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代茶具看其時代藝術特色〉
謝采熒
雖然「飲茶」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之時,而「茶」以一種文化出現是起於兩晉南北朝時期,直到唐代的時候得到發展,唐朝文人、貴族等社會上層人士開始接觸「茶」;而茶文化在宋代時大盛,據宋人蔡礣《鐵圍山叢談》中:「茶之尚,蓋自唐人始,至本朝為盛,而本朝又至祐陵(宋徽宗)時益窮極新出,而無以加矣。」1宋朝當時飲茶風氣大盛,全國上下無論百姓、貴族皆有飲茶之習慣。宋代飲茶方式多樣,除了前唐盛行的煎茶法以外,民間更是有點茶、分茶、鬥茶,到了南宋後期又出現泡茶法多種不同的飲茶方式。雖然飲茶文化在宋代盛行,但其與前朝的茶具並不相同。宋代所需的茶具並不及唐代之多,數量僅唐代一半左右,且因時代背景、藝術審美之不同茶具風格也與唐代不相同。
因應不同時代背景,各個朝代會形成不一樣的藝術審美。宋代之時,宋太祖立國之初實行重文輕武的措施,主要發展文治。文人在社會上擁有較大的空間去表達自己的才能、價值觀甚至是藝術審美風格等內容。因此,在宋代的藝術發展方面會融入一部分的文人審美,宋人審美注重一個「韻」即是簡約、不露鋒芒的任何風格作品。2 不少文人推崇「韻」的審美意識,例如蘇軾在《書黃子思詩集後一首》中寫道:「發纖秾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3強調「韻」。宋代儒釋道三家合流禪意之風在社會中流傳,講求「雅俗之辨在於主體的內在心境」,不追求外表精美華麗、直白的藝術審美;而是以自然簡約的藝術風格為主。除此之外,宋受到理學思想,影響宋代的藝術風格上面也較注重寫實、物件設計的實際用途。在宋茶具的設計中,能夠凸顯出當時宋代當代的藝術風格特色。
宋代瓷器燒製發展極為迅速,宋一朝燒製出許多不同釉色、工藝風格的瓷器。。在宋代,文人清雅的審美在社會傳播,他們認為玉是至清的象徵。4因此宋代茶盞受到「尚玉」的風氣影響,白瓷、青白瓷是宋人追求藝術的實現。其中定窯燒製的白瓷非常優秀。定窯白瓷釉色白淨中帶有微黃色,而且定窯白瓷在燒製的過程中,經常會在高溫熔融狀態下在積釉形成天然的蠟淚或玻璃狀的凸起被稱之為淚痕是為定窯之特色。在故宮博物館館藏中有一盞劃花荷蓮紋茶盞,此盞高6.8釐米,口徑19.2釐米,足徑5.7釐米。盞口呈六瓣葵花性,胎體輕薄,通體施白釉,外壁掛有「淚痕」,茶盞內壁刻有淺的荷蓮紋路。「宋代在對蓮花元素的運用遠超前朝,」5佛教在宋世俗化,蓮花代表純潔、正直以及高貴品德被宋人運用在瓷器之上。此茶盞雖有刻劃荷蓮紋,但刻紋並不明顯,蓮花紋路在碗中若影若現,像是與白瓷混為一體,加上茶盞設計簡約沒有過多的裝飾。茶盞整體展現出自然、素雅的風格。


圖片來源:中國故宮博物館
宋朝盛行「鬥茶」活動, 依據茶葉品質,品鑒茶湯之色與浮來定勝負。宋徽宗曾為鬥茶之茶色定下標準:「以純白為上真,青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6以純白的茶湯為最上乘。故此,宋代茶盞設計為了配合「鬥茶」,宋代茶盞多使用黑釉色製作以便辨清茶湯之色;黑釉瓷器茶具在宋朝開始慢慢發展。宋朝有多處燒製黑釉瓷之窯址,包括建窯、滋窯以及吉州窯等。其中,建窯以燒製黑釉結晶茶盞,例如兔毫盞、油滴盞等。除了建窯黑釉茶盞以外,宋吉州窯燒製的黑釉茶盞也同樣能夠其獨特的瓷器紋色,反映出當代自然、渾然天成的藝術風格。吉州窯其中極為獨特的工藝便是木葉紋瓷技術。木葉紋製成方法主要是將天然的樹葉透過泡水腐爛之後,僅保存樹葉的葉脈;後將其貼在施過黑釉的瓷胎之上,敷黃釉再經過高溫燒製,植物與瓷土黏合在一起再此進行燒製便完成了。木葉紋的設計主要就是為了體現出與自然相合,追求天然的藝術審美。在台灣故宮博物館中,收藏一個南宋時期吉州窯燒製的黑釉木葉紋茶盞, 此茶盞黑釉較薄,底部會比較容易露胎。這個茶盞中使用了木葉紋的工藝將桑葉的葉紋放入茶盞之內。吉州窯木葉紋的設計藝術主要是受到當時宋禪意審美風氣而形成,「木葉紋中蘊含著禪宗文化,清晰的莖脈、妙趣天成,具平和深邃、古樸超俗之感。」7 木葉紋的設計大多都是隨心所製,因而很難能夠尋找出紋路一模一樣的木葉紋設計瓷器。透過吉州窯黑釉木葉紋能夠反映出當時宋追求自然素雅的藝術審美。


圖片來源:台灣故宮
宋代茶文化深入社會生活,其時代藝術特色也能夠在茶具的工藝風格上體現出來。透過分析宋官定窯白瓷劃花荷蓮紋茶盞以及南宋時期吉州窯黑釉木葉紋茶盞,可以看出宋追求淡雅、自然以及禪宗文化的藝術審美風格。宋代茶具的風格與唐代以金銀為主的茶具風格皆然不同,帶中國茶具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在宋以後,明清的茶具瓷器都以簡約風格為主,在明清兩代均有不少仿宋官窯而燒製的淡雅的白瓷或者青白瓷茶具。整體而言,在宋代茶具中能夠反映出宋當代的藝術審美特色。
書籍
沈冬梅:《茶與宋代社會生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舒大鋼:《宋集珍本從刊》(宋集珍本叢刊),(北京:線裝書局,2004)第二十二冊.
丁傑,馬姍姍:〈兩宋造物藝術之審美趨向〉,《惠州學院學報》,2014年5期,頁98-103.
北京故宮博物館:定窯劃花荷蓮紋茶盞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ceramic/227123
台灣故宮博物館: 南宋吉州窯 黑釉木葉紋茶盞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DigitImageSets.aspx?sNo=04015639
劉菊芳:〈吉州窯鼎盛期陶瓷裝飾藝術特點探析〉,《四川民族學院學報》,第31期(2022年2月),頁101-105.
陈雨前,刘嵘:〈淡、清、雅:宋瓷茶盏之美〉,《文藝研究》,2010年第3期,頁147-148.
註釋
1. 丁傑,馬姍姍:〈兩宋造物藝術之審美趨向〉,《惠州學院學報》,2014年5期,頁98.
2. 同上,〈兩宋造物藝術之審美趨向〉,頁98.
3. 舒大鋼:《宋集珍本從刊》(宋集珍本叢刊),第二十二冊,頁38.
4. 陈雨前,刘嵘:〈淡、清、雅:宋瓷茶盏之美〉,《文藝研究》,2010年第3期,頁147.
5. 同注4,刘嵘:〈淡、清、雅:宋瓷茶盏之美〉,頁148.
6. 沈冬梅:《茶與宋代社會生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頁34-35。
7. 劉菊芳:〈吉州窯鼎盛期陶瓷裝飾藝術特點探析〉,《四川民族學院學報》,第31期(2022年2月),頁104.
< 原創文章/視頻,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歡迎留言:
請登入/登記成為會員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