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勇士?愚士?
仲由(前542-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孔門十哲之一。往見孔子(前551-前479)時,孔子問他有何所好?子路答:「好長劍。」嗜武舞劍,在孔子七十二士中,子路武藝高強;孔子周遊列國時,成為孔子的保鏢。
勇哉!孔子門下第一武士。
公元前480年,春秋時代,衛國戚城。夜,忽然爆出:兵變了。城中大亂,人馬喧嘩。有人呼叫:「子路何在?孔悝被蒯聵(?-前478)劫持了!」
子路在城外,聞呼悚然一驚。遠處,一輛馬車在疾奔。車上,他瞥見孔悝家臣欒甯正在喝酒喫烤肉,嘴裏嗚嗚叫,神態極狼狽。子路嚷:「怎麼啦?」
欒甯大聲叫,烤肉也從嘴中跌了出來:「我去救主公。」
欒甯口中的「主公」,是衛出公,是蒯聵的兒子。老父要奪兒子的王位。子路霎時明白,蒯聵是怕實力不夠,脅持掌握衛國大權的孔悝一同造反。子路拔劍往城中衝,遇到逃出孔悝家同是孔子門下的師弟子羔(前521-?)。他倆都是孔悝的家臣。
子羔神態慌張說:「來不及了,城門已關了。」子路說:「我還是去看看。」子羔勸道:「何必去送死?」子路怒道:「拿了人家的俸祿,豈能見死不救!」子羔攔阻不成,就自行逃走了。
子路來到城門前,守將公孫敢截住他:「子路,請回吧。」城內隱隱傳來亂聲。子路罵道:「公孫敢!你還是人嗎?食人之祿,臨危竟脫逃!」適有人自內奔出,子路趁機閃入城內,見高臺上的蒯聵,正劫持孔悝迫就範。子路大叫:「子路在此,孔大夫可下臺矣!」
孔悝不敢應。子路怒極,聲言火燒樓臺,迫蒯聵放人。有侍衛上前,子路大發神威,揮劍迫退。蒯聵呼石乞、盂黶去攔阻。三人就在台下交手起來。石乞、盂黶使的是長戈,十分勇猛,子路單劍難敵,身上迅受傷,纓帶也被割斷,帽子掉在地上。
子路揮劍迫退二人,跟著彎身拾起帽子,戴在頭上,繫好帽帶,說:「就是死了,也不能掉了帽子。此之謂禮。」此際,石、盂二人長戈直刺,當堂將子路戮死。
早年看《東周列國志》,當看到第八十二回子路之死時,便滿心不舒服。在孔子弟子中,子路是我最喜歡的「爽士」。所謂「爽士」,是性直、性豪,真真正正符合儒家教旨的「率性之謂道」。而孔子對著這個敢駁嘴,敢提出一己之見的學生,從不以臉色示之,也從不怒語罵之;兩師徒率性相對。
子路死時,仍不忘老師教誨,正冠結纓而逝。當年看了,我不禁慨嘆:愚不可及也。是否「愚」?是否不應該?生命輕於正冠,對嗎?而且明知衝入城救他的「老闆」,亦愚乎?反之,他的師弟子羔,就「聰明」得多,三十六着走為上着。
衛國之亂,孔子適在衛,一聞亂局,他便想起兩位弟子在該國「打工」,便對眾弟子說:「高柴(子羔)知大義,必能自全;由(子路)好勇輕生,昧於自裁,其死必矣。」話猶未已,子羔果然奔歸,子路何在?孔子哀容滿面,說:「由也,其死乎!」
知徒莫若師。果然不久,衛之使者到來,説:「新君已立,敬慕夫子,特獻奇味。」所謂「新君」,乃蒯聵也。子路「老闆」孔悝終受脅助之即位。子路之死,豈非「大愚」乎!
孔子拜受「奇味」,一打開竟是肉醬一大團。孔子曰:「這是我弟子仲由之肉乎!」使者驚道:「夫子怎知道?」孔子命弟子埋其醢(古時一種酷刑,將人剁成肉醬),終生再不吃肉碎。
有人說,子路之死,乃「殺身成仁」?成後來孟子的教義「捨生取義」?是真正的儒家勇士。我說:非也、非也。子路乃魯國人,非衛國人,他不是「成仁」,也非為國捐軀,而是忠於自己的職責、信念,正如他駡公孫敢,和倉皇而逃的子羔,食人之祿,該忠於其事,這是儒家之學嗎?至於「捨生取義」,這是「義」嗎?
子路死時62歲,少孔子9歲。一年後,孔子在相繼喪妻亡子,和痛失兩個心愛弟子顏回、仲由後,也瞌目長逝了。
嗚呼!我嘆子路之死,何其不值乎!
< 原創文章/視頻,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歡迎留言:
請登入/登記成為會員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