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方言的代词——以高甲戏为例
洪樱淇
2024年4月19日
摘要
本研究旨在研究闽南语泉州方言中代词的语用,并溯本求源考察泉州方言代词中保留的古汉语色彩,同时亦会比较普通话中代词的语用,进而探讨闽南语泉州话的独特性,研究将会主要使用八部以泉州音为标准音的高甲戏为主要语料,分别是《仵作冤案》、《连升三级》、《三勘蝴蝶梦》、《浮海孤臣》、《珍珠塔》、《范进中举》、《啊搭嫂》以及《金钗记》,以其中的戏曲台词作为语料辅助解释闽南语泉州方言的代词,并辅以闽南电视剧《怀玉传奇千金妈祖》作为代词语料,该电视剧虽然是台湾电视剧但是剧中的词彙用法和泉州话中的一致,唯独语音方面不太一样,但是并不影响其中代词的语用。本研究对泉州话代词的语用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透过研究代词词彙论证泉州话保留了上古和中古汉语的使用,具有存古性。同时,也与普通话的代词作对比,研究泉州话代词的丰富性。
关键词:闽南方言、泉州话、代词、高甲戏
(一)研究动机
闽南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词彙和用法,而这些古汉语的特点很多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再使用,因此闽南语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闽南语中最古老的便是泉州方言,在唐朝泉州就已经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至宋元时期,泉州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文化经济更是盛极一时,当地也衍生了很多不同的戏曲艺术,如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等,这些戏曲都以泉州音作为标准音,因此研究闽南语的泉州方言更能挖掘出闽南话的特点。高甲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泉州音作为标准音。由于现时网上有许多高甲戏演出的完整片段,成为研究泉州方言的很简便的语料来源。近二十几年关于闽南话的研究有不少,但是对于泉州话的研究不多,其中以代词为研究方向的文献也比较零散,且有欠深入。随着近年来普通话的普及度提高,年轻一代不再使用方言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长久下去可能会导致方言的消失,因此关于方言的研究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方言的特色,更愿意了解和传承方言这重要的语言文化。这是本研究的动机。
(二)研究目的
本篇论文旨在以闽南话中的泉州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以高甲戏中表现的泉州方言中代词的语用并且探讨其存古性因此本篇论文将辅以高甲戏中的戏剧台词作为语料补充解释泉州方言代词的语用并且探讨其存古性,同时也会将闽南语与普通话的不同之处作对比,以探讨闽南语的独特性。
现代的学者们对闽南语的研究颇丰,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的研究。其中关于闽南方言字词和语法问题的研究就有不少,如学者朱媞媞对在<闽南话「死人」类程度副词分析>中对闽南话程度副词的研究1、林天送和范莹在<闽南话的语气助词「呢」>中探讨了闽南话语气助词「呢」在不同句式中的语用研究2。另外,关于闽南语语音问题的研究也不在少数,如蔡杰在<闽南语阳声韵与入声韵韵尾同步演变规律研究>中从音韵学的角度对闽南语阳声韵和入声韵韵尾的变化进行探讨。3以及学者赖文盼在<基于厦门话作闽南方言声调实验研究>中透过分析厦门话的七个调类的基频值、音强值和时长数据对厦门话的声调进行研究。4另外还有关于闽南语存古性的研究,如林宝卿在<闽南方言中的古虚词>中从《诗经》、《史记》以及《红楼梦》等古代经典中探寻闽南方言中的古虚词,以探讨闽南方言的存古性。5还有林叶连在<从《诗经》探讨闽南语存古现象>中从《诗经》中寻找闽南语的痕迹,以探讨闽南语有哪些词彙是从《诗经》中流传下来的。6
关于闽南方言的代词问题的研究,也有一些学者曾做出相关的研究和探微,其中多是以一种代词或者几个代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如学者陈法今对于闽南话的指示代词进行研究,将指示代词分成单用和不单用的指示代词以及近指和远指代词7。由于福建多山地,交通不便,导致古时候福建各个地区的交流比较少,因此闽南语分成了很多个不同的片区,每个片区的语音、语法、用字用词上都会有所不同,而学者在论文中并没有对闽南语不同片区的代词进行分类说明,而是将所有的指示代词放在一起研究,这样做难免会造成溷乱。学者洪晓婷在论文中便有对闽南语的三个方言片区,泉漳、潮汕以及雷琼的疑问代词「偌」、「若」和「伙」的来源和使用进行区分和研究,学者从语义与语法、历史来源以及语音三个方面来考察这三个疑问代词,论证了三个词历史来源一致、语义和语法功能相似,其中「若」是本字,继承自南北朝汉语8。学者对不同方言片区的疑问代词进行了区分,但是主要探究了三个疑问代词的历史来源,对于语法功能上的解释较少,也并不全面。
关于泉州方言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清代嘉庆年间,泉州人黄谦的《彙音妙语》中归纳了泉州方言的声韵调,并收录了很多独特的方言词彙,是一本方言韵书9。1993年林连通主编的《泉州方言志》,对泉州方言的源流、语音、词彙和语法等进行整理归纳,但是并没有深入的介绍词彙的来源、语用等问题10。针对泉州话的研究比较齐全的主要是学者李如龙的《闽南方言语法研究》以及学者施其生的《闽南方言语法比较研究》11。学者李如龙在《闽南方言语法研究》裡面对泉州方言以及闽南各个片区的方言语法做了深入的探讨,学者在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讨论闽南语的代词,但是对于代词的收录依然有所缺漏,忽略了一些口语中依然很经常使用的代词,如指示代词的「别」,同时也没有对代词的语用或相关语源进行详细的介绍,因此依旧有可以再补充完善的空间。12学者施其生在《闽南方言语法比较研究》中也是主要集中于对闽南方言各个片区的语法的研究,李如龙先生和施其生先生两位学者的共同点在于在研究语法,如代词的语法的时候,主要选区方言片区中语法使用上比较有特色的片区作为主要论述对象,因此有的部分对于泉州方言的代词的解释不太足够,只是举出几个语用例子,并没有进一步阐述其用法。13
以上是现代学者对闽南语的研究现状,其中对于闽南语代词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将会对闽南方言泉州话的代词进行探讨,以补充前人研究的不足。
本篇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採用分析、归纳和比较的方法,对闽南语泉州方言的代词作更详细和更全面的分析。
本文透过检索字典以及参考前人研究,搜集代词相关的字音以及相对应的词彙,并透过检索古代文献,主要是上古和中古时期的文学经典,如《诗经》和《世说新语》等等,以及寻找该字词是否具有古汉语特色。代词的语法方面也会参考前人研究、并辅以高甲戏中的戏词以及字典进行分析归纳,同时也会将泉州话的代词运用和相对应的普通话的代词进行对比。
在语料的选用上,本篇论文选择从网络媒体上搜索闽南的传统戏剧形式——高甲戏,并辅以闽南电视剧《怀玉传奇千金妈祖》补充高甲戏中没有出现过但是口语中却存在的代词语料。在语料的选取上并没有依靠视频中的字幕,而逝主要靠听取戏剧中的音频,本人以泉州话作为母语,并且一直都有在使用泉州话,因此本篇论文主要是依靠听取摘录戏剧视频中代词的使用,分析论证泉州方言代词的使用。
最后本篇论文主要通过研究尝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泉州方言和普通话的代词是否有区别,泉州方言是否具有独特性?
2.泉州方言代词是否有存古性?
代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有其独特的意义、功能和语法形式。说话中常用到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遇到这种情形,可以不用这些词,用另外的词来代词,而用来代词的词成为代词。因此,代词具有代替性,如「我」可以代替名词。代词可以指明事物而不称呼事物,如「这是手机,那是电脑。」,「这」并不是「苹果」的另一种称呼,「那」也不是「电脑」的另一种称呼,「这」和「那」只是用于指明一样东西而已,这是代词的其中一个特点。代词能够作句子成分,可以指明其他实词所代表的事物、动作、变化、性状、数量等,是实词。综上,代词具有指示和代替的作用。另外,代词也因此具有概括性,如「谁」可以概括世界上一切的人。
代词在语法上,不受别的词类修饰,除了人称代词和个别的疑问代词会受到其他词类的修饰,但是常见于书面语中,如「图书馆八点半才开门,可怜的他只能在门外苦苦的等了一个小时。」本篇论文主要说明口语中的规律,因此对于此规律不会做重点说明。部分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会受到其他词类修饰,如指代处所的指示代词可以受到指人的名词修饰,如「王老师仡搭」(王老师那里);指代性质、状态的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可以受个别副词修饰,如「无安怎」(没怎麽样);个别疑问代词也可以受到数量词的修饰,如「清彩食几口饭」(随便吃几口饭)。
代词的分类上,吕叔湘先生将代词分成「有定」和「无定」两类。无定代词即疑问代词,有定代词即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14代替和指示相兼,但是不能单纯指示作用的是人称代词;可以单纯指示,也可以用来代替的是指示代词;代替兼有询问作用的是疑问代词。
(一)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也称为「三身代词」,是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学者林祥楣将普通话的人称代词分为两组,1、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2、自己、自个儿、人家、别人、人、大家、大伙儿。15相对应的泉州话的人称代词就是1、我、汝(你)、伊(他/她/它)、阮(我们)、恁(你们)、(他们)。2、家己(自己)、别侬/侬(人家/别人/人)。第一组的人称代词又有单数複数之分,分别是单数的「我」、「汝」(你)、「伊」(他/她/它)和複数的「阮/咱」(我们)、「恁」(你们)、「
」(他们/她们/它们)。
1、单数人称代词
闽南语泉州话使用的三身代词分别是「我」、「汝」、「伊」,即汉语共同语的「我」、「你」、「他/她/它」。
(1)我
第一人称代词「我」来源甚古,我(gua3)单数第一人称代词16。「我」的句法特点与普通话一致,可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17
「我」充当主语的例子:
《仵作冤案》仵作「母亲,免管伊,我看敢是大款发善心,才会送银两来予咱用。」 (母亲,别管他,我看他是有钱发善心,才会送银子给咱们用。)
「我」充当宾语的例子:
《珍珠塔》「你今仔益阁有面来见我。」(你今天还有脸面来见我。)
「我」充当谓语的例子:
《浮海孤臣》「予日本国一呼百应欸就是我。」(让日本国一呼百应的就是我。)
「我」充当定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我欸鸡走去伫底落?」(我的鸡跑去哪裡了?)
另外,「我」还可与自称代词「家己」即普通话的「自己」构成同位词组,并对「我」加以说明、强调或限制等,如:
《浮海孤臣》「我家己来去创。」(我自己去弄)
《三勘蝴蝶梦》「你毋去,我家己去。」 (你不用去,我自己去。)
(2)汝
泉州话第二人称代词所用的是「汝」。汝是单数第二人称代词。《辞源》写到「汝」其中一个意思为「你」,如《尚书·舜典》「汝陟帝位。」18可见「汝」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的例子,是上古汉语字词,现在普通话中第二人称代词常用「你」,「汝」字已经不在普通话口语中使用,但仍保留在泉州话的口语中,是对上古汉语的继承。学者真大成在<「你」字前夜的「尔」与「汝」>中透过调查南朝史书中「汝」和「尔」的用例,推断「汝」大量用于日常会话的口语,具有口语性,并且使用很灵活,无论是上级对下级、地位尊贵对卑下者,或是相反,下级对上级,地位卑微对地位尊贵之人,包括地位相同之人都可以使用「汝」。19这种用法也保留在泉州话中,并没有额外的敬称用法,统一使用「汝」,普通话中会使用「您」,作为「你」的敬称,可见闽南话使用的「汝」同样保留了南朝口语的语用。
「汝」的句法特点和普通话的「你」无异,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汝」充当主语的例子:
《仵作冤案》仵作「母亲,汝想汝若是躺底床咧,伊一个小娘家哪敢愿意去嫁我,汝说是毋是。」
「汝」充当谓语的例子:
《三勘蝴蝶梦》「凶手就是汝。」(凶手就是你。)
「汝」充当宾语的例子:
《仵作冤案》仵作母亲「钱银莫乱花,还是留欸通予汝娶某」(钱财不要乱花,还是留着可以给你娶妻吧。)
「汝」充当定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伊就是我欸鸡。」(它就是我的鸡)「汝欸鸡?」(你的鸡?)
(3)伊
「伊」(i1)单数第三人称代词,有时也可临时用作複数第三人称代词。20不过可以作为複数第三人称的用法仅在《闽南方言大辞典》中有所提及,并没有举例说明,而在泉州方言中并不会将「伊」用作複数第三人称代词,高甲戏中也没有相关的例子。
「伊」是魏晋时期常见的他称代词,在先秦是个指示词,如《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作为三身代词的使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出现,在《世说新语》中也有不少例子,如《世说新语·品藻》中记载「王僧恩(褘之)轻林公(隻遁),蓝田(王述)曰:『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现在普通话中常用的「他」字,「他」在古汉语中作「其他」之意,直至魏晋以后,开始多了指「他人」的意思,到了唐代「他」字作为三身代词就很常见了,如元稹《遣悲怀》「泥他沽酒拔金钗。」
在现代汉语中「他」划分出「他」、「她」和「它」,仅仅只是书面语中有分别,口语上并没有任何不同。泉州话的第三人称代词是「伊」,口语中也没有特别区分男女性别或人物事物。
「伊」在闽南语泉州方言中的用法与普通话的「他」无异。
(i)「伊」不能凭空出现,需要沟通的双方都明白「伊」指的是谁,如「伊」也在当场,或者对话的双方前面的交流中曾提到过,才能说「伊」,如:
《连升三级中》丫鬟「小姐,要出啥佮伊对呀?」(小姐,要出什麽和他对对子呀?)小姐「就现成欸植物,随意出予伊对。」(就现成的植物,随意出给他对。)
这裡是剧中丫鬟和小姐的对话,「伊」指的是贾福古,贾福古想要搭讪剧中的小姐甄似雪,甄小姐和其丫鬟便想要以考核贾福古为由,藉此将他打发走。
(ii)连用几个「伊」字,必须指同一个人。
如《仵作冤案》胡友才「伊整日花天酒地,寻花问柳,是凝香楼的常客,伊长期包房,更替歌妓银花赎身,有若穧银子,嘛会开礁礁」(他整天花天酒地,寻花问柳,是凝香楼的常客,他长期包房,更替歌妓银花赎身,有多少银子,也会花光。)
这裡句中连续两个「伊」指的都是赵文良。
「伊」在语用上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伊」作主语的例子:
《仵作冤案》「伊说先夫是在青楼酒后纵慾过度猝死。」(他说先夫是在青楼酒后纵慾过度猝死。)
「伊」作谓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偷鸡欸侬是伊,毋是我。」(偷鸡的人是他,不是我。)
「伊」作宾语的例子:
《仵作冤案》「胡友才是本地知名豪绅,是咱县商界举足轻重欸人物。连太爷麻敬重伊三分。」(胡友才是本地知名豪绅,是我们县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连太爷都要敬重他三分。)
「伊」作定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伊欸秀才全是托我欸福才中欸,凭伊自己,八世侬麻考未上。」(他的秀才全是托我的福才中的,凭他自己,八世人也考不上。)
总括而言,泉州方言单数人称代词「我」、「汝」、「伊」这三个字音义皆合,应是本字,「汝」和「伊」是对上古汉语的保留。语用上大抵与普通话的「我」、「你」、「他」/「她」/「它」一致。
2、複数人称代词
普通话中人称代词的複数是「我们」、「你们」和「他们/她们/它们」,可以带上複指的数量词来确定人数,如「我们两」、「你们两」、「他们两」,有时也会省用成「我俩」、「你俩」、「他两」。闽南语中的複数的人称代词有「阮/咱」(我们)、「恁」(你们)和「」(他们/她们/它们)。
(1)「阮/咱」、「恁」和「」
「阮」(gun/guan3)是第一人称複数的代词,相当于普通话的「我们」21。「咱」是人称代词,总称己方和对方,相当于普通话说的「咱们」22。
泉州话中「阮」和「咱」的用法不同,普通话中「我们」和「咱们」的用法也不同。泉州话的「阮」和普通话的「我们」一样,使用时不包括说话时的对方,如:
《金钗记》太子妃「世间竟有如此丽姝,叫阮身为女子都十分喜爱。」(世间竟有如此丽姝,叫我们身为女子都十分喜爱。)这裡是太子妃与少夫人对话,称赞少夫人的美貌,「阮」所指的是不包括少夫人的其他女性。
而泉州话的「咱」和普通话的「咱们」一样,使用时包括听话的人,如:
《仵作冤案》师爷「胡友才乃是本地知名豪绅,是咱县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连太爷也敬重伊三分。」(胡友才是本地知名豪绅,是我们县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连太爷都要敬重他三分。)
这是师爷和仵作的对话,两人都是同一个县的人,所以使用了「咱」。
普通话的複数人称代词「我们」、「你们」和「他们」是複合词,其中「们」是个表複数的后缀,而泉州话的複数人称代词是「阮」/「咱」、「恁」(lin3)23和「」(in1)24,是单音词,这是因为在闽南语的部分地区中複数人称代词进行了合音,人称代词的複数是由人称代词的单数,即「我」、「汝」、「伊」分别在后面加上「侬」(人)而后合音形成的语素,即「我侬」、「汝侬」和「伊侬」,因此这三个複数人称代词并没有本字可写,只是合音后借用的音近字。学者李如龙以雷州、海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的闽南籍华人的说话为例,说明以上地区的人多是说「我侬、汝侬、伊侬」,而潮汕既有合音的说话也有不合音的说话,以此推论有的地区有合音,所以是单音节字,有的地区还没有合音,因此依旧是複合词,以此论证「阮、恁、因」是「我侬、汝侬、伊侬」的合音。25泉州话则是经历了合音,使用了「我」、「汝」和「伊」,根据学者施其生的民间调查,像是文昌和三亚等地还是使用着未合音的形式。26虽说泉州话曾经被作为闽南语的标准音,但是由于福建省地貌複杂,地区和地区之间沟通不变,因此福建每个不同的片区都会有各自独特的语言演变,这才会有有的合音,有的还没有合音的情况,身为泉州话和漳州话的溷合音的厦门话,现在也是合音的用法。「侬」是「人」的本字,古代吴越时期就有称他人为「侬」的例子,如《六书故·人一》:「侬,吴人谓人侬。」,《乐府诗集》「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其中「侬」指的就是「人」。现在泉州话中也会使用「我侬」、「汝侬」和「他侬」,但是已经不再用作是複数人称代词,如「伊侬哩?」就是普通话的「他人呢?」,「伊侬」并不作为单独的词彙。
「阮」/「咱」、「恁」和「」都是借的近音字,义并不合。闽南话「阮」、「恁」和「因」的句法特点和普通话的「我们」、「你们」和「他们」一致,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但在用作定语时,「欸」(的)可加也可不加,和普通话规律相似。
「咱」充当主语的语例:
《啊搭嫂》「母呀,咱转去。」(母亲,我们回去吧。)
「咱」充当谓语的例子:
《仵作冤案》「胡友才乃是本地知名豪绅,是咱县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胡友才是本地知名豪绅,是我们县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连太爷都要敬重他三分。)
「咱」充当宾语的例子:
《连升三级》「小姐,伊叫咱等一步。」(小姐,他叫我们等一下。)
「咱」充当定语的例子:
《金钗记》「咱厝内益阁有一隻欲生蛋欸老鸡母。」(我们家裡还有一隻快要生蛋的老母鸡。)
「阮」充当主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阮将范老爷叫醒之后,伊若是犹阁疯疯癫癫,你就对伊欸面熊熊互伊蜀嘴边。」(我们将范老爷叫醒之后,他若是还疯疯癫癫,你就狠狠的扇他的脸颊。)
「阮」充当谓语的例子:
《三勘蝴蝶梦》「呀母,葛彪毋是阮打死欸」(母亲,葛彪不是我们打死的。)
「阮」充当宾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范进呀,汝袂记得汝某四界找揣阮借米落鼎,汝兜哪饲欸起鸡呀?」(范进呀,你不记得你的妻子四处找我们借米下锅煮饭,你家哪还养得起鸡呀?)
「阮」充当定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阮贤婿老爷今非昔比,犹惊无人将银两送上门来。」(我们的贤婿老爷今非昔比,还怕没人将银两送上门来。)
「恁」充当主语的例子:
《三勘蝴蝶梦》「恁益阁有啥物话要说?」(你们还有什麽话想说?)
「恁」充当谓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是呀,即傢伙拢共都是恁揣来欸?」(是呀,这里的东西都是你们带来的?)
「恁」充当宾语的例子:
《啊搭嫂》「阮是好心咧帮恁,恁哪会按呢说。」(我们是好心帮你们,你们怎麽会这样说?)
「恁」充当定语的例子:
《啊搭嫂》「当头白日恁咧惊啥,惊恁老母予侬骗去卖。」(光天白日你们在怕什麽,怕我被人骗去卖。)
「」充当主语的例子:
《三勘蝴蝶梦》「三个皆是我欸囡儿。」(他们三个都是我的孩子。)
「」充当谓语的例子:
《啊搭嫂》「母呀,毋堂阁插囉,无咱欸代,是欸代。」(母亲,不要再理会啦,不管我们的事,是他们的事。)
「」充当宾语的例子:
《啊搭嫂》「我麻揣毋得。」(我也找不到他们。)
「」充当定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即隻鸡是欸。」(这隻鸡是他们的。)
3、自称代词
王力先生也将其称为「複指代词」,主要用于複指。27
(1)家己(ka1-6 ki6)
泉州方言的反身代词是「家自」,相当于普通话的「自己」和「自个儿」,指「本身」。语法上,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家己」充当主语的例子:
《仵作冤案》「时运若是转,美查某家己送上门。」(时运若是转,美女自己送上门。)
这裡的「家己」是主语的一部分。
「家己」充当宾语的例子:
《啊搭嫂》「城里人是顾家己。」(城里人是顾自己。)
「家己」充当定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连家己亲情都无挂念亲情,别人哪有啥咪堂依倚。」(连自己的亲戚都不念亲情了,别人哪有什麽可以依靠的。)
「亲情」是亲戚的意思,这裡是「自己的亲人」的意思,用作定语,「欸」(的)可用可不用。
4、别称代词
(1)别侬
「别侬」是普通话的「别人」,可以是複数的许多人也可以是单数除自己以外的一个人。语法上,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别侬」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别侬哪有亲像你安呢坏死。」(别人哪有像你那样这麽顽皮。)
「别侬」充当谓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伊毋是别侬,伊就是汝欸亲生老母。」(她不是别人,她就是你的亲身母亲。)
「别侬」充当宾语的例子:
《三勘蝴蝶梦》「咱毋通爱去管别侬。」(我们不要这麽爱管别人。)
「别侬」充当定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别侬欸物件汝毋当肖想。」(别人的东西你不要肖想。)
高甲戏中「别侬」的使用次数较少,「侬」的使用比较多。在日常口语中,也是比较常使用「侬」。
(2)侬
「侬」是普通话的「人家」、「人」或「别人」,常用于指自己以外的人,可以作为单数也可以作为複数,有时也可用于自称。
普通话的「人家」,多用于称呼他人,如「人家早就到图书馆写作业了,你还慢吞吞的。」其中也有用于自称的情况,但是多有亲暱俏皮撒娇的意味,如「人家会害怕。」。
泉州话的「侬」 和普通话一样多用于称呼他人,但是用于称呼自己的时候,并没有撒娇俏皮的意味,使用上语调较为平常自然,如「侬未要去,硬叫侬去。」(人家不去,硬要叫人家去)。语法上,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侬」充当主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张老爷,侬咬狗了。」(张老爷,人咬狗了。)
「侬」充当谓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因为我毋是侬,我是天顶欸神仙。」(因为我不是人,我是天上的神仙。)
「侬」充当宾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本老爷侬称张青天,最爱替侬申冤,读书侬,有啥咪冤情汝做汝说来。」(本老爷人称张老爷,最爱替人申冤,读书人,你有什麽冤情你儘管说来。)
「侬」充当定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侬欸东西你麻要提。」(别人的东西你也要拿)
5、共称代词
(1)大家/大个/逐个/逐个侬
普通话的「大家」。但是论文中研究的八部高甲戏中并没有使用「大家」、「大个」、「逐个」和「逐个侬」的例子,可能是因为高甲戏始终是改编自史书、小说、传奇和民间故事等的传统戏曲,为了保留传统特色,裡面的语白会有古文的使用,也会有一些偏口语的词彙没有被使用的情况。因此此部分的语料将会参考闽南语电视剧《怀玉传奇 千金马祖》。
泉州方言中虽然也有「大家」的用法,但是口语中更常用的是「逐个」和「逐个侬」,两者都是普通话「大家」的意思。普通话的「逐个」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意思,与泉州话的「逐个」想指的所有人的意思不一样。在泉州话中想要表示普通话的「逐个」,则要说「逐蜀个」,「蜀」在闽南话中是「一」的意思,汉朝扬雄的《方言》一书中写到「一,蜀也。南楚谓之独。」可见「蜀」是「一」的用法,在汉代或周秦时代就已经存在与当地的方言之中,直到现在闽南话依旧会用来当作日常口语使用,「蜀」字音义皆符合,应当是泉州话「蜀」(一)的本字。「大家」在语法中,多用作複数,不会说「我大家」、「汝大家」、「伊大家」。
语法上,「大家」用法相似,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而「逐个」和「逐个侬」一般用作主语。
「大家」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好囉,大家皆安静落来听我说。」(好了,大家都安静下来听我说)
「大家」充当宾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摆有通平安无事,主要得感谢大家。」(这次可以平安无事,主要是要感谢大家。)
「大家」充当定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大家欸想法拢毋相仝。」(大家的想法全都不一样。)
「逐个」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逐个皆替厝内弄小想蜀下。」(大家都替家裡考虑一下)
「逐个侬」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毋免抢,逐个侬皆有份。」(不用抢,每一个人都有份。)
(二)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即能表示询问,也能代替未知的事物。学者林祥楣将普通话疑问代词分成六组:1、问人或事物:「谁」、「什麽」、「哪」(加量词)。2、问处所:「哪儿」、「哪裡」。3、问时间:「哪会儿」、「多会儿」、「多早晚」。4、问性质、状态、行动、方式:「怎麽」、「怎样」、「怎麽样」。5、问程度:「多」、「多麽」。6、问数量:「多」、「多少」、「几」。28
泉州话可分成八组1. 问人或事物:「甚侬」、「甚咪侬」、「」、「底蜀个」、「倒」、「啥物」。2. 问处所:「底位」、「底落」。3. 问时间:「底时」。4. 问方式、情状:「怎仔」、「怎仔样」。5. 问原因:「怎仔」、「怎仔哪」、「哪」、「干仔」、「干仔哪」。6. 问程度:「若」。7. 问数量:「几」、「若」、「若穧」。8. 用于反问:「哪」、「怎仔」。
1、问人或事物的疑问代词
(1)问人的个体
泉州方言中用语问人的个体的有「甚侬(sim3-1 29)」(谁/什麽人)、「甚咪侬sim3-1 mih7-8 )」(谁/什麽人)以及「30」(谁)和「底蜀个」(哪个人)四种用法。「
」(谁)是「甚侬」(什麽人)的合音,「甚侬」用作疑问代词,解作「什麽人」的例子在宋代就有出现过,《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陵庙多在晋阳,若俱去,则岁时甚人主奉祀事?」中「甚人」就是用作疑问代词。现今普通话口语中常用的是「谁」或「什麽人」,已经不再使用「甚人」。
而「底蜀个」的用法和其他三个有点不同,其他三个代词只需要对方回答出某一个人即可,但是「底蜀个」则需要对方作选择。如:
《范进中举》「即隻鸡是恁底蜀个欸?」(这隻鸡是你们哪一个人的?)
以上四个代词通常可用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作定语的时候总是领属性的,必须带「欸」(的)。高甲戏中「甚侬」、「甚迷侬」和「底蜀个」的用法较少,「
」比较常用,但其实日常口语中四个词都很常用。
「甚侬」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甚侬有笔?」(谁有笔?)
「甚侬」充当谓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汝是甚侬?」(你是谁?)
「甚侬」充当宾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汝到底要找甚浓?」(你到底要找谁?)
「甚侬」充当定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仔是甚侬欸扇仔?」(这是谁的扇子?)
「甚咪侬」充当主语的例子:
《金钗记》小姐「甚咪侬?原来是死猫呀。」(什麽人?原来是死猫呀。)
「甚咪侬」充当谓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台顶表演欸是甚咪侬?」(台上表演的是什麽人?)
「甚咪侬」充当宾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伊到底是汝欸甚咪侬?」(他到底是你的什麽人?)
「甚咪侬」充当定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甚咪侬欸衫裤会遮好料?」(什麽人的衣服裤子会这麽好料。)
「」充当主语的例子:
《金钗记》「栽伊竟提紫凤金玉钗?」(谁知道他竟然拿紫凤金玉钗?)
「」充当谓语的例子:
《仵作冤案》胡友才「张大哥,拧厝内某无?」(张大哥,在家吗?)仵作母亲「是?」(是谁?)
「」充当宾语的例子:
《啊搭嫂》「我欸医药费要找提?」(我的医药费要找谁拿?)
「」充当定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欸玉佩掷咧拧即?」(谁的玉佩丢在这裡?)
「底蜀个」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底蜀个共汝说欸?」(谁跟你说的?)
「底蜀个」充当谓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凶手到底是底蜀个?」(凶手到底是谁?)
「底蜀个」充当宾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若是真实掠着犯人,我应该交予底蜀个?」(若是真的抓到犯人,我应该交给谁?)
「底蜀个」充当定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即隻鸡是恁底蜀个欸?」(这隻鸡是你们哪一个人的?)
(2)问事物的个体
泉州方言中用于问事物个体的疑问代词有「倒」(哪),语法上可以当主语、谓语、宾语,也常常和介词构成介词结构。「倒」(哪)在语法上相应地要先和一个数量结构结合之后才能和表示事物的名词发生关係31。如:
「倒」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倒间房是汝欸?」(哪间房是你的?)
这裡「间」是量词,不能直接说「底房」而是需要加数量结构「间」才可以和名词「房」一起用。
「倒」充当谓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两款最贵欸是倒蜀个?」(这两款中最贵的是哪一个?)
「倒」充当宾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汝最看好倒个?」(你最看好哪个?)
「底」和介词构成介词结构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伊爱用倒款?」(他喜欢用哪款?)
(3) 问人或事物的类
泉州方言中用于问人或事物的类的疑问代词有「啥物mih7-8」(什麽),语法上可以分为用于指别和用于称代的,用于指别的要求后面有一个名词,用于称代的一般需要单独作为主宾语。
「啥物」用于指别,如
《三勘蝴蝶梦》「当头白日关门扇,你到底咧做啥物代志。」(光天白日之下关门,你到底在做什麽事情?)
「啥物」后面加了名词「代志」。
「啥物」用于称代,单独作为主语:
《金钗记》少爷「啥物时阵?」(什麽时候?)小姐「昨日三更。」(昨天三更的时候)
「啥物」用于称代,单独作为宾语:
《金钗记》「青青,汝咧打听啥物?」(青青,你在打听什麽?)
2、问处所的疑问代词
泉州方言中问处所的疑问代词会由一个疑问语素「倒」加一个表处所的语素「落」和「位」构成,如「倒落」和「倒位」,两者都相当于普通话的「哪里」。偶尔也会使用「啥所在」,类似普通话的「什麽地方」,三个词都可以单独成句。闽南话中的「所在」意思是「处所、地方」,宋代洪迈的《夷坚甲志.卷一二.雷震石保义》:「又入数家,询巡辖递铺石保义所在。」,就有使用过此意,现在普通话中多指「存在的地方」,如「问题所在」指问题存在的地方。
口语中也常用直接用「倒」字表示「哪里」,有时也会和介词构成介词短语。
《啊搭嫂》「好啦,紧共啊婆说,恁厝内拧倒?」《三勘蝴蝶梦》「老欸呀,你是要去倒?」(老头子,你要去哪裡?)
这裡是介词「拧」(在)和疑问代词「倒」一起构成介词短语。
语法上,「倒」经常单独作状语,常常和介词构成介词结构,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的机会不多。
「倒落」充当状语的例子:
《啊搭嫂》「啊人倒落去咯?」(人哪里去了?)
「倒落」与介词构成介词结构的例子:
《金钗记》「我问汝,汝欸紫凤金玉钗拧倒落?」(我问你,你的紫凤金玉钗在哪裡?)
这裡的「底倒落」是介词「拧」(在)和代词「倒落」(哪里)构成的介词短语。
「倒落」作状语的用法比「倒位」作状语的用法常用。
「倒位」充当状语的例子:
《啊搭嫂》「我欲转来去咯,无我欸囡儿又阁说我唔栽走倒位去咯?」(我要回去了,不然我的孩儿又要说我不知道去哪儿了。)
「倒位」与介词构成介词短语的例子:
《啊搭嫂》「母呀,你拧倒位呀?」(母亲,你在哪儿呀?)
这裡将介词「拧」(在)和问处所的疑问代词「倒位」一起构成介词短语,是戏中孩子在寻找母亲时所说。
3、问时间的疑问代词
泉州方言中问时间的疑问语素一般由一个疑问语素「底」加一个「时间义」的语素通常使用「时」构成,泉州片区用「底时ti4 si2」,是普通话的「什麽时候」。
「底」在闽南话和普通话中都是常用字,在闽南话中作为疑问代词解作「何」/「什麽」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多见,而这个用法在宋代就已经有所使用,如宋代范成大《双燕》「在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底处」意为「什麽地方」。
语法上,能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
「底时」充当主语的例子:
《连升三级》小姐「好笑煞人,底时曾见过这般轻狂无状的才子?」(真好笑,什麽时候曾见过这般轻狂无状的才子?)
「底时」充当谓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千金妈祖》「恁犹阁会记得是底时无?」(恁还记得是什麽时候吗?)
「底时」充当宾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千金妈祖》「汝想要约底时?」(你想要约什麽时候?)
「底时」充当定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千金妈祖》「即是底时欸代志?」(这是什麽时候的事情?)
「底时」充当状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咱底时来去呀?」(我们什麽时候去呀?)「即阵。」(现在)
4、问方式、情状的疑问代词
泉州方言中用于问方式和情状的疑问代词有「怎仔」、「怎仔样」,两个代词的意思都是普通话的「怎么」。
「仔」是闽南话中常用的词缀,是替用字,常用作中缀或后缀,在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中也很常见。
语法上,经常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大部分能做补语。
「怎仔」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怎仔才有侬会当斗相共?」(怎麽才会有人帮忙?)
「怎仔」充当谓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鸡母呀,汝是怎仔囉呀?」(母鸡,你是怎麽了呀?)
「怎仔」充当宾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无汝想要怎仔?」(不然你想要怎麽样?)
「怎仔」充当定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玉真公主是怎仔欸侬?」(玉真公主是怎麽的人?)
「怎仔」充当状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去市政府怎仔行?」(去市政府怎麽走?)
「怎仔」充当补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伊欸人品怎仔?」(他的人品怎样?)
5、问原因的疑问代词
泉州方言中用于问原因的疑问代词有「怎仔」、「怎仔哪」、「哪」、「干仔」和「干仔哪」,「怎仔」、「怎仔哪」、「哪」像普通话的「怎麽」和「怎麽样」,「干仔」和「干仔哪」像普通话的「为什麽」/「干嘛?」。
语法上,可以作主语、谓语和状语。不过「哪」、「干仔」一般不充当谓语。
「怎仔」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怎仔即几日无报纸?」(怎麽这几天没有报纸?)
「怎仔」充当谓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小姐是怎仔伤心。」(小姐怎麽那麽伤心?)
「怎仔」充当状语的例子:
《仵作冤案》仵作母亲「诚儿,汝怎仔企咧即搭戆神呀?」(诚儿,你怎麽站着发呆?)
「怎仔哪」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怎仔哪会安呢?」(怎麽会这样?)
「怎仔哪」充当谓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恁厝是怎仔哪未起色呀?」(你们家是怎麽这麽不起色呀?)
「怎仔哪」充当状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查某囝仔怎仔哪穿蜀双鞋?」(姑娘家怎麽穿一双这样的鞋?)
「哪」充当主语的例子:
《啊搭嫂》「哪栽七月降梅雨。」(怎麽知道七月降梅雨。)
「哪」充当状语的例子:
《金钗记》「金钗哪会拧你即搭?」(金钗怎麽会在你这裡?)
「干仔」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干仔即几日无报纸?」(怎麽这几天没有报纸?)
「干仔」充当状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汝干仔戆戆笑?」(你干嘛傻笑?)
「干仔哪」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干仔哪唔救伊,皆是汝害欸。」(为什麽不救他,都是你害的。)
「干仔哪」充当谓语的例子:
《三勘蝴蝶梦》「老欸呀,婆呀转来咯,开门哦,咦,是干仔哪无出来迎接呀?」
这裡省略了个主语「老欸呀」(老头子),戏中指的是洪伯,「老欸呀」通常是老年夫妻对老伴的称呼。
「干仔哪」充当状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查某囝仔干仔哪穿蜀双鞋?」(姑娘家怎麽穿一双这样的鞋?)
6、问程度的疑问代词
泉州方言中问程度的疑问代词应为「若」,「若」在南北朝文献中就有不少作为疑问代词出现的例子,如南朝梁庾肩吾《咏舞曲应令》「石城定若远,前溪应几深。」当时的「若」就有用作询问程度、数量的使用方式,相当于普通话的「多少」。由此可见,闽南语中的「若」继承于中古汉语,现今普通话已经不再使用。
「若」在疑问句中,只能在谓语形容词前充当状语。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个井若深?」(这个井多深?)
「若」仔谓语形容词「深」之前作为状语,用以询问井的深度。
7、问数量的疑问代词
泉州方言中会使用「几」(几)、「若」和「若穧」(多少)问数量,相当于普通话的「多」、「多少」、「几」,两个词的用法上有一定的区别。「几」只能用于量词前面,如「几日」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汝来几日囉?」(你来了几天了?)
「几」加上时量词「日」,询问「汝」来了经过的日期的数量。
而「若」在疑问句中,只能在谓语形容词前充当状语,如「若穧」是由问程度的疑问语素「若」加上形容词语素「穧」(多)结合,可以用于量词前,也可以用于名词之前,也可以单用。
《金钗记》小偷「客官,你要买无?」(客人,你要买吗?)红衣路人「你要卖若穧呀?」(你要卖多少呀?)小偷「十两。」(十两)
这裡的「若穧」是用于问价格,而这裡的「若」在使用的时候加上谓语形容词「穧」(多)。
8、用于反问的疑问代词
泉州方言用于反问的疑问代词是「哪」(哪)、「怎仔」(怎麽),使用上和普通话的反问句相似。如:
《仵作冤案》仵作母亲「哪有啥通歹势?」(哪有什麽可以不好意思的?)这是一个反问的用法,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裡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不需要不好意思」。
《范进中举》「范进呀,汝袂记得汝某四界找揣阮借米落鼎,汝兜哪饲欸起鸡呀?」(范进呀,你不记得你的妻子四处找我们借米下锅,你家哪还养得起鸡呀?)
先说明范进家中的状况再用反问句,用以表达范进家裡那麽穷,是养不起鸡的观点。
《金钗记》「恁老翁连刣鸡都无敢,怎仔会去害侬?」(你老公连杀鸡都不敢,怎麽会去害人?)
先说明自己连杀鸡都不敢,何况是害人呢?这裡用以表达自己是不会去害人的。
(三)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是用来指点、区别事物的,即能代替又能指示。指示代词都能单独使用,但是也能跟量词一起结合使用,如「这一个」、「这些」等。学者林祥楣将指示代词分成五组,1、这、 那——指人或者事物。2、这儿、这裡、那儿、那里——指处所。3、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4、这麽、这样、这麽样、那麽、那样、那麽样——指性质、状态、行动、方式、程度。5、这麽些、那麽些——指数量。32
近指代词「即」和远指代词「仡」是闽南话中常用的指示代词,相当于普通话的近指代词「这」和远指代词「那」。另外还有一种写法是学者李如龙使用的近指代词「只」和远指代词「许」。
先秦时期便已经有将「只」用作近指代词的例子,如《庄子·徐无鬼》:「请只风与日相与守河。」中唐时期也有这个用法,如《一鉢歌》:「若时乐,乐时苦,只个修行断门户。」直至明刊戏文中,「只」的使用频率也很高。33「只」字音义皆合,应是先秦时期留存下来的上古汉字,现在在闽南语中依旧作为常用字使用,在普通话中已经没有将「只」用作近指代词的用法。虽然在明刊戏文中也有「即」用作近指代词的例子,但是用例并没有「只」多,学者王建设推测「即」作为近指代词的用法是「只」字派生。因此闽南语中的近指代词「只」,且是保留了上古汉字的用法的本字,「即」音合,但是义不合。「许」、「仡」字音合但义不合,应该是借用的近音字,《闽南方言大辞典》、《泉州方言志》中皆是使用的「只」派生后的用法「即」和借音字「仡」,因此本文将会使用这两个写法。
其实「这」在闽南语中除了「即」还有「遮」,「这里」通常是用「即搭」或「即泽」,「遮」可以单独使用,而「即」不可以单独使用。
如问:「我欸笔底佗?」(我的笔在哪?)答:「遮。」(这里。)
这裡可以使用「遮」来回答,但是不能使用「即」来回答,或者可以用指代某一特定处所的指示代词「即搭」或「即择」来回答。
1、指代人或事物的指示代词
(1)指代人或事物个体的代词
a、与量词或数量词结合
泉州话中指人或者指事物的指示代词不能直接和普通名词结合使用。这一点和普通话不一样,如普通话会说「那小孩真可爱。」或是「这糖果好甜。」闽南话则必需在指示代词之前加量词或数量词。
语用上一般作主语、谓语和宾语。
「即」充当主语的例子:
《范进中举》「即隻死鸡仔哪即坏掠。」(这隻该死的鸡怎麽这麽难抓。)
这裡的「即」要和数量词「隻」一起使用,而普通话的「这」可以选择加或不加数量词「隻」。
「即」充当谓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汝之前用欸是底蜀个?」(你之前用的是哪一个?)「就是即隻。」(就是这个。)
「即」充当宾语的例子:
《啊搭嫂》「我等欸会共即件物件吞落去,然后再由后面提出来。」(我等一下会将这件东西吞下去,然后再从后面拿出来。)
这裡的「即」要和数量词「件」一起使用,而普通话的「这」可以选择加或不加数量词「件」。
「即」充当定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汝欸任务就是将信物靠咧即两侬欸马车内。」(你的任务就是将星期放在这两人的马车内。)
「仡」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仡个囝仔真古锥。」(那小孩真可爱。)
「仡」充当谓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我顾即隻,汝看仡隻。」(我看顾这隻,你看顾那隻。)
「仡」充当宾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隻铁丝生鉎,被仔啊是曝咧仡条绳仔顶恰好。」(这根铁丝生锈了,被子还是绑在那根绳子上比较好。)
「仡」充当定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两日麻无落雨,为啥物仡两侬欸鞋皆是土?」(这两天也没下雨,为什麽那两人的鞋都是泥土?)
b、直接限制方位
泉州话中用「即」和「仡」来限制方位,如即顶头(这上面)、即外面(这外面)、仡内面(那裡面)、仡下面(那下面)等。
语法上,可用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补语,也可以和介词构成介词结构。
「即」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大人,即下面无侬。」(大人,这下面没有人。)
「即」充当谓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个怪味到底底落来欸?」(这个怪味到底是哪裡来的?)「拢是即内面。」(可能是这裡面。)
「即」充当宾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紧咧揣,物件应该是放咧即内面。」(快点找,东西应该就放在这裡面。)
「即」充当定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裡面欸物件哩?」(这裡面的东西呢?)
「即」充当补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拧恁来之前伊已经去即内面揣得囉。」(在你们来之前他已经去这裡面找过了。)
「即」和介词构成介词结构的例子:
《啊搭嫂》「拄仔犹阁拧即,怎仔一转身就煞无看到?」(怎麽一转身就没看到人了?)
这裡是由介词「拧」(在)加上限制处所的代词「即」,限制了「人」的位置,刚刚是在啊搭嫂看向的这个地方,也就是啊搭嫂的附近。
「仡」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仡内面是啥?」(那裡面是什麽?)
「仡」充当谓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汝要欸就是仡中头即个。」(你要的就是那中间这个。)
「仡」充当宾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汝先去仡边头等我,我等欸就来。」(你先去那旁边等我,我等下就来。)
「仡」充当定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仡顶欸风景呀媠,我𤆬汝去看。」(那上面的风景很漂亮,我带你去看。)
「仡」充当状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我入去仡内面看蜀下,恁先行。」(我进去那裡面看一下,你们先走。)
「仡」充当补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算算时间,应该得欲到茶楼囉,咱得煞煞去仡内面等
。」(算算时间,他们应该快要到茶楼了,我们得快点去那裡等他们。)
「仡」和介词构成介词结构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我去头前将侬引开,汝往仡条街内行。」(我去前面将人引开,你往哪条街
c、直接限制某些时量、处所名词
泉州话中限制某些时量、处所名词也是使用「即」和「仡」,如即年(这年)、仡日(那日)、即礼拜(这礼拜)、仡搭(那裡)、即搭(这裡),与普通话的用法一样。
语法上,可以用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常常和介词构成介词结构。
「即」充当主语用以限制时量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年发生诚穧,好得有你欸陪伴。」「这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幸好有你的陪伴。」
「即」充当主语用以限制处所的语例:
《范进中举》「厝内终归有当吃有当穿,即搭只能饮西北风。」(家裡终归是有得吃有得穿,这裡只能喝西北风。)
「即」充当谓语用以限制时量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我欸记得就是即年。」「我记得就是今年。」
「即」充当谓语用以限制处所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毋是仡搭,是即搭。」(不是那里,是这里。)
「即」充当定语用以限制时量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伊来揣汝是即日欸代志囉。」(他来找你是这天的事情了。)
「即」充当定语用以限制处所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就是即搭欸武器。」(就是这裡的武器。)
「即」一般不用于充当状语以限制时量。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恁约即礼拜去看戏?」(你们约这个礼拜去看戏?)
「即」充当状语用以限制处所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汝企咧即搭冲啥?」(你站在这裡做什麽?)
「即」充当补语用以限制时量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汝无看得昨晚咧相打打到即天光。」(你没看到他们昨天晚上在打架,打到今天早上。)
「即」充当补语用以限制处所得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汝是安怎企拧即搭?」(你怎麽站在这裡。)
「即」和介词构成介词结构用以限制时量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我欸记得代志发生拧即礼拜。」(我记得事情发生在这礼拜。)
「即」和介词构成介词结构用以限制处所的语例:
《金钗记》「金钗哪会拧即搭?」(金钗怎麽会在这里。)
「仡」充当主语用以限制时量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仡日落大雨,无几个侬来。」(那日下大雨,没几个人来。)
「仡」充当主语用以限制处所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仡搭呀无侬啦,汝真实有看到?」(那里又没有人,你真的有看到?)
「仡」充当谓语用以限制时量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我欸记得就是仡日。」(我记得就是那日。)
「仡」充当谓语用以限制处所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毋是仡搭,是即搭。」(不是那里,是这里。)
「仡」不充当宾语用以限制时量的语料: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有侬来咯,煞煞覕去仡搭。」(有人来了,快点躲去那里。)
「仡」充当宾语用以限制处所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啥物?你确定伊无去仡搭?」(什麽?你确定他没去那里?)
「仡」充当定语用以限制时量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伊去揣汝明明就是汝十六岁生日宴仡日欸代志。」(他去找你明明就是你十六岁生日宴那天的事情。)
「仡」充当定语用以限制处所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仡搭欸侬遐穧,汝犹揣伊出去。」(这里的人那麽多,你还带他出去。)
「仡」充当状语用以限制时量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汝紧咧说代志是毋是仡日发生欸?」(你快点说事情是不是那天发生的?)
「仡」充当状语用以限制处所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广场仡搭曝,恁大姊无当曝日吹风,汝是毋栽?」(广场那里那麽晒,你的大家不能晒太阳和吹风,你是不知道吗?)
「仡」充当补语用以限制时量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汝真实毋栽仡日拧仡搭?」(你真的不知道那日谁在那里?)
「仡」充当补语用以限制处所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咱来去仡搭帮手。」(我们去那里帮忙。)
「仡」和介词构成介词结构用以限制时量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曾仡日开始就毋插伊囉。」(自从那天开始他们就不理他了。)
「曾」是介词「自从」。
「仡」和介词构成介词结构用以限制处所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汝真实无栽仡日拧仡搭欸是?」(你真的不知道那天谁在那里?)
(2)指代人或事物类别的代词
普通话中用于指代人或事物的代词有近指代词「这类」和「这种」和远指代词「那类」和「那种」。泉州话的指类别的代词比普通话的多,近指代词有「即种」、「即款」、「即项」、「即样」、「即个」,远指代词有「仡种」、「仡款」、「仡项」、「仡样」、「仡个」。这几个词形式上虽然和普通话类似,是「即」(这)、「仡」(那)加上量词的组合用法,但是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常用词。学者施其生提到闽南很多地方「即款」/「仡款」和「即项」/「仡项」中的「款」合和「项」已经失去了量词性质。34泉州话中也是一样,如在泉州话中不能用「六款鸡」,却能用「即款鸡」。
语用上,指代人或事物类别的代词可以用于指类别也可以用于称代,用于指类别的时候在语法上总是充当名词性成分的修饰语。用于称代的时候语法上一般单独充当主宾语。
「即种」、「即款」、「即项」、「即样」、「即个」用于指类别充当名词性修饰成分的修饰语语料:
「即个手环真奇怪。」(这个手环真奇怪。)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个」(这个)修饰了名词性成分「手环」。
「仡种」、「仡款」、「仡项」、「仡样」、「仡个」用于指类别充当名词性修饰成分的修饰语语料: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伊仡种查某就毋应该同情伊。」(他那种人就不应该同情他。)
「仡种」(那种)修饰了名词性修饰「查某」(女人)。
「即种」、「即款」、「即项」、「即样」、「即个」用于称代单独充当主语语料: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个是我送予汝欸。」(这个是我送给你的。)
「仡种」、「仡款」、「仡项」、「仡样」、「仡个」用于称代单独充当主语语料: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仡款我毋爱。」(那款我不爱。)
「即种」、「即款」、「即项」、「即样」、「即个」用于称代单独充当宾语语料: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像汝即款,若是毋好好管教,日后拢无栽会做出啥物代志。」(像你这款,若是不好好管教,日后都不知道会做出什麽事情。)
「仡种」、「仡款」、「仡项」、「仡样」、「仡个」用于称代单独充当宾语语料: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若是生成仡样,我就愿意。」(若是长成那样,我就愿意。)
(3)指代范围外的人或事物的代词
泉州话中用于指代范围外的人或事物的代词一般会用「别」,现在普通话中也会使用「别」作为指示代词。
泉州话中使用「别」,在意义上可以分为指个体或指类别,指个体的代词在语法上一般都是用于量词之前,如「别隻」、「别瓶」、「别物」等。指别类代词与指别个体的用法一致,但是意义上是指示人或事物的一个类别而非个体,一般会使用「别个」、「别项」、「别款」和「别种」,语法上充当名词性成分的修饰语。另外,还可以用来称代类别,在语法上一般单独作主宾语,一般也是使用「别个」、「别项」、「别款」、「别种」。
「别个」、「别项」、「别款」和「别种」用于指示人或事物的一个类别,充当名词性成分的修饰语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殿下,即个方法毋安全,咱换别个。」(殿下,这个方法不安全,我们换别的。)
「即个方法」,意思是这个现在用的这个方法,指示了剧中一忧子想取太子的心头血復活水龙的这种方法,太子的侍卫认为这不是一个好方法,应该换另一种方法。
「别个」、「别项」、「别款」和「别种」用于称代类别,单独作主语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种诚坏用,共我换蜀种。」(这种很难用,给我换另一种。)
「别个」、「别项」、「别款」和「别种」用于称代类别,单独作宾语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剑毋用咧,有别款无?」(剑没用,有没有别款。)
(4)指代整体中的一部分人或事物的代词
泉州话中用于指代人或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的代词有「有个」不区分近指或是远指,容易溷淆的是泉州话和普通话的「有个」的意思并不相同,普通话中「有个」是指代一个什麽人或事物,「有个」即「有一个」,作为数量词的「一」可忽略不写。但是闽南话的「有个」相当于普通话的「有的」,不限于一个人或事物,而是一部分人或事物。若闽南语想表达普通话中「有个」的意思,则需要加「蜀」即普通话中的「一」,用以强调是一个,如「有蜀个」。
「有个」指代整体中的一部分人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有个就是欠教训啦。」(有的就是欠教训啦。)
这裡的「有个」指代了一部分欠教训的人。
「有个」指代整体中的一部分事物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汝欸珠宝真穧,有个是侬送欸啦。」(你的珠宝真多呀,有的是别人送的啦。)
这裡的「有个」指代了一部分珠宝。
2、指代处所的指示代词
(1)指代某一特定处所的指示代词
泉州话中一般会使用三个指代某一特定处所的指示代词,分别是近指代词「即搭」和远指代词「仡搭」、「仡择」。一般是由一个近指或远指语素加一个处所语素构成,近指的语素是「即」,远指的语素是「仡」。处所语素是「搭」和「择」,「搭」本身并没有表处所之意,但是它附在指代词「这」、「那」等后面,则可以表示处所。泉州话的指代词是「即」和「仡」,因此「搭」附在指代词后表处所,「搭」字音义皆合,推测是由元代遗留下来的用法,在现今的陝西方言中也有用「这搭」表示这裡的意思。「择」字音合,但义不合,「择」应该只是使用的借音字。
「即搭」的语例:
《金钗记》「听侬说即搭勒卖钗,怎仔哪无看见侬呀?」(听人说这裡有人在卖钗子,怎麽没看到人呀?)
「即搭」指代了丫鬟现在站着的那个地方。
「仡搭」的语例:
《连升三级》「仡搭有一隻蝴蝶飞舞花间,蛱蝶穿花,好无?」(这裡有一隻蝴蝶飞舞花间,蛱蝶穿花,好吗?)
「仡搭」指代了丫鬟看向的那个地方。
(2)指代某一(某些)处所之外的其他处所的指示代词
由一个指示范围外的语素「别」加上一个处所语素「搭」或「位」构成,如「别搭」、「别位」,两者都是类似于普通话中「别的地方」的意思,没有远指或近指之分。
「别搭」的语例:
《啊搭嫂》「伊检查了即位就去别搭检查囉。」(他检查完这裡就去别的地方检查了。)
「别搭」指代了别的地方,意思是他会去别的地方检查,并不论远近。
「别位」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毋要紧,咱来去别位食。」(没关係,我们去别的地方吃。)
「别位」指代了别的位置,意思是他们会去别的地方吃,并不论远近,虽然剧中最后他们只是坐到了另一个位置,但是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要说明要去近的地方还是远的地方。
(3)指代所有处所的指示代词(不分远近)
泉州话中指代所有处所的指示代词有「逐搭」,意思类似于普通话的「每一处」,「逐」在古汉语中并没有每一处的意思,仅音合义不合,因此应该是借用的近音字。
「逐搭」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逐搭拢揣无。」(每一个地方都找不到。)
3、指代时间的指示代词
泉州话中指代时间的指示代词的构成方式是一个指别人或事物的近指或远指的语素「即」和「仡」后面加上一个有「时间」意义的语素。泉州话中常用的有「时间」意义语素有「阵」和「下」,「阵」有一段时间的意思,如普通话中的「一阵子」,「下」有在时间之后的意思,《诗·大雅·下武》:「下武维周,世有哲王。」毛传:「武,继也。」郑玄笺:「下,犹后也……后人能继先祖者维有周家最大。」「节」、「阵」、「下」三字在现在的普通话中依旧保有「时间」的意义,泉州话中指示代词加上「阵」和「下」,「即/仡下」和「即/仡阵」,三个词皆是普通话的「这/那时」的意思。
口语中较常用「即/仡阵」。
「即/仡阵」的语料:
《三勘蝴蝶梦》「仡阵我当咧赶卖豆花,无注意看。」(那时我在赶着卖豆花,没有注意看。)
「即/仡下」的语料: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我看到伊仡下,伊益阁好好是是欸。」(我看到他的那时他还好好的。)
4、指代方式、情状的指示代词
(1)指代方式
泉州话中用于指代方式的指示代词是「安呢」,相当于普通话的「这样」。语法上主要用来修饰动词性词语。
「安呢」用以修饰动词性词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安呢创伊会受伤。」(这样弄他会受伤的。)
这裡用以修饰动词「创」(弄)。
(2)指代情状
泉州话中用语指代情状的指示代词有「安呢」、「即/仡样」、「即/仡款」,语法上一般独立充当谓语、补语、主语或宾语。相当于普通话的「这麽」或「这样」。
「安呢」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安呢是咧干仔?」(这样是要做什麽?)
「安呢」充当谓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敢是安呢?」(真的是这样吗?)
「安呢」充当宾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你诚实要欲安呢对伊?」(你真的要这样对她?)
「安呢」充当补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领衫破成安呢益阁要穿?」(这件衣服破成这样还要穿?)
「即/仡样」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样好无?」(这样好吗?)
「即/仡样」充当谓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领衫本来就是仡样。」(这件衣服本来就是那样。)
「即/仡样」没有「安呢」和「即/仡款」常用,只能找到作为主语和谓语的例子。
「即/仡款」充当主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款鞋益阁有无?」(这款鞋还有吗?)
「即/仡款」充当谓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你要欸是仡款?」(你要的是那款?)
「即/仡款」充当宾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你是唔是爱用即款?」(你不是爱用这款吗?)
「即/仡款」充当补语的例子: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即内面欸衫最好看欸即款当然是汝欸啦。」(这裡面的衣服中最好看的这款当然是你的啦。)
5、指代程度的指示代词
泉州话中指代程度的指示代词是「」和「
」,语法上修饰形容词或心理活动动词等具有「程度」语义特徵的状态词,相当于普通话的「那麽」和「这麽」。
「」/「
」修饰形容词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啥物味素臭?」(什麽味道那麽凑臭)
这裡的「」修饰了形容词臭。
「」/「
」修饰心理活动动词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就是因为汝乘伊,伊才会变
坏死。」(就是因为你那麽宠溺她,她才会便得那麽顽皮不听话。)
这裡用和
修饰了心理活动动词「乘」(溺爱)和形容词「坏死」(顽皮的)。
6、指代数量的指示代词
泉州话中的指代数量的指示代词是一个指示程度的语素加上一个指代数量的代词「穧(多)」,一共有四个,近指的「穧」/「
穧」和远指的「
穧」/「
穧」,相当于普通话的「这麽多」和「那麽多」,语法上可以修饰量词或名词,也可以独立作主语、宾语。
「穧」/「
穧」作为主语,用以修饰量词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穧/
穧有够无?」(这麽多米够吗?)
「穧」/「
穧」作为主语,用以修饰名词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穧/
穧隻竹仔皆是汝欸?」(这麽多竹子都是你的?)
「穧」/「
穧」作为宾语,用以修饰量词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啥物?汝欲买穧/
穧?」(什麽?你要买那麽多)
「穧」/「
穧」作为宾语,用以修饰名词的语例:
《怀玉传奇 千金妈祖》「我苦,我哪有穧/
穧钱。」(我的天,我哪有那麽多钱。)
闽南语方言历史悠久,每个片区中的差异又大,是不少汉语言学家的研究对象,现如今对闽南语的研究种类颇丰,对闽南语的泉州话代词的研究却仍有不足,随着汉语共同语的普及度提升,部分年轻一代的闽南人已经不会讲闽南话。这次论文以高甲戏作为闽南语泉州话代词的语例,也是有赖于现代科技日渐发达,一些从小看到大的闽南语戏曲、电视剧节目等等,在网络媒体中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所以能够轻鬆的在网上找到语料资源,但是也是有几个难点的,现在大部分高甲戏始终是改编自史书、小说、传奇和民间故事,为了保留传统特色,裡面的部分语白和唱曲会有古文的使用,受到内容题材的侷限性,有些词彙便没有在高甲戏中找到语料,如人称代词的「大家」。因此论文即使是使用了八部平均每部三个小时的高甲戏,语料也并不全面,当然也不排除部分语用在口语使用上本比较少。因此论文中的个别词彙的语料需要从现代口语性更重一点的闽南语电视剧中摘录,当然电视剧资源也在网络中也能轻易找到。不过在搜索高甲戏语料的时候也发现了不少新编的高甲戏,其中语用上极大部分和现在的泉州方言口语一致,如2022年新编的《范进中举》、2021年新编的《三勘蝴蝶梦》和2023年的《啊搭嫂》,其中使用的语白便比较偏现代口语化,保留了不少泉州话代词的使用,但是却也融入了一些共同语的句式,共同语融入方言中或许会改变方言语法规则,因此在此论文中也相应的使用了一些也是新编但是语用上并没有过多的改编的高甲戏,如《仵作冤案》、《连升三级》、《浮海孤臣》、《珍珠塔》等配合研究。论文在研究中透过网络搜索语料确实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是论文中也以泉州话为研究对象,对代词的用法进行了较全面的分类,并且以充足的语料支持,其中发现了闽南语泉州方言代词的用法丰富多样并且其中一些词彙的使用具有古汉语的使用特色,比如疑问代词的「若」在南北朝的文献中就已经有用作疑问代词的用法,而在普通话中已经流失。除此之外,泉州话代词的语法和普通话代词的语法也有不同之处,用词和用法相对比普通话的丰富,可见泉州话具有其存古性和独特性。研究闽南语对古汉语的研究,也是对闽南话独特之处的挖掘,要全面研究调查一个方言,道路漫长,方式也众多,使用网络媒体只是一个较为便捷的搜集语料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1. 专着
林祥楣:《代词 汉语知识讲话 语法部分》,(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8年),页10。
吕叔湘:《语法学习》,(上海:復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47-48页
施其生,《闽南方言语法比较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3年),页113。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 下册》,(香港:中华书局,1954年),页24。
2. 期刊论文
蔡杰,<闽南语阳声韵与入声韵韵尾同步演变规律研究>,《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9月,页25-34。
陈法今,<闽南话的指示代词>,《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5月,页101-109。
洪晓婷,<闽南语三个次方言区疑问代词「偌」、「若」和「伙」>,《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1月,页44-50。
赖文盼,<基于厦门话作闽南方言声调实验研究>,《艺术科技》,2016年4月,页129-130。
林宝卿,<闽南方言中的古虚词>,《东南学术》,1998年12月,页101-103。
林天送、范莹,<闽南话的语气助词「呢」>,《汉语学报》,2011年2月,页51-55。
林叶连,<从《诗经》探讨闽南语存古现象>,《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页87-92。
朱媞媞,<闽南话「死人」类程度副词分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9月,页128-132。
3.学位论文
王建设:<明刊闽南方言戏文中的语言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页59-62。
4.电子资源(视频网站)
《啊搭嫂》视频,bilibili网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K4y147WH/?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540bd3d0dc2928a0c5a6332e3b3867c1)(浏览日期:2024年4月19日)
《范进中举》视频,bilibili网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y4y1t7vt/?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540bd3d0dc2928a0c5a6332e3b3867c1)(浏览日期:2024年4月19日)
《浮海孤臣》视频,bilibili网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e4y177FR/?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浏览日期:2024年4月19日)
《金钗记》视频,bilibili网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B4y1P7km/?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浏览日期:2024年4月19日)
《连升三级》视频,bilibili网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W411v7MW/?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540bd3d0dc2928a0c5a6332e3b3867c1)(浏览日期:2024年4月19日)
《仵作辨冤》视频,bilibili网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b411u7ed/?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浏览日期:2024年4月19日)
《三勘蝴蝶梦》视频,bilibili网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T4y1f7hb/?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540bd3d0dc2928a0c5a6332e3b3867c1)(浏览日期:2024年4月19日)
《珍珠塔》视频,bilibili网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M411S7Ev/?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浏览日期:2024年4月19日)
脚注 :
1. 朱媞媞:<闽南话「死人」类程度副词分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9月,页128-132。
2. 林天送、范莹:<闽南话的语气助词「呢」>,《汉语学报》,2011年2月,页51-55。
3. 蔡杰:<闽南语阳声韵与入声韵韵尾同步演变规律研究>,《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9月,页25-34。
4. 赖文盼:<基于厦门话作闽南方言声调实验研究>,《艺术科技》,2016年4月,页129-130。
5. 林宝卿:<闽南方言中的古虚词>,《东南学术》,1998年12月,页101-103。
6. 林叶连:<从《诗经》探讨闽南语存古现象>,《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页87-92。
7. 陈法今:<闽南话的指示代词>,《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5月,页101-109。
8. 洪晓婷:<闽南语三个次方言区疑问代词「偌」、「若」和「伙」>,《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1月,页44-50。
9. 黄谦:《新校增·彙音妙语》,(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页1-117。
10. 林连通主编:《泉州方言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页4-258。
11. 施其生:《闽南方言语法比较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3年),页90-199。
12. 李如龙:《闽南方言语法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63-88。
13. 同注11。
14. 吕叔湘:《语法学习》,(上海:復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47-48页
15. 林祥楣:《代词 汉语知识讲话 语法部分》,(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8年),页10。
16. 周长楫主编:《闽南方言大词典(修订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页88。
17. 金锡谟主编:《汉语代词例解》,(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页2。
18. 何九盈,王宁,董琨主编:《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页2292。
19. 真大成:<「你」字前夜的「尔」与「汝」——兼谈「你」的「北朝出口」假说>,《辞书研究》第五期(2020年9月),页36-50。
20. 周长楫主编:《闽南方言大词典(修订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页24。
21. 周长楫主编:《闽南方言大词典(修订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页370。
22. 同上注,页379。
23. 同上注,页351。
24. 同上注,页358。
25. 李如龙:《闽南方言语法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65。
26. 施其生:《闽南方言语法比较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3年),页92-94。
27.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 下册》,(香港:中华书局,1954年),页24。
28. 林祥楣:《代词 汉语知识讲话 语法部分》,(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8年),页12
29. 周长楫主编:《闽南方言大词典(修订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页467。
30. 周长楫主编:《闽南方言大词典(修订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页467。
31. 施其生,《闽南方言语法比较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3年),页185。
32. 林祥楣:《代词 汉语知识讲话 语法部分》,(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8年),页12。
33. 王建设:<明刊闽南方言戏文中的语言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页59-62。
34. 施其生,《闽南方言语法比较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3年),页113。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请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