續。以農曆年而言,迄今依然是華人社會一年裡頭最盛大的民俗節日
春聯是中國的傳統民俗之一,最早起源於貼桃符,用來驅除妖魔鬼怪。
陶淵明(365-427)〈飲酒二十首〉第十九首曰:「冉冉星氣流,亭亭復一紀。」
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是古代白話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非常著名的情節。
大雪節氣過後,緊接而來的,就是冬至。每到這個時節,故鄉的記憶又浮現心頭。
此前的「立冬」文稿中,筆者以「萬物靜默待春歸」為副標題。或許有些讀者難免疑惑:冬季剛剛開始,為何就翹首「待春歸」呢?
記得辛丑歲除夕之際,新冠疫情尚未完全緩解,人員流動仍然嚴重受限,不少在外工作、求學者,難以返鄉與家人團聚,只能如古人所說「獨在異鄉為異客」。
《禮記·雜記》有這樣的記載:子貢曾去觀看年終祭祀活動,孔子問他:你覺得那些人是否快樂?子貢回答說,「一國之人皆若狂」,不知道他們為何飲酒歌舞、如此瘋狂。
九月初九是重陽,馬來西亞華人深諳王維的七絶〈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知道這是個登高的民俗節日。
很多中國人多認為農曆七月十四是「盂蘭節」,當天節日俗稱為「中國鬼節」...
清明古詩吟誦 吟誦者:陳允鋒教授
農曆甲辰歲驚蟄節氣始於二〇二四年三月五日,結束於三月十九日。
現代的孩子物質生活比較富裕,陪伴他們成長的或許是無數的玩具、電腦、和手機⋯⋯
回首兒時記憶,關於春天的深刻印象最多,如除夕年夜飯與壓歲錢、元宵鑼鼓隊與鬧花燈,另有一樣,則是立春日的春餅。
中秋是一年四季的秋節,馬來西亞四季如夏,但華夏民俗節慶隨著華民南來,在熱帶的土地上生根,沒有秋高氣爽,也如祖先一般熱鬧過中秋!
談及中國傳統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不能不談每年牛郎、織女在農曆七月七日鵲橋相會千的故事
我們使用Cookies提升您使用我們網站的經驗, 當您按"接受"或繼續使用本網站,您自動接受我們使用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