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11

 

〈从宋代茶具看其时代艺术特色〉

  谢采荧

 

虽然「饮茶」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之时,而「茶」以一种文化出现是起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直到唐代的时候得到发展,唐朝文人、贵族等社会上层人士开始接触「茶」;而茶文化在宋代时大盛,据宋人蔡礣《铁围山丛谈》中:「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佑陵(宋徽宗)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1宋朝当时饮茶风气大盛,全国上下无论百姓、贵族皆有饮茶之习惯。宋代饮茶方式多样,除了前唐盛行的煎茶法以外,民间更是有点茶、分茶、斗茶,到了南宋后期又出现泡茶法多种不同的饮茶方式。虽然饮茶文化在宋代盛行,但其与前朝的茶具并不相同。宋代所需的茶具并不及唐代之多,数量仅唐代一半左右,且因时代背景、艺术审美之不同茶具风格也与唐代不相同。

宋代艺术风格与茶具

因应不同时代背景,各个朝代会形成不一样的艺术审美。宋代之时,宋太祖立国之初实行重文轻武的措施,主要发展文治。文人在社会上拥有较大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才能、价值观甚至是艺术审美风格等内容。因此,在宋代的艺术发展方面会融入一部分的文人审美,宋人审美注重一个「韵」即是简约、不露锋芒的任何风格作品。2 不少文人推崇「韵」的审美意识,例如苏轼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一首》中写道:「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3强调「韵」。宋代儒释道三家合流禅意之风在社会中流传,讲求「雅俗之辨在于主体的内在心境」,不追求外表精美华丽、直白的艺术审美;而是以自然简约的艺术风格为主。除此之外,宋受到理学思想,影响宋代的艺术风格上面也较注重写实、物件设计的实际用途。在宋茶具的设计中,能够凸显出当时宋代当代的艺术风格特色。

定窑划花荷莲纹茶盏

宋代瓷器烧制发展极为迅速,宋一朝烧制出许多不同釉色、工艺风格的瓷器。。在宋代,文人清雅的审美在社会传播,他们认为玉是至清的象征。4因此宋代茶盏受到「尚玉」的风气影响,白瓷、青白瓷是宋人追求艺术的实现。其中定窑烧制的白瓷非常优秀。定窑白瓷釉色白净中带有微黄色,而且定窑白瓷在烧制的过程中,经常会在高温熔融状态下在积釉形成天然的蜡泪或玻璃状的凸起被称之为泪痕是为定窑之特色。在故宫博物馆馆藏中有一盏划花荷莲纹茶盏,此盏高6.8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5.7厘米。盏口呈六瓣葵花性,胎体轻薄,通体施白釉,外壁挂有「泪痕」,茶盏内壁刻有浅的荷莲纹路。「宋代在对莲花元素的运用远超前朝,」5佛教在宋世俗化,莲花代表纯洁、正直以及高贵品德被宋人运用在瓷器之上。此茶盏虽有刻划荷莲纹,但刻纹并不明显,莲花纹路在碗中若影若现,像是与白瓷混为一体,加上茶盏设计简约没有过多的装饰。茶盏整体展现出自然、素雅的风格。


图片来源:中国故宫博物馆

 

吉州窑 黑釉木叶纹茶盏

宋朝盛行「斗茶」活动, 依据茶叶品质,品鉴茶汤之色与浮来定胜负。宋徽宗曾为斗茶之茶色定下标准:「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6以纯白的茶汤为最上乘。故此,宋代茶盏设计为了配合「斗茶」,宋代茶盏多使用黑釉色制作以便辨清茶汤之色;黑釉瓷器茶具在宋朝开始慢慢发展。宋朝有多处烧制黑釉瓷之窑址,包括建窑、滋窑以及吉州窑等。其中,建窑以烧制黑釉结晶茶盏,例如兔毫盏、油滴盏等。除了建窑黑釉茶盏以外,宋吉州窑烧制的黑釉茶盏也同样能够其独特的瓷器纹色,反映出当代自然、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吉州窑其中极为独特的工艺便是木叶纹瓷技术。木叶纹制成方法主要是将天然的树叶透过泡水腐烂之后,仅保存树叶的叶脉;后将其贴在施过黑釉的瓷胎之上,敷黄釉再经过高温烧制,植物与瓷土黏合在一起再此进行烧制便完成了。木叶纹的设计主要就是为了体现出与自然相合,追求天然的艺术审美。在台湾故宫博物馆中,收藏一个南宋时期吉州窑烧制的黑釉木叶纹茶盏, 此茶盏黑釉较薄,底部会比较容易露胎。这个茶盏中使用了木叶纹的工艺将桑叶的叶纹放入茶盏之内。吉州窑木叶纹的设计艺术主要是受到当时宋禅意审美风气而形成,「木叶纹中蕴含着禅宗文化,清晰的茎脉、妙趣天成,具平和深邃、古朴超俗之感。」7 木叶纹的设计大多都是随心所制,因而很难能够寻找出纹路一模一样的木叶纹设计瓷器。透过吉州窑黑釉木叶纹能够反映出当时宋追求自然素雅的艺术审美。


图片来源:台湾故宫

总结

宋代茶文化深入社会生活,其时代艺术特色也能够在茶具的工艺风格上体现出来。透过分析宋官定窑白瓷划花荷莲纹茶盏以及南宋时期吉州窑黑釉木叶纹茶盏,可以看出宋追求淡雅、自然以及禅宗文化的艺术审美风格。宋代茶具的风格与唐代以金银为主的茶具风格皆然不同,带中国茶具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在宋以后,明清的茶具瓷器都以简约风格为主,在明清两代均有不少仿宋官窑而烧制的淡雅的白瓷或者青白瓷茶具。整体而言,在宋代茶具中能够反映出宋当代的艺术审美特色。

参考文献

书籍

沈冬梅:《茶与宋代社会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舒大钢:《宋集珍本从刊》(宋集珍本丛刊),(北京:线装书局,2004)第二十二册.

丁杰,马姗姗:〈两宋造物艺术之审美趋向〉,《惠州学院学报》,2014年5期,页98-103.

北京故宫博物馆:定窑划花荷莲纹茶盏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ceramic/227123

台湾故宫博物馆: 南宋吉州窑 黑釉木叶纹茶盏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DigitImageSets.aspx?sNo=04015639

刘菊芳:〈吉州窑鼎盛期陶瓷装饰艺术特点探析〉,《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第31期(2022年2月),页101-105.

陈雨前,刘嵘:〈淡、清、雅:宋瓷茶盏之美〉,《文艺研究》,2010年第3期,页147-148.

 

注释

1. 丁杰,马姗姗:〈两宋造物艺术之审美趋向〉,《惠州学院学报》,2014年5期,页98.

2. 同上,〈两宋造物艺术之审美趋向〉,页98.

3. 舒大钢:《宋集珍本从刊》(宋集珍本丛刊),第二十二册,页38.

4. 陈雨前,刘嵘:〈淡、清、雅:宋瓷茶盏之美〉,《文艺研究》,2010年第3期,页147.

5. 同注4,刘嵘:〈淡、清、雅:宋瓷茶盏之美〉,页148.

6. 沈冬梅:《茶与宋代社会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页34-35。

7. 刘菊芳:〈吉州窑鼎盛期陶瓷装饰艺术特点探析〉,《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第31期(2022年2月),页104.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