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on 2024.07.24

 

閩南方言的代詞——以高甲戲為例

洪櫻淇

2024年4月19日

摘要

 本研究旨在研究閩南語泉州方言中代詞的語用,並溯本求源考察泉州方言代詞中保留的古漢語色彩,同時亦會比較普通話中代詞的語用,進而探討閩南語泉州話的獨特性,研究將會主要使用八部以泉州音為標準音的高甲戲為主要語料,分別是《仵作冤案》、《連升三級》、《三勘蝴蝶夢》、《浮海孤臣》、《珍珠塔》、《範進中舉》、《啊搭嫂》以及《金釵記》,以其中的戲曲台詞作為語料輔助解釋閩南語泉州方言的代詞,並輔以閩南電視劇《懷玉傳奇千金媽祖》作為代詞語料,該電視劇雖然是台灣電視劇但是劇中的詞彙用法和泉州話中的一致,唯獨語音方面不太一樣,但是並不影響其中代詞的語用。本研究對泉州話代詞的語用進行了較全面的整理,透過研究代詞詞彙論證泉州話保留了上古和中古漢語的使用,具有存古性。同時,也與普通話的代詞作對比,研究泉州話代詞的豐富性。

關鍵詞:閩南方言、泉州話、代詞、高甲戲

一、緒言

(一)研究動機

閩南語是「古漢語」的活化石,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詞彙和用法,而這些古漢語的特點很多在普通話中已經不再使用,因此閩南語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閩南語中最古老的便是泉州方言,在唐朝泉州就已經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大港口,至宋元時期,泉州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文化經濟更是盛極一時,當地也衍生了很多不同的戲曲藝術,如梨園戲、高甲戲、木偶戲等,這些戲曲都以泉州音作為標準音,因此研究閩南語的泉州方言更能挖掘出閩南話的特點。高甲戲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以泉州音作為標準音。由於現時網上有許多高甲戲演出的完整片段,成為研究泉州方言的很簡便的語料來源。近二十幾年關於閩南話的研究有不少,但是對於泉州話的研究不多,其中以代詞為研究方向的文獻也比較零散,且有欠深入。隨著近年來普通話的普及度提高,年輕一代不再使用方言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長久下去可能會導致方言的消失,因此關於方言的研究應該受到更多的重視,讓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方言的特色,更願意了解和傳承方言這重要的語言文化。這是本研究的動機。

 

(二)研究目的

本篇論文旨在以閩南話中的泉州方言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以高甲戲中表現的泉州方言中代詞的語用並且探討其存古性因此本篇論文將輔以高甲戲中的戲劇台詞作為語料補充解釋泉州方言代詞的語用並且探討其存古性,同時也會將閩南語與普通話的不同之處作對比,以探討閩南語的獨特性。

二、文獻回顧

現代的學者們對閩南語的研究頗豐,主要集中於四個方面的研究。其中關於閩南方言字詞和語法問題的研究就有不少,如學者朱媞媞對在<閩南話「死人」類程度副詞分析>中對閩南話程度副詞的研究1、林天送和範莹在<閩南話的語氣助詞「呢」>中探討了閩南話語氣助詞「呢」在不同句式中的語用研究2。另外,關於閩南語語音問題的研究也不在少數,如蔡杰在<閩南語陽聲韻與入聲韻韻尾同步演變規律研究>中從音韻學的角度對閩南語陽聲韻和入聲韻韻尾的變化進行探討。3以及學者賴文盼在<基於廈門話作閩南方言聲調實驗研究>中透過分析廈門話的七個調類的基頻值、音強值和時長數據對廈門話的聲調進行研究。4另外還有關於閩南語存古性的研究,如林寶卿在<閩南方言中的古虛詞>中從《詩經》、《史記》以及《紅樓夢》等古代經典中探尋閩南方言中的古虛詞,以探討閩南方言的存古性。5還有林葉連在<從《詩經》探討閩南語存古現象>中從《詩經》中尋找閩南語的痕跡,以探討閩南語有哪些詞彙是從《詩經》中流傳下來的。6

關於閩南方言的代詞問題的研究,也有一些學者曾做出相關的研究和探微,其中多是以一種代詞或者幾個代詞為主要研究對象,如學者陳法今對於閩南話的指示代詞進行研究,將指示代詞分成單用和不單用的指示代詞以及近指和遠指代詞7。由於福建多山地,交通不便,導致古時候福建各個地區的交流比較少,因此閩南語分成了很多個不同的片區,每個片區的語音、語法、用字用詞上都會有所不同,而學者在論文中並沒有對閩南語不同片區的代詞進行分類說明,而是將所有的指示代詞放在一起研究,這樣做難免會造成混亂。學者洪曉婷在論文中便有對閩南語的三個方言片區,泉漳、潮汕以及雷瓊的疑問代詞「偌」、「若」和「夥」的來源和使用進行區分和研究,學者從語義與語法、歷史來源以及語音三個方面來考察這三個疑問代詞,論證了三個詞歷史來源一致、語義和語法功能相似,其中「若」是本字,繼承自南北朝漢語8。學者對不同方言片區的疑問代詞進行了區分,但是主要探究了三個疑問代詞的歷史來源,對於語法功能上的解釋較少,也並不全面。

關於泉州方言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清代嘉慶年間,泉州人黃謙的《彙音妙語》中歸納了泉州方言的聲韻調,並收錄了很多獨特的方言詞彙,是一本方言韻書9。1993年林連通主編的《泉州方言志》,對泉州方言的源流、語音、詞彙和語法等進行整理歸納,但是並沒有深入的介紹詞彙的來源、語用等問題10。針對泉州話的研究比較齊全的主要是學者李如龍的《閩南方言語法研究》以及學者施其生的《閩南方言語法比較研究》11。學者李如龍在《閩南方言語法研究》裡面對泉州方言以及閩南各個片區的方言語法做了深入的探討,學者在書中有一部分專門討論閩南語的代詞,但是對於代詞的收錄依然有所缺漏,忽略了一些口語中依然很經常使用的代詞,如指示代詞的「別」,同時也沒有對代詞的語用或相關語源進行詳細的介紹,因此依舊有可以再補充完善的空間。12學者施其生在《閩南方言語法比較研究》中也是主要集中於對閩南方言各個片區的語法的研究,李如龍先生和施其生先生兩位學者的共同點在於在研究語法,如代詞的語法的時候,主要選區方言片區中語法使用上比較有特色的片區作為主要論述對象,因此有的部分對於泉州方言的代詞的解釋不太足夠,只是舉出幾個語用例子,並沒有進一步闡述其用法。13 

以上是現代學者對閩南語的研究現狀,其中對於閩南語代詞的研究並不多。本研究將會對閩南方言泉州話的代詞進行探討,以補充前人研究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

本篇論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採用分析、歸納和比較的方法,對閩南語泉州方言的代詞作更詳細和更全面的分析。

本文透過檢索字典以及參考前人研究,搜集代詞相關的字音以及相對應的詞彙,並透過檢索古代文獻,主要是上古和中古時期的文學經典,如《詩經》和《世說新語》等等,以及尋找該字詞是否具有古漢語特色。代詞的語法方面也會參考前人研究、並輔以高甲戲中的戲詞以及字典進行分析歸納,同時也會將泉州話的代詞運用和相對應的普通話的代詞進行對比。

在語料的選用上,本篇論文選擇從網絡媒體上搜索閩南的傳統戲劇形式——高甲戲,並輔以閩南電視劇《懷玉傳奇千金媽祖》補充高甲戲中沒有出現過但是口語中卻存在的代詞語料。在語料的選取上並沒有依靠視頻中的字幕,而逝主要靠聽取戲劇中的音頻,本人以泉州話作為母語,並且一直都有在使用泉州話,因此本篇論文主要是依靠聽取摘錄戲劇視頻中代詞的使用,分析論證泉州方言代詞的使用。

最後本篇論文主要通過研究嘗試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泉州方言和普通話的代詞是否有區別,泉州方言是否具有獨特性?

2.泉州方言代詞是否有存古性?

四、分析及討論

代詞是一個獨立的詞類,有其獨特的意義、功能和語法形式。說話中常用到名詞、動詞、形容詞或數量詞,遇到這種情形,可以不用這些詞,用另外的詞來代詞,而用來代詞的詞成為代詞。因此,代詞具有代替性,如「我」可以代替名詞。代詞可以指明事物而不稱呼事物,如「這是手機,那是電腦。」,「這」並不是「蘋果」的另一種稱呼,「那」也不是「電腦」的另一種稱呼,「這」和「那」只是用於指明一樣東西而已,這是代詞的其中一個特點。代詞能夠作句子成分,可以指明其他實詞所代表的事物、動作、變化、性狀、數量等,是實詞。綜上,代詞具有指示和代替的作用。另外,代詞也因此具有概括性,如「誰」可以概括世界上一切的人。

代詞在語法上,不受別的詞類修飾,除了人稱代詞和個別的疑問代詞會受到其他詞類的修飾,但是常見於書面語中,如「圖書館八點半才開門,可憐的他只能在門外苦苦的等了一個小時。」本篇論文主要說明口語中的規律,因此對於此規律不會做重點說明。部分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會受到其他詞類修飾,如指代處所的指示代詞可以受到指人的名詞修飾,如「王老師仡搭」(王老師那里);指代性質、狀態的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可以受個別副詞修飾,如「無安怎」(沒怎麼樣);個別疑問代詞也可以受到數量詞的修飾,如「清彩食幾口飯」(隨便吃幾口飯)。

代詞的分類上,呂叔湘先生將代詞分成「有定」和「無定」兩類。無定代詞即疑問代詞,有定代詞即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14代替和指示相兼,但是不能單純指示作用的是人稱代詞;可以單純指示,也可以用來代替的是指示代詞;代替兼有詢問作用的是疑問代詞。

 

(一)人稱代詞

人稱代詞也稱為「三身代詞」,是用來代替人或事物的。學者林祥楣將普通話的人稱代詞分為兩組,1、我、你、他/她/它、我們、你們、他們。2、自己、自個兒、人家、別人、人、大家、大夥兒。15相對應的泉州話的人稱代詞就是1、我、汝(你)、伊(他/她/它)、阮(我們)、恁(你們)、一張含有 文字, 寫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他們)。2、家己(自己)、別儂/儂(人家/別人/人)。第一組的人稱代詞又有單數複數之分,分別是單數的「我」、「汝」(你)、「伊」(他/她/它)和複數的「阮/咱」(我們)、「恁」(你們)、「一張含有 文字, 寫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他們/她們/它們)。

 

1、單數人稱代詞

閩南語泉州話使用的三身代詞分別是「我」、「汝」、「伊」,即漢語共同語的「我」、「你」、「他/她/它」。

 

(1)我

第一人稱代詞「我」來源甚古,我(gua3)單數第一人稱代詞16。「我」的句法特點與普通話一致,可在句中充當主語、謂語、賓語、定語。17

「我」充當主語的例子:

《仵作冤案》仵作「母親,免管伊,看敢是大款發善心,才會送銀兩來予咱用。」 (母親,別管他,我看他是有錢發善心,才會送銀子給咱們用。)

 

「我」充當賓語的例子:

《珍珠塔》「你今仔益閣有面來見。」(你今天還有臉面來見我。)

 

「我」充當謂語的例子:

《浮海孤臣》「予日本國一呼百應欸就是我。」(讓日本國一呼百應的就是我。)

 

「我」充當定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我欸雞走去佇底落?」(我的雞跑去哪裡了?)

 

另外,「我」還可與自稱代詞「家己」即普通話的「自己」構成同位詞組,並對「我」加以說明、強調或限制等,如:

《浮海孤臣》「我家己來去創。」(我自己去弄)

《三勘蝴蝶夢》「你毋去,我家己去。」 (你不用去,我自己去。)

 

(2)汝

泉州話第二人稱代詞所用的是「汝」。汝是單數第二人稱代詞。《辭源》寫到「汝」其中一個意思為「你」,如《尚書·舜典》「汝陟帝位。」18可見「汝」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用作第二人稱代詞的例子,是上古漢語字詞,現在普通話中第二人稱代詞常用「你」,「汝」字已經不在普通話口語中使用,但仍保留在泉州話的口語中,是對上古漢語的繼承。學者真大成在<「你」字前夜的「爾」與「汝」>中透過調查南朝史書中「汝」和「爾」的用例,推斷「汝」大量用於日常會話的口語,具有口語性,並且使用很靈活,無論是上級對下級、地位尊貴對卑下者,或是相反,下級對上級,地位卑微對地位尊貴之人,包括地位相同之人都可以使用「汝」。19這種用法也保留在泉州話中,並沒有額外的敬稱用法,統一使用「汝」,普通話中會使用「您」,作為「你」的敬稱,可見閩南話使用的「汝」同樣保留了南朝口語的語用。

「汝」的句法特點和普通話的「你」無異,在句中充當主語、謂語、賓語、定語。

 

「汝」充當主語的例子:   

《仵作冤案》仵作「母親,想汝若是躺底床咧,伊一個小娘家哪敢願意去嫁我,汝說是毋是。」

 

「汝」充當謂語的例子:

《三勘蝴蝶夢》「兇手就是汝。」(兇手就是你。)

 

「汝」充當賓語的例子:

《仵作冤案》仵作母親「錢銀莫亂花,還是留欸通予娶某」(錢財不要亂花,還是留著可以給你娶妻吧。)

 

「汝」充當定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伊就是我欸雞。」(它就是我的雞)「汝欸雞?」(你的雞?)

 

(3)伊

「伊」(i1)單數第三人稱代詞,有時也可臨時用作複數第三人稱代詞。20不過可以作為複數第三人稱的用法僅在《閩南方言大辭典》中有所提及,並沒有舉例說明,而在泉州方言中並不會將「伊」用作複數第三人稱代詞,高甲戲中也沒有相關的例子。

「伊」是魏晉時期常見的他稱代詞,在先秦是個指示詞,如《詩經·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其作為三身代詞的使用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出現,在《世說新語》中也有不少例子,如《世說新語·品藻》中記載「王僧恩(褘之)輕林公(隻遁),藍田(王述)曰:『勿學汝兄,汝兄自不如伊。』」。現在普通話中常用的「他」字,「他」在古漢語中作「其他」之意,直至魏晉以後,開始多了指「他人」的意思,到了唐代「他」字作為三身代詞就很常見了,如元稹《遣悲懷》「泥他沽酒拔金釵。」

在現代漢語中「他」劃分出「他」、「她」和「它」,僅僅只是書面語中有分別,口語上並沒有任何不同。泉州話的第三人稱代詞是「伊」,口語中也沒有特別區分男女性別或人物事物。

「伊」在閩南語泉州方言中的用法與普通話的「他」無異。

(i)「伊」不能憑空出現,需要溝通的雙方都明白「伊」指的是誰,如「伊」也在當場,或者對話的雙方前面的交流中曾提到過,才能說「伊」,如:

《連升三級中》丫鬟「小姐,要出啥佮對呀?」(小姐,要出什麼和他對對子呀?)小姐「就現成欸植物,隨意出予對。」(就現成的植物,隨意出給他對。)

這裡是劇中丫鬟和小姐的對話,「伊」指的是賈福古,賈福古想要搭訕劇中的小姐甄似雪,甄小姐和其丫鬟便想要以考核賈福古為由,藉此將他打發走。

 

(ii)連用幾個「伊」字,必須指同一個人。

如《仵作冤案》胡友才「整日花天酒地,尋花問柳,是凝香樓的常客,長期包房,更替歌妓銀花贖身,有若穧銀子,嘛會開礁礁」(他整天花天酒地,尋花問柳,是凝香樓的常客,他長期包房,更替歌妓銀花贖身,有多少銀子,也會花光。)

這裡句中連續兩個「伊」指的都是趙文良。

 

「伊」在語用上可以充當主語、謂語、賓語、定語。

「伊」作主語的例子:

《仵作冤案》「說先夫是在青樓酒後縱慾過度猝死。」(他說先夫是在青樓酒後縱慾過度猝死。)

 

「伊」作謂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偷雞欸儂是伊,毋是我。」(偷雞的人是他,不是我。)

 

「伊」作賓語的例子:

《仵作冤案》「胡友才是本地知名豪紳,是咱縣商界舉足輕重欸人物。連太爺麻敬重三分。」(胡友才是本地知名豪紳,是我們縣商界舉足輕重的人物。連太爺都要敬重他三分。)

 

「伊」作定語的例子:

《范進中舉》「伊欸秀才全是托我欸福才中欸,憑伊自己,八世儂麻考未上。」(他的秀才全是托我的福才中的,憑他自己,八世人也考不上。)

 

總括而言,泉州方言單數人稱代詞「我」、「汝」、「伊」這三個字音義皆合,應是本字,「汝」和「伊」是對上古漢語的保留。語用上大抵與普通話的「我」、「你」、「他」/「她」/「它」一致。

 

2、複數人稱代詞

普通話中人稱代詞的複數是「我們」、「你們」和「他們/她們/它們」,可以帶上複指的數量詞來確定人數,如「我們兩」、「你們兩」、「他們兩」,有時也會省用成「我倆」、「你倆」、「他兩」。閩南語中的複數的人稱代詞有「阮/咱」(我們)、「恁」(你們)和「一張含有 文字, 寫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他們/她們/它們)。

 

(1)「阮/咱」、「恁」和「一張含有 文字, 寫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阮」(gun/guan3)是第一人稱複數的代詞,相當於普通話的「我們」21。「咱」是人稱代詞,總稱己方和對方,相當於普通話說的「咱們」22

泉州話中「阮」和「咱」的用法不同,普通話中「我們」和「咱們」的用法也不同。泉州話的「阮」和普通話的「我們」一樣,使用時不包括說話時的對方,如:

《金釵記》太子妃「世間竟有如此麗姝,叫身為女子都十分喜愛。」(世間竟有如此麗姝,叫我們身為女子都十分喜愛。)這裡是太子妃與少夫人對話,稱讚少夫人的美貌,「阮」所指的是不包括少夫人的其他女性。

 

而泉州話的「咱」和普通話的「咱們」一樣,使用時包括聽話的人,如:

《仵作冤案》師爺「胡友才乃是本地知名豪紳,是縣商界舉足輕重的人物。連太爺也敬重伊三分。」(胡友才是本地知名豪紳,是我們縣商界舉足輕重的人物。連太爺都要敬重他三分。)

這是師爺和仵作的對話,兩人都是同一個縣的人,所以使用了「咱」。

 

普通話的複數人稱代詞「我們」、「你們」和「他們」是複合詞,其中「們」是個表複數的後綴,而泉州話的複數人稱代詞是「阮」/「咱」、「恁」(lin3)23和「一張含有 文字, 寫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in1)24,是單音詞,這是因為在閩南語的部分地區中複數人稱代詞進行了合音,人稱代詞的複數是由人稱代詞的單數,即「我」、「汝」、「伊」分別在後面加上「儂」(人)而後合音形成的語素,即「我儂」、「汝儂」和「伊儂」,因此這三個複數人稱代詞並沒有本字可寫,只是合音後借用的音近字。學者李如龍以雷州、海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閩南籍華人的說話為例,說明以上地區的人多是說「我儂、汝儂、伊儂」,而潮汕既有合音的說話也有不合音的說話,以此推論有的地區有合音,所以是單音節字,有的地區還沒有合音,因此依舊是複合詞,以此論證「阮、恁、因」是「我儂、汝儂、伊儂」的合音。25泉州話則是經歷了合音,使用了「我」、「汝」和「伊」,根據學者施其生的民間調查,像是文昌和三亞等地還是使用著未合音的形式。26雖說泉州話曾經被作為閩南語的標準音,但是由於福建省地貌複雜,地區和地區之間溝通不變,因此福建每個不同的片區都會有各自獨特的語言演變,這才會有有的合音,有的還沒有合音的情況,身為泉州話和漳州話的混合音的廈門話,現在也是合音的用法。「儂」是「人」的本字,古代吳越時期就有稱他人為「儂」的例子,如《六書故·人一》:「儂,吳人謂人儂。」,《樂府詩集》「雞亭故儂去,九里新儂還」其中「儂」指的就是「人」。現在泉州話中也會使用「我儂」、「汝儂」和「他儂」,但是已經不再用作是複數人稱代詞,如「伊儂哩?」就是普通話的「他人呢?」,「伊儂」並不作為單獨的詞彙。

「阮」/「咱」、「恁」和「一張含有 文字, 寫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都是借的近音字,義並不合。閩南話「阮」、「恁」和「因」的句法特點和普通話的「我們」、「你們」和「他們」一致,可作主語、謂語、賓語和定語。但在用作定語時,「欸」(的)可加也可不加,和普通話規律相似。

 

「咱」充當主語的語例:

《啊搭嫂》「母呀,轉去。」(母親,我們回去吧。)

 

「咱」充當謂語的例子:

《仵作冤案》「胡友才乃是本地知名豪紳,是咱縣商界舉足輕重的人物。」(胡友才是本地知名豪紳,是我們縣商界舉足輕重的人物。連太爺都要敬重他三分。)

 

「咱」充當賓語的例子:

《連升三級》「小姐,伊叫等一步。」(小姐,他叫我們等一下。)

 

「咱」充當定語的例子:

《金釵記》「厝內益閣有一隻欲生蛋欸老雞母。」(我們家裡還有一隻快要生蛋的老母雞。)

 

「阮」充當主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將範老爺叫醒之後,伊若是猶閣瘋瘋癲癲,你就對伊欸面熊熊互伊蜀嘴邊。」(我們將範老爺叫醒之後,他若是還瘋瘋癲癲,你就狠狠的扇他的臉頰。)

 

「阮」充當謂語的例子:

《三勘蝴蝶夢》「呀母,葛彪毋是阮打死欸」(母親,葛彪不是我們打死的。)

 

「阮」充當賓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範進呀,汝袂記得汝某四界找揣借米落鼎,汝兜哪飼欸起雞呀?」(範進呀,你不記得你的妻子四處找我們借米下鍋煮飯,你家哪還養得起雞呀?)

 

「阮」充當定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賢婿老爺今非昔比,猶驚無人將銀兩送上門來。」(我們的賢婿老爺今非昔比,還怕沒人將銀兩送上門來。)

 

「恁」充當主語的例子:

《三勘蝴蝶夢》「益閣有啥物話要說?」(你們還有什麼話想說?)

 

「恁」充當謂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是呀,即傢伙攏共都是恁揣來欸?」(是呀,這里的東西都是你們帶來的?)

 

「恁」充當賓語的例子:

《啊搭嫂》「阮是好心咧幫,恁哪會按呢說。」(我們是好心幫你們,你們怎麼會這樣說?)

 

「恁」充當定語的例子:

《啊搭嫂》「當頭白日恁咧驚啥,驚老母予儂騙去賣。」(光天白日你們在怕什麼,怕我被人騙去賣。)

 

一張含有 文字, 寫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充當主語的例子:

《三勘蝴蝶夢》「一張含有 文字, 寫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三個皆是我欸囡兒。」(他們三個都是我的孩子。)

 

一張含有 文字, 寫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充當謂語的例子:

《啊搭嫂》「母呀,毋堂閣插囉,無咱欸代,一張含有 文字, 寫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欸代。」(母親,不要再理會啦,不管我們的事,是他們的事。)

 

一張含有 文字, 寫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充當賓語的例子:

《啊搭嫂》「我麻揣毋得一張含有 文字, 寫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我也找不到他們。)

 

一張含有 文字, 寫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充當定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即隻雞是一張含有 文字, 寫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這隻雞是他們的。)

 

3、自稱代詞

王力先生也將其稱為「複指代詞」,主要用於複指。27

(1)家己(ka1-6 ki6)

泉州方言的反身代詞是「家自」,相當於普通話的「自己」和「自個兒」,指「本身」。語法上,在句中充當主語、賓語、定語。

「家己」充當主語的例子:

《仵作冤案》「時運若是轉,美查某家己送上門。」(時運若是轉,美女自己送上門。)

這裡的「家己」是主語的一部分。

 

「家己」充當賓語的例子:

《啊搭嫂》「城裏人是顧家己。」(城裏人是顧自己。)

 

「家己」充當定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連家己親情都無掛念親情,別人哪有啥咪堂依倚。」(連自己的親戚都不念親情了,別人哪有什麼可以依靠的。)

「親情」是親戚的意思,這裡是「自己的親人」的意思,用作定語,「欸」(的)可用可不用。

 

4、別稱代詞

(1)別儂

「別儂」是普通話的「別人」,可以是複數的許多人也可以是單數除自己以外的一個人。語法上,在句中充當主語、謂語、賓語、定語。

 

「別儂」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別儂哪有親像你安呢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壞死。」(別人哪有像你那樣這麼頑皮。)

 

「別儂」充當謂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伊毋是別儂,伊就是汝欸親生老母。」(她不是別人,她就是你的親身母親。)

 

「別儂」充當賓語的例子:

《三勘蝴蝶夢》「咱毋通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愛去管別儂。」(我們不要這麼愛管別人。)

 

「別儂」充當定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別儂欸物件汝毋當肖想。」(別人的東西你不要肖想。)

 

高甲戲中「別儂」的使用次數較少,「儂」的使用比較多。在日常口語中,也是比較常使用「儂」。

 

(2)儂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數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儂」是普通話的「人家」、「人」或「別人」,常用於指自己以外的人,可以作為單數也可以作為複數,有時也可用於自稱。

普通話的「人家」,多用於稱呼他人,如「人家早就到圖書館寫作業了,你還慢吞吞的。」其中也有用於自稱的情況,但是多有親暱俏皮撒嬌的意味,如「人家會害怕。」。

泉州話的「儂」 和普通話一樣多用於稱呼他人,但是用於稱呼自己的時候,並沒有撒嬌俏皮的意味,使用上語調較為平常自然,如「儂未要去,硬叫儂去。」(人家不去,硬要叫人家去)。語法上,在句中充當主語、謂語、賓語、定語。

「儂」充當主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張老爺,咬狗了。」(張老爺,人咬狗了。)

 

「儂」充當謂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因為我毋是儂,我是天頂欸神仙。」(因為我不是人,我是天上的神仙。)

 

「儂」充當賓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本老爺儂稱張青天,最愛替申冤,讀書儂,有啥咪冤情汝做汝說來。」(本老爺人稱張老爺,最愛替人申冤,讀書人,你有什麼冤情你儘管說來。)

 

「儂」充當定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儂欸東西你麻要提。」(別人的東西你也要拿)

 

5、共稱代詞

(1)大家/大個/逐個/逐個儂

普通話的「大家」。但是論文中研究的八部高甲戲中並沒有使用「大家」、「大個」、「逐個」和「逐個儂」的例子,可能是因為高甲戲始終是改編自史書、小說、傳奇和民間故事等的傳統戲曲,為了保留傳統特色,裡面的語白會有古文的使用,也會有一些偏口語的詞彙沒有被使用的情況。因此此部分的語料將會參考閩南語電視劇《懷玉傳奇 千金馬祖》。

泉州方言中雖然也有「大家」的用法,但是口語中更常用的是「逐個」和「逐個儂」,兩者都是普通話「大家」的意思。普通話的「逐個」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意思,與泉州話的「逐個」想指的所有人的意思不一樣。在泉州話中想要表示普通話的「逐個」,則要說「逐蜀個」,「蜀」在閩南話中是「一」的意思,漢朝揚雄的《方言》一書中寫到「一,蜀也。南楚謂之獨。」可見「蜀」是「一」的用法,在漢代或周秦時代就已經存在與當地的方言之中,直到現在閩南話依舊會用來當作日常口語使用,「蜀」字音義皆符合,應當是泉州話「蜀」(一)的本字。「大家」在語法中,多用作複數,不會說「我大家」、「汝大家」、「伊大家」。

語法上,「大家」用法相似,在句中充當主語、賓語、定語。而「逐個」和「逐個儂」一般用作主語。

「大家」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好囉,大家皆安靜落來聽我說。」(好了,大家都安靜下來聽我說)

 

「大家」充當賓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擺有通平安無事,主要得感謝大家。」(這次可以平安無事,主要是要感謝大家。)

 

「大家」充當定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大家欸想法攏毋相仝。」(大家的想法全都不一樣。)

 

「逐個」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逐個皆替厝內弄小想蜀下。」(大家都替家裡考慮一下)

 

「逐個儂」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毋免搶,逐個儂皆有份。」(不用搶,每一個人都有份。)

 

(二)疑問代詞

疑問代詞即能表示詢問,也能代替未知的事物。學者林祥楣將普通話疑問代詞分成六組:1、問人或事物:「誰」、「什麼」、「哪」(加量詞)。2、問處所:「哪兒」、「哪裡」。3、問時間:「哪會兒」、「多會兒」、「多早晚」。4、問性質、狀態、行動、方式:「怎麼」、「怎樣」、「怎麼樣」。5、問程度:「多」、「多麼」。6、問數量:「多」、「多少」、「幾」。28

泉州話可分成八組1. 問人或事物:「甚儂」、「甚咪儂」、「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底蜀個」、「倒」、「啥物」。2. 問處所:「底位」、「底落」。3. 問時間:「底時」。4. 問方式、情狀:「怎仔」、「怎仔樣」。5. 問原因:「怎仔」、「怎仔哪」、「哪」、「幹仔」、「幹仔哪」。6. 問程度:「若」。7. 問數量:「幾」、「若」、「若穧」。8. 用於反問:「哪」、「怎仔」。

 

1、問人或事物的疑問代詞

       

(1)問人的個體

泉州方言中用語問人的個體的有「甚儂(sim3-1 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數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29)」(誰/什麼人)、「甚咪儂sim3-1 mih7-8 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數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誰/什麼人)以及「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筆跡, 字型, 印刷術, 文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30」(誰)和「底蜀個」(哪個人)四種用法。「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筆跡, 字型, 印刷術, 文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誰)是「甚儂」(什麼人)的合音,「甚儂」用作疑問代詞,解作「什麼人」的例子在宋代就有出現過,《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陵廟多在晉陽,若俱去,則歲時甚人主奉祀事?」中「甚人」就是用作疑問代詞。現今普通話口語中常用的是「誰」或「什麼人」,已經不再使用「甚人」。

而「底蜀個」的用法和其他三個有點不同,其他三個代詞只需要對方回答出某一個人即可,但是「底蜀個」則需要對方作選擇。如:

《範進中舉》「即隻雞是恁底蜀個欸?」(這隻雞是你們哪一個人的?)

 

以上四個代詞通常可用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作定語的時候總是領屬性的,必須帶「欸」(的)。高甲戲中「甚儂」、「甚迷儂」和「底蜀個」的用法較少,「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比較常用,但其實日常口語中四個詞都很常用。

 

「甚儂」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甚儂有筆?」(誰有筆?)

 

「甚儂」充當謂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汝是甚儂?」(你是誰?)

 

「甚儂」充當賓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汝到底要找甚濃?」(你到底要找誰?)

 

「甚儂」充當定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仔是甚儂欸扇仔?」(這是誰的扇子?)

 

「甚咪儂」充當主語的例子:

《金釵記》小姐「甚咪儂?原來是死貓呀。」(什麼人?原來是死貓呀。)

 

「甚咪儂」充當謂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台頂表演欸是甚咪儂?」(台上表演的是什麼人?)

 

「甚咪儂」充當賓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伊到底是汝欸甚咪儂?」(他到底是你的什麼人?)

 

「甚咪儂」充當定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甚咪儂欸衫褲會遮好料?」(什麼人的衣服褲子會這麼好料。)

 

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充當主語的例子:

《金釵記》「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栽伊竟提紫鳳金玉釵?」(誰知道他竟然拿紫鳳金玉釵?)

 

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充當謂語的例子:

《仵作冤案》胡友才「張大哥,擰厝內某無?」(張大哥,在家嗎?)仵作母親「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是誰?)

 

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充當賓語的例子:

《啊搭嫂》「我欸醫藥費要找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提?」(我的醫藥費要找誰拿?)

 

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充當定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玉佩擲咧擰即?」(誰的玉佩丟在這裡?)

 

「底蜀個」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底蜀個共汝說欸?」(誰跟你說的?)

 

「底蜀個」充當謂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兇手到底是底蜀個?」(兇手到底是誰?)

 

「底蜀個」充當賓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若是真實掠著犯人,我應該交予底蜀個?」(若是真的抓到犯人,我應該交給誰?)

 

「底蜀個」充當定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即隻雞是恁底蜀個欸?」(這隻雞是你們哪一個人的?)

 

(2)問事物的個體

泉州方言中用於問事物個體的疑問代詞有「倒」(哪),語法上可以當主語、謂語、賓語,也常常和介詞構成介詞結構。「倒」(哪)在語法上相應地要先和一個數量結構結合之後才能和表示事物的名詞發生關係31。如:

「倒」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間房是汝欸?」(哪間房是你的?)

這裡「間」是量詞,不能直接說「底房」而是需要加數量結構「間」才可以和名詞「房」一起用。

 

「倒」充當謂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兩款最貴欸是蜀個?」(這兩款中最貴的是哪一個?)

 

「倒」充當賓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汝最看好個?」(你最看好哪個?)

 

「底」和介詞構成介詞結構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伊愛用倒款?」(他喜歡用哪款?)

 

(3)   問人或事物的類

泉州方言中用於問人或事物的類的疑問代詞有「啥物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盤子類餐具, 盤子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mih7-8」(什麼),語法上可以分為用於指別和用於稱代的,用於指別的要求後面有一個名詞,用於稱代的一般需要單獨作為主賓語。

「啥物」用於指別,如

《三勘蝴蝶夢》「當頭白日關門扇,你到底咧做啥物代志。」(光天白日之下關門,你到底在做什麼事情?)

「啥物」後面加了名詞「代志」。

 

「啥物」用於稱代,單獨作為主語:

《金釵記》少爺「啥物時陣?」(什麼時候?)小姐「昨日三更。」(昨天三更的時候)

 

「啥物」用於稱代,單獨作為賓語:

《金釵記》「青青,汝咧打聽啥物?」(青青,你在打聽什麼?)

 

2、問處所的疑問代詞

泉州方言中問處所的疑問代詞會由一個疑問語素「倒」加一個表處所的語素「落」和「位」構成,如「倒落」和「倒位」,兩者都相當於普通話的「哪裏」。偶爾也會使用「啥所在」,類似普通話的「什麼地方」,三個詞都可以單獨成句。閩南話中的「所在」意思是「處所、地方」,宋代洪邁的《夷堅甲志.卷一二.雷震石保義》:「又入數家,詢巡轄遞鋪石保義所在。」,就有使用過此意,現在普通話中多指「存在的地方」,如「問題所在」指問題存在的地方。

口語中也常用直接用「倒」字表示「哪裏」,有時也會和介詞構成介詞短語。

《啊搭嫂》「好啦,緊共啊婆說,恁厝內擰?」《三勘蝴蝶夢》「老欸呀,你是要去倒?」(老頭子,你要去哪裡?)

這裡是介詞「擰」(在)和疑問代詞「倒」一起構成介詞短語。

 

語法上,「倒」經常單獨作狀語,常常和介詞構成介詞結構,作主語、謂語、賓語和定語的機會不多。

 

「倒落」充當狀語的例子:

《啊搭嫂》「啊人倒落去咯?」(人哪裏去了?)

 

「倒落」與介詞構成介詞結構的例子:

《金釵記》「我問汝,汝欸紫鳳金玉釵擰倒落?」(我問你,你的紫鳳金玉釵在哪裡?)

這裡的「底倒落」是介詞「擰」(在)和代詞「倒落」(哪裏)構成的介詞短語。

 

「倒落」作狀語的用法比「倒位」作狀語的用法常用。

「倒位」充當狀語的例子:

《啊搭嫂》「我欲轉來去咯,無我欸囡兒又閣說我唔栽走倒位去咯?」(我要回去了,不然我的孩兒又要說我不知道去哪兒了。)

 

「倒位」與介詞構成介詞短語的例子:

《啊搭嫂》「母呀,你擰倒位呀?」(母親,你在哪兒呀?)

這裡將介詞「擰」(在)和問處所的疑問代詞「倒位」一起構成介詞短語,是戲中孩子在尋找母親時所說。

 

3、問時間的疑問代詞

泉州方言中問時間的疑問語素一般由一個疑問語素「底」加一個「時間義」的語素通常使用「時」構成,泉州片區用「底時ti4 si2」,是普通話的「什麼時候」。

「底」在閩南話和普通話中都是常用字,在閩南話中作為疑問代詞解作「何」/「什麼」的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多見,而這個用法在宋代就已經有所使用,如宋代范成大《雙燕》「在底處飛雙燕,銜泥上藥欄。」,「底處」意為「什麼地方」。

語法上,能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和狀語。

 

「底時」充當主語的例子:

《連升三級》小姐「好笑煞人,底時曾見過這般輕狂無狀的才子?」(真好笑,什麼時候曾見過這般輕狂無狀的才子?)

 

「底時」充當謂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千金媽祖》「恁猶閣會記得是底時無?」(恁還記得是什麼時候嗎?)

 

「底時」充當賓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千金媽祖》「汝想要約底時?」(你想要約什麼時候?)

 

「底時」充當定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千金媽祖》「即是底時欸代志?」(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底時」充當狀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咱底時來去呀?」(我們什麼時候去呀?)「即陣。」(現在)

 

4、問方式、情狀的疑問代詞

泉州方言中用於問方式和情狀的疑問代詞有「怎仔」、「怎仔樣」,兩個代詞的意思都是普通話的「怎麽」。

「仔」是閩南話中常用的詞綴,是替用字,常用作中綴或後綴,在疑問代詞和指示代詞中也很常見。

語法上,經常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大部分能做補語。

 

「怎仔」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怎仔才有儂會當鬥相共?」(怎麼才會有人幫忙?)

 

「怎仔」充當謂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雞母呀,汝是怎仔囉呀?」(母雞,你是怎麼了呀?)

 

「怎仔」充當賓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無汝想要怎仔?」(不然你想要怎麼樣?)

 

「怎仔」充當定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玉真公主是怎仔欸儂?」(玉真公主是怎麼的人?)

 

「怎仔」充當狀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去市政府怎仔行?」(去市政府怎麼走?)

 

「怎仔」充當補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伊欸人品怎仔?」(他的人品怎樣?)

 

5、問原因的疑問代詞

泉州方言中用於問原因的疑問代詞有「怎仔」、「怎仔哪」、「哪」、「幹仔」和「幹仔哪」,「怎仔」、「怎仔哪」、「哪」像普通話的「怎麼」和「怎麼樣」,「幹仔」和「幹仔哪」像普通話的「為什麼」/「幹嘛?」。

語法上,可以作主語、謂語和狀語。不過「哪」、「幹仔」一般不充當謂語。

 

「怎仔」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怎仔即幾日無報紙?」(怎麼這幾天沒有報紙?)

 

「怎仔」充當謂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小姐是怎仔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傷心。」(小姐怎麼那麼傷心?)

 

「怎仔」充當狀語的例子:

《仵作冤案》仵作母親「誠兒,汝怎仔企咧即搭戇神呀?」(誠兒,你怎麼站著發呆?)

 

「怎仔哪」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怎仔哪會安呢?」(怎麼會這樣?)

 

「怎仔哪」充當謂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恁厝是怎仔哪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未起色呀?」(你們家是怎麼這麼不起色呀?)

 

「怎仔哪」充當狀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查某囝仔怎仔哪穿蜀雙鞋?」(姑娘家怎麼穿一雙這樣的鞋?)

 

「哪」充當主語的例子:

《啊搭嫂》「栽七月降梅雨。」(怎麼知道七月降梅雨。)

 

「哪」充當狀語的例子:

《金釵記》「金釵會擰你即搭?」(金釵怎麼會在你這裡?)

 

「幹仔」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幹仔即幾日無報紙?」(怎麼這幾天沒有報紙?)

 

「幹仔」充當狀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汝幹仔戇戇笑?」(你幹嘛傻笑?)

 

「幹仔哪」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幹仔哪唔救伊,皆是汝害欸。」(為什麼不救他,都是你害的。)

 

「幹仔哪」充當謂語的例子:

《三勘蝴蝶夢》「老欸呀,婆呀轉來咯,開門哦,咦,是幹仔哪無出來迎接呀?」

這裡省略了個主語「老欸呀」(老頭子),戲中指的是洪伯,「老欸呀」通常是老年夫妻對老伴的稱呼。

 

「幹仔哪」充當狀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查某囝仔幹仔哪穿蜀雙鞋?」(姑娘家怎麼穿一雙這樣的鞋?)

 

6、問程度的疑問代詞

泉州方言中問程度的疑問代詞應為「若」,「若」在南北朝文獻中就有不少作為疑問代詞出現的例子,如南朝梁庾肩吾《詠舞曲應令》「石城定若遠,前溪應幾深。」當時的「若」就有用作詢問程度、數量的使用方式,相當於普通話的「多少」。由此可見,閩南語中的「若」繼承於中古漢語,現今普通話已經不再使用。

「若」在疑問句中,只能在謂語形容詞前充當狀語。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個井深?」(這個井多深?)

 

「若」仔謂語形容詞「深」之前作為狀語,用以詢問井的深度。

 

7、問數量的疑問代詞

泉州方言中會使用「幾」(幾)、「若」和「若穧」(多少)問數量,相當於普通話的「多」、「多少」、「幾」,兩個詞的用法上有一定的區別。「幾」只能用於量詞前面,如「幾日」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汝來幾日囉?」(你來了幾天了?)

「幾」加上時量詞「日」,詢問「汝」來了經過的日期的數量。

而「若」在疑問句中,只能在謂語形容詞前充當狀語,如「若穧」是由問程度的疑問語素「若」加上形容詞語素「穧」(多)結合,可以用於量詞前,也可以用於名詞之前,也可以單用。

《金釵記》小偷「客官,你要買無?」(客人,你要買嗎?)紅衣路人「你要賣若穧呀?」(你要賣多少呀?)小偷「十兩。」(十兩)

這裡的「若穧」是用於問價格,而這裡的「若」在使用的時候加上謂語形容詞「穧」(多)。

 

8、用於反問的疑問代詞

泉州方言用於反問的疑問代詞是「哪」(哪)、「怎仔」(怎麼),使用上和普通話的反問句相似。如:

《仵作冤案》仵作母親「有啥通歹勢?」(哪有什麼可以不好意思的?)這是一個反問的用法,用疑問的句式,表達自己的觀點,這裡想表達的意思就是「不需要不好意思」。

 

《範進中舉》「範進呀,汝袂記得汝某四界找揣阮借米落鼎,汝兜飼欸起雞呀?」(範進呀,你不記得你的妻子四處找我們借米下鍋,你家哪還養得起雞呀?)

先說明範進家中的狀況再用反問句,用以表達範進家裡那麼窮,是養不起雞的觀點。

 

《金釵記》「恁老翁連刣雞都無敢,怎仔會去害儂?」(你老公連殺雞都不敢,怎麼會去害人?)

先說明自己連殺雞都不敢,何況是害人呢?這裡用以表達自己是不會去害人的。

 

(三)指示代詞

指示代詞是用來指點、區別事物的,即能代替又能指示。指示代詞都能單獨使用,但是也能跟量詞一起結合使用,如「這一個」、「這些」等。學者林祥楣將指示代詞分成五組,1、這、 那——指人或者事物。2、這兒、這裡、那兒、那裏——指處所。3、這會兒、那會兒——指時間。4、這麼、這樣、這麼樣、那麼、那樣、那麼樣——指性質、狀態、行動、方式、程度。5、這麼些、那麼些——指數量。32

近指代詞「即」和遠指代詞「仡」是閩南話中常用的指示代詞,相當於普通話的近指代詞「這」和遠指代詞「那」。另外還有一種寫法是學者李如龍使用的近指代詞「只」和遠指代詞「許」。

先秦時期便已經有將「只」用作近指代詞的例子,如《莊子·徐無鬼》:「請只風與日相與守河。」中唐時期也有這個用法,如《一鉢歌》:「若時樂,樂時苦,只個修行斷門戶。」直至明刊戲文中,「只」的使用頻率也很高。33「只」字音義皆合,應是先秦時期留存下來的上古漢字,現在在閩南語中依舊作為常用字使用,在普通話中已經沒有將「只」用作近指代詞的用法。雖然在明刊戲文中也有「即」用作近指代詞的例子,但是用例並沒有「只」多,學者王建設推測「即」作為近指代詞的用法是「只」字派生。因此閩南語中的近指代詞「只」,且是保留了上古漢字的用法的本字,「即」音合,但是義不合。「許」、「仡」字音合但義不合,應該是借用的近音字,《閩南方言大辭典》、《泉州方言志》中皆是使用的「只」派生後的用法「即」和借音字「仡」,因此本文將會使用這兩個寫法。

其實「這」在閩南語中除了「即」還有「遮」,「這裏」通常是用「即搭」或「即澤」,「遮」可以單獨使用,而「即」不可以單獨使用。

如問:「我欸筆底佗?」(我的筆在哪?)答:「遮。」(這裏。)

這裡可以使用「遮」來回答,但是不能使用「即」來回答,或者可以用指代某一特定處所的指示代詞「即搭」或「即擇」來回答。

 

1、指代人或事物的指示代詞

(1)指代人或事物個體的代詞

a、與量詞或數量詞結合

泉州話中指人或者指事物的指示代詞不能直接和普通名詞結合使用。這一點和普通話不一樣,如普通話會說「那小孩真可愛。」或是「這糖果好甜。」閩南話則必需在指示代詞之前加量詞或數量詞。

語用上一般作主語、謂語和賓語。

「即」充當主語的例子:

《範進中舉》「隻死雞仔哪即壞掠。」(這隻該死的雞怎麼這麼難抓。)

這裡的「即」要和數量詞「隻」一起使用,而普通話的「這」可以選擇加或不加數量詞「隻」。

 

「即」充當謂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汝之前用欸是底蜀個?」(你之前用的是哪一個?)「就是即隻。」(就是這個。)

 

「即」充當賓語的例子:

《啊搭嫂》「我等欸會共件物件吞落去,然後再由後面提出來。」(我等一下會將這件東西吞下去,然後再從後面拿出來。)

這裡的「即」要和數量詞「件」一起使用,而普通話的「這」可以選擇加或不加數量詞「件」。

 

「即」充當定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汝欸任務就是將信物靠咧即兩儂欸馬車內。」(你的任務就是將星期放在這兩人的馬車內。)

 

「仡」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仡個囝仔真古錐。」(那小孩真可愛。)

 

「仡」充當謂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我顧即隻,汝看仡隻。」(我看顧這隻,你看顧那隻。)

 

「仡」充當賓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隻鐵絲生鉎,被仔啊是曝咧仡條繩仔頂恰好。」(這根鐵絲生銹了,被子還是綁在那根繩子上比較好。)

 

「仡」充當定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兩日麻無落雨,為啥物仡兩儂欸鞋皆是土?」(這兩天也沒下雨,為什麼那兩人的鞋都是泥土?)

 

b、直接限制方位

泉州話中用「即」和「仡」來限制方位,如即頂頭(這上面)、即外面(這外面)、仡內面(那裡面)、仡下面(那下面)等。

語法上,可用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和補語,也可以和介詞構成介詞結構。

「即」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大人,即下面無儂。」(大人,這下面沒有人。)

 

「即」充當謂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個怪味到底底落來欸?」(這個怪味到底是哪裡來的?)「攏是即內面。」(可能是這裡面。)

 

「即」充當賓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緊咧揣,物件應該是放咧即內面。」(快點找,東西應該就放在這裡面。)

 

「即」充當定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裡面欸物件哩?」(這裡面的東西呢?)

 

「即」充當補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擰恁來之前伊已經去即內面揣得囉。」(在你們來之前他已經去這裡面找過了。)

 

「即」和介詞構成介詞結構的例子:

《啊搭嫂》「拄仔猶閣擰即,怎仔一轉身就煞無看到?」(怎麼一轉身就沒看到人了?)

這裡是由介詞「擰」(在)加上限制處所的代詞「即」,限制了「人」的位置,剛剛是在啊搭嫂看向的這個地方,也就是啊搭嫂的附近。

 

「仡」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仡內面是啥?」(那裡面是什麼?)

 

「仡」充當謂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汝要欸就是仡中頭即個。」(你要的就是那中間這個。)

 

「仡」充當賓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汝先去仡邊頭等我,我等欸就來。」(你先去那旁邊等我,我等下就來。)

 

「仡」充當定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仡頂欸風景呀媠,我𤆬汝去看。」(那上面的風景很漂亮,我帶你去看。)

 

「仡」充當狀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我入去仡內面看蜀下,恁先行。」(我進去那裡面看一下,你們先走。)

 

「仡」充當補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算算時間,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應該得欲到茶樓囉,咱得煞煞去仡內面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算算時間,他們應該快要到茶樓了,我們得快點去那裡等他們。)

 

「仡」和介詞構成介詞結構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我去頭前將儂引開,汝往仡條街內行。」(我去前面將人引開,你往哪條街

 

c、直接限制某些時量、處所名詞

泉州話中限制某些時量、處所名詞也是使用「即」和「仡」,如即年(這年)、仡日(那日)、即禮拜(這禮拜)、仡搭(那裡)、即搭(這裡),與普通話的用法一樣。

語法上,可以用作主語、謂語、定語、狀語,常常和介詞構成介詞結構。

 

「即」充當主語用以限制時量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年發生誠穧,好得有你欸陪伴。」「這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幸好有你的陪伴。」

 

「即」充當主語用以限制處所的語例:

《範進中舉》「厝內終歸有當吃有當穿,即搭只能飲西北風。」(家裡終歸是有得吃有得穿,這裡只能喝西北風。)

 

「即」充當謂語用以限制時量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我欸記得就是即年。」「我記得就是今年。」

 

「即」充當謂語用以限制處所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毋是仡搭,是即搭。」(不是那裏,是這裏。)

 

「即」充當定語用以限制時量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伊來揣汝是即日欸代志囉。」(他來找你是這天的事情了。)

 

「即」充當定語用以限制處所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就是即搭欸武器。」(就是這裡的武器。)

 

「即」一般不用於充當狀語以限制時量。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恁約即禮拜去看戲?」(你們約這個禮拜去看戲?)

 

「即」充當狀語用以限制處所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汝企咧即搭沖啥?」(你站在這裡做什麼?)

 

「即」充當補語用以限制時量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汝無看得一張含有 文字, 寫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昨晚咧相打打到即天光。」(你沒看到他們昨天晚上在打架,打到今天早上。)

 

「即」充當補語用以限制處所得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汝是安怎企擰即搭?」(你怎麼站在這裡。)

 

「即」和介詞構成介詞結構用以限制時量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我欸記得代志發生擰即禮拜。」(我記得事情發生在這禮拜。)

 

「即」和介詞構成介詞結構用以限制處所的語例:

《金釵記》「金釵哪會擰即搭?」(金釵怎麼會在這裏。)

 

「仡」充當主語用以限制時量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仡日落大雨,無幾個儂來。」(那日下大雨,沒幾個人來。)

 

「仡」充當主語用以限制處所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仡搭呀無儂啦,汝真實有看到?」(那裏又沒有人,你真的有看到?)

 

「仡」充當謂語用以限制時量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我欸記得就是仡日。」(我記得就是那日。)

 

「仡」充當謂語用以限制處所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毋是仡搭,是即搭。」(不是那裏,是這裏。)

 

「仡」不充當賓語用以限制時量的語料: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有儂來咯,煞煞覕去仡搭。」(有人來了,快點躲去那裏。)

 

「仡」充當賓語用以限制處所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啥物?你確定伊無去仡搭?」(什麼?你確定他沒去那裏?)

 

「仡」充當定語用以限制時量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伊去揣汝明明就是汝十六歲生日宴仡日欸代志。」(他去找你明明就是你十六歲生日宴那天的事情。)

 

「仡」充當定語用以限制處所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仡搭欸儂遐穧,汝猶揣伊出去。」(這裏的人那麼多,你還帶他出去。)

 

「仡」充當狀語用以限制時量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汝緊咧說代志是毋是仡日發生欸?」(你快點說事情是不是那天發生的?)

 

「仡」充當狀語用以限制處所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廣場仡搭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曝,恁大姊無當曝日吹風,汝是毋栽?」(廣場那裏那麼曬,你的大家不能曬太陽和吹風,你是不知道嗎?)

 

「仡」充當補語用以限制時量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汝真實毋栽仡日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擰仡搭?」(你真的不知道那日誰在那裏?)

 

「仡」充當補語用以限制處所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咱來去仡搭幫手。」(我們去那裏幫忙。)

 

「仡」和介詞構成介詞結構用以限制時量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曾仡日開始一張含有 文字, 寫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就毋插伊囉。」(自從那天開始他們就不理他了。)

「曾」是介詞「自從」。

 

「仡」和介詞構成介詞結構用以限制處所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汝真實無栽仡日擰仡搭欸是一張含有 文字, 藝術, 鉸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你真的不知道那天誰在那裏?)

 

(2)指代人或事物類別的代詞

普通話中用於指代人或事物的代詞有近指代詞「這類」和「這種」和遠指代詞「那類」和「那種」。泉州話的指類別的代詞比普通話的多,近指代詞有「即種」、「即款」、「即項」、「即樣」、「即個」,遠指代詞有「仡種」、「仡款」、「仡項」、「仡樣」、「仡個」。這幾個詞形式上雖然和普通話類似,是「即」(這)、「仡」(那)加上量詞的組合用法,但是其實已經成為一個常用詞。學者施其生提到閩南很多地方「即款」/「仡款」和「即項」/「仡項」中的「款」合和「項」已經失去了量詞性質。34泉州話中也是一樣,如在泉州話中不能用「六款雞」,卻能用「即款雞」。

語用上,指代人或事物類別的代詞可以用於指類別也可以用於稱代,用於指類別的時候在語法上總是充當名詞性成分的修飾語。用於稱代的時候語法上一般單獨充當主賓語。

「即種」、「即款」、「即項」、「即樣」、「即個」用於指類別充當名詞性修飾成分的修飾語語料:

即個手環真奇怪。」(這個手環真奇怪。)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個」(這個)修飾了名詞性成分「手環」。

 

「仡種」、「仡款」、「仡項」、「仡樣」、「仡個」用於指類別充當名詞性修飾成分的修飾語語料: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伊仡種查某就毋應該同情伊。」(他那種人就不應該同情他。)

「仡種」(那種)修飾了名詞性修飾「查某」(女人)。

 

「即種」、「即款」、「即項」、「即樣」、「即個」用於稱代單獨充當主語語料: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個是我送予汝欸。」(這個是我送給你的。)

 

「仡種」、「仡款」、「仡項」、「仡樣」、「仡個」用於稱代單獨充當主語語料: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仡款我毋愛。」(那款我不愛。)

 

「即種」、「即款」、「即項」、「即樣」、「即個」用於稱代單獨充當賓語語料: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像汝即款,若是毋好好管教,日後攏無栽會做出啥物代志。」(像你這款,若是不好好管教,日後都不知道會做出什麼事情。)

 

「仡種」、「仡款」、「仡項」、「仡樣」、「仡個」用於稱代單獨充當賓語語料: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若是生成仡樣,我就願意。」(若是長成那樣,我就願意。)

 

(3)指代範圍外的人或事物的代詞

泉州話中用於指代範圍外的人或事物的代詞一般會用「別」,現在普通話中也會使用「別」作為指示代詞。

泉州話中使用「別」,在意義上可以分為指個體或指類別,指個體的代詞在語法上一般都是用於量詞之前,如「別隻」、「別瓶」、「別物」等。指別類代詞與指別個體的用法一致,但是意義上是指示人或事物的一個類別而非個體,一般會使用「別個」、「別項」、「別款」和「別種」,語法上充當名詞性成分的修飾語。另外,還可以用來稱代類別,在語法上一般單獨作主賓語,一般也是使用「別個」、「別項」、「別款」、「別種」。

「別個」、「別項」、「別款」和「別種」用於指示人或事物的一個類別,充當名詞性成分的修飾語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殿下,即個方法毋安全,咱換別個。」(殿下,這個方法不安全,我們換別的。)

「即個方法」,意思是這個現在用的這個方法,指示了劇中一憂子想取太子的心頭血復活水龍的這種方法,太子的侍衛認為這不是一個好方法,應該換另一種方法。

 

「別個」、「別項」、「別款」和「別種」用於稱代類別,單獨作主語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種誠壞用,共我換蜀種。」(這種很難用,給我換另一種。)

 

「別個」、「別項」、「別款」和「別種」用於稱代類別,單獨作賓語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劍毋用咧,有別款無?」(劍沒用,有沒有別款。)

 

(4)指代整體中的一部分人或事物的代詞

泉州話中用於指代人或事物整體中的一部分的代詞有「有個」不區分近指或是遠指,容易混淆的是泉州話和普通話的「有個」的意思並不相同,普通話中「有個」是指代一個什麼人或事物,「有個」即「有一個」,作為數量詞的「一」可忽略不寫。但是閩南話的「有個」相當于普通話的「有的」,不限於一個人或事物,而是一部分人或事物。若閩南語想表達普通話中「有個」的意思,則需要加「蜀」即普通話中的「一」,用以強調是一個,如「有蜀個」。

「有個」指代整體中的一部分人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有個就是欠教訓啦。」(有的就是欠教訓啦。)

這裡的「有個」指代了一部分欠教訓的人。

 

「有個」指代整體中的一部分事物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汝欸珠寶真穧,有個是儂送欸啦。」(你的珠寶真多呀,有的是別人送的啦。)

這裡的「有個」指代了一部分珠寶。

 

2、指代處所的指示代詞

(1)指代某一特定處所的指示代詞

泉州話中一般會使用三個指代某一特定處所的指示代詞,分別是近指代詞「即搭」和遠指代詞「仡搭」、「仡擇」。一般是由一個近指或遠指語素加一個處所語素構成,近指的語素是「即」,遠指的語素是「仡」。處所語素是「搭」和「擇」,「搭」本身並沒有表處所之意,但是它附在指代詞「這」、「那」等後面,則可以表示處所。泉州話的指代詞是「即」和「仡」,因此「搭」附在指代詞後表處所,「搭」字音義皆合,推測是由元代遺留下來的用法,在現今的陝西方言中也有用「這搭」表示這裡的意思。「擇」字音合,但義不合,「擇」應該只是使用的借音字。

「即搭」的語例:

《金釵記》「聽儂說即搭勒賣釵,怎仔哪無看見儂呀?」(聽人說這裡有人在賣釵子,怎麼沒看到人呀?)

「即搭」指代了丫鬟現在站著的那個地方。

 

「仡搭」的語例:

《連升三級》「仡搭有一隻蝴蝶飛舞花間,蛺蝶穿花,好無?」(這裡有一隻蝴蝶飛舞花間,蛺蝶穿花,好嗎?)

「仡搭」指代了丫鬟看向的那個地方。

 

(2)指代某一(某些)處所之外的其他處所的指示代詞

由一個指示範圍外的語素「別」加上一個處所語素「搭」或「位」構成,如「別搭」、「別位」,兩者都是類似於普通話中「別的地方」的意思,沒有遠指或近指之分。

「別搭」的語例:

《啊搭嫂》「伊檢查了即位就去別搭檢查囉。」(他檢查完這裡就去別的地方檢查了。)

「別搭」指代了別的地方,意思是他會去別的地方檢查,並不論遠近。

 

「別位」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毋要緊,咱來去別位食。」(沒關係,我們去別的地方吃。)

「別位」指代了別的位置,意思是他們會去別的地方吃,並不論遠近,雖然劇中最後他們只是坐到了另一個位置,但是說這句話的時候並沒有要說明要去近的地方還是遠的地方。

 

(3)指代所有處所的指示代詞(不分遠近)

泉州話中指代所有處所的指示代詞有「逐搭」,意思類似於普通話的「每一處」,「逐」在古漢語中並沒有每一處的意思,僅音合義不合,因此應該是借用的近音字。

「逐搭」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逐搭攏揣無。」(每一個地方都找不到。)

 

3、指代時間的指示代詞

泉州話中指代時間的指示代詞的構成方式是一個指別人或事物的近指或遠指的語素「即」和「仡」後面加上一個有「時間」意義的語素。泉州話中常用的有「時間」意義語素有「陣」和「下」,「陣」有一段時間的意思,如普通話中的「一陣子」,「下」有在時間之後的意思,《詩·大雅·下武》:「下武維周,世有哲王。」毛傳:「武,繼也。」鄭玄箋:「下,猶後也……後人能繼先祖者維有周家最大。」「節」、「陣」、「下」三字在現在的普通話中依舊保有「時間」的意義,泉州話中指示代詞加上「陣」和「下」,「即/仡下」和「即/仡陣」,三個詞皆是普通話的「這/那時」的意思。

口語中較常用「即/仡陣」。

「即/仡陣」的語料:

《三勘蝴蝶夢》「仡陣我當咧趕賣豆花,無注意看。」(那時我在趕著賣豆花,沒有注意看。)

 

「即/仡下」的語料: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我看到伊仡下,伊益閣好好是是欸。」(我看到他的那時他還好好的。)

 

4、指代方式、情狀的指示代詞

(1)指代方式

泉州話中用於指代方式的指示代詞是「安呢」,相當於普通話的「這樣」。語法上主要用來修飾動詞性詞語。

「安呢」用以修飾動詞性詞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安呢創伊會受傷。」(這樣弄他會受傷的。)

這裡用以修飾動詞「創」(弄)。

 

(2)指代情狀

泉州話中用語指代情狀的指示代詞有「安呢」、「即/仡樣」、「即/仡款」,語法上一般獨立充當謂語、補語、主語或賓語。相當於普通話的「這麼」或「這樣」。

「安呢」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安呢是咧幹仔?」(這樣是要做什麼?)

 

「安呢」充當謂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敢是安呢?」(真的是這樣嗎?)

 

「安呢」充當賓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你誠實要欲安呢對伊?」(你真的要這樣對她?)

 

「安呢」充當補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領衫破成安呢益閣要穿?」(這件衣服破成這樣還要穿?)

 

「即/仡樣」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樣好無?」(這樣好嗎?)

 

「即/仡樣」充當謂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領衫本來就是仡樣。」(這件衣服本來就是那樣。)

 

「即/仡樣」沒有「安呢」和「即/仡款」常用,只能找到作為主語和謂語的例子。

 

「即/仡款」充當主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款鞋益閣有無?」(這款鞋還有嗎?)

 

「即/仡款」充當謂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你要欸是仡款?」(你要的是那款?)

 

「即/仡款」充當賓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你是唔是愛用即款?」(你不是愛用這款嗎?)

 

「即/仡款」充當補語的例子: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即內面欸衫最好看欸即款當然是汝欸啦。」(這裡面的衣服中最好看的這款當然是你的啦。)

 

5、指代程度的指示代詞

泉州話中指代程度的指示代詞是「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和「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語法上修飾形容詞或心理活動動詞等具有「程度」語義特徵的狀態詞,相當於普通話的「那麼」和「這麼」。

 

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修飾形容詞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啥物味素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臭?」(什麼味道那麼湊臭)

這裡的「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修飾了形容詞臭。

 

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修飾心理活動動詞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就是因為汝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乘伊,伊才會變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壞死。」(就是因為你那麼寵溺她,她才會便得那麼頑皮不聽話。)

這裡用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修飾了心理活動動詞「乘」(溺愛)和形容詞「壞死」(頑皮的)。

 

6、指代數量的指示代詞

泉州話中的指代數量的指示代詞是一個指示程度的語素加上一個指代數量的代詞「穧(多)」,一共有四個,近指的「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穧」/「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白色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穧」和遠指的「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穧」/「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白色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穧」,相當於普通話的「這麼多」和「那麼多」,語法上可以修飾量詞或名詞,也可以獨立作主語、賓語。

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穧」/「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白色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穧」作為主語,用以修飾量詞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白色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有夠無?」(這麼多米夠嗎?)

 

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穧」/「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白色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穧」作為主語,用以修飾名詞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白色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隻竹仔皆是汝欸?」(這麼多竹子都是你的?)

 

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穧」/「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白色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穧」作為賓語,用以修飾量詞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啥物?汝欲買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白色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什麼?你要買那麼多)

 

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穧」/「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白色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穧」作為賓語,用以修飾名詞的語例:

《懷玉傳奇 千金媽祖》「我苦,我哪有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書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印刷術, 白色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錢。」(我的天,我哪有那麼多錢。)

五、結論

閩南語方言歷史悠久,每個片區中的差異又大,是不少漢語言學家的研究對象,現如今對閩南語的研究種類頗豐,對閩南語的泉州話代詞的研究卻仍有不足,隨著漢語共同語的普及度提升,部分年輕一代的閩南人已經不會講閩南話。這次論文以高甲戲作為閩南語泉州話代詞的語例,也是有賴於現代科技日漸發達,一些從小看到大的閩南語戲曲、電視劇節目等等,在網絡媒體中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所以能夠輕鬆的在網上找到語料資源,但是也是有幾個難點的,現在大部分高甲戲始終是改編自史書、小說、傳奇和民間故事,為了保留傳統特色,裡面的部分語白和唱曲會有古文的使用,受到內容題材的侷限性,有些詞彙便沒有在高甲戲中找到語料,如人稱代詞的「大家」。因此論文即使是使用了八部平均每部三個小時的高甲戲,語料也並不全面,當然也不排除部分語用在口語使用上本比較少。因此論文中的個別詞彙的語料需要從現代口語性更重一點的閩南語電視劇中摘錄,當然電視劇資源也在網絡中也能輕易找到。不過在搜索高甲戲語料的時候也發現了不少新編的高甲戲,其中語用上極大部分和現在的泉州方言口語一致,如2022年新編的《範進中舉》、2021年新編的《三勘蝴蝶夢》和2023年的《啊搭嫂》,其中使用的語白便比較偏現代口語化,保留了不少泉州話代詞的使用,但是卻也融入了一些共同語的句式,共同語融入方言中或許會改變方言語法規則,因此在此論文中也相應的使用了一些也是新編但是語用上並沒有過多的改編的高甲戲,如《仵作冤案》、《連升三級》、《浮海孤臣》、《珍珠塔》等配合研究。論文在研究中透過網絡搜索語料確實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是論文中也以泉州話為研究對象,對代詞的用法進行了較全面的分類,並且以充足的語料支持,其中發現了閩南語泉州方言代詞的用法豐富多樣並且其中一些詞彙的使用具有古漢語的使用特色,比如疑問代詞的「若」在南北朝的文獻中就已經有用作疑問代詞的用法,而在普通話中已經流失。除此之外,泉州話代詞的語法和普通話代詞的語法也有不同之處,用詞和用法相對比普通話的豐富,可見泉州話具有其存古性和獨特性。研究閩南語對古漢語的研究,也是對閩南話獨特之處的挖掘,要全面研究調查一個方言,道路漫長,方式也眾多,使用網絡媒體只是一個較為便捷的搜集語料的方法,並不是唯一的方法。

六、參考資料

1. 專著

林祥楣:《代詞 漢語知識講話 語法部分》,(上海:新知識出版社,1958年),頁10。

呂叔湘:《語法學習》,(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47-48頁

施其生,《閩南方言語法比較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23年),頁113。

王力,《中國語法理論 下冊》,(香港:中華書局,1954年),頁24。

 

2. 期刊論文

蔡杰,<閩南語陽聲韻與入聲韻韻尾同步演變規律研究>,《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年9月,頁25-34。

陳法今,<閩南話的指示代詞>,《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5月,頁101-109。

洪曉婷,<閩南語三個次方言區疑問代詞「偌」、「若」和「夥」>,《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21年1月,頁44-50。

賴文盼,<基於廈門話作閩南方言聲調實驗研究>,《藝術科技》,2016年4月,頁129-130。

林寶卿,<閩南方言中的古虛詞>,《東南學術》,1998年12月,頁101-103。

林天送、範莹,<閩南話的語氣助詞「呢」>,《漢語學報》,2011年2月,頁51-55。

林葉連,<從《詩經》探討閩南語存古現象>,《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5月,頁87-92。

朱媞媞,<閩南話「死人」類程度副詞分析>,《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9月,頁128-132。

 

3.學位論文

王建設:<明刊閩南方言戲文中的語言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2年4月),頁59-62。

 

4.電子資源(視頻網站)

《啊搭嫂》視頻,bilibili網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K4y147WH/?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540bd3d0dc2928a0c5a6332e3b3867c1)(瀏覽日期:2024年4月19日)

《範進中舉》視頻,bilibili網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y4y1t7vt/?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540bd3d0dc2928a0c5a6332e3b3867c1)(瀏覽日期:2024年4月19日)

《浮海孤臣》視頻,bilibili網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e4y177FR/?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瀏覽日期:2024年4月19日)

《金釵記》視頻,bilibili網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B4y1P7km/?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瀏覽日期:2024年4月19日)

《連升三級》視頻,bilibili網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W411v7MW/?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540bd3d0dc2928a0c5a6332e3b3867c1)(瀏覽日期:2024年4月19日)

《仵作辨冤》視頻,bilibili網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b411u7ed/?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瀏覽日期:2024年4月19日)

《三勘蝴蝶夢》視頻,bilibili網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T4y1f7hb/?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540bd3d0dc2928a0c5a6332e3b3867c1)(瀏覽日期:2024年4月19日)

《珍珠塔》視頻,bilibili網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M411S7Ev/?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瀏覽日期:2024年4月19日)

 

腳註 :

1. 朱媞媞:<閩南話「死人」類程度副詞分析>,《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9月,頁128-132。

2. 林天送、範莹:<閩南話的語氣助詞「呢」>,《漢語學報》,2011年2月,頁51-55。

3. 蔡杰:<閩南語陽聲韻與入聲韻韻尾同步演變規律研究>,《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年9月,頁25-34。

4. 賴文盼:<基於廈門話作閩南方言聲調實驗研究>,《藝術科技》,2016年4月,頁129-130。

5. 林寶卿:<閩南方言中的古虛詞>,《東南學術》,1998年12月,頁101-103。

6. 林葉連:<從《詩經》探討閩南語存古現象>,《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5月,頁87-92。

7. 陳法今:<閩南話的指示代詞>,《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5月,頁101-109。

8. 洪曉婷:<閩南語三個次方言區疑問代詞「偌」、「若」和「夥」>,《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21年1月,頁44-50。

9. 黃謙:《新校增·彙音妙語》,(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年),頁1-117。

10. 林連通主編:《泉州方言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頁4-258。

11. 施其生:《閩南方言語法比較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23年),頁90-199。

12. 李如龍:《閩南方言語法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頁63-88。

13. 同註11。

14. 呂叔湘:《語法學習》,(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47-48頁

15. 林祥楣:《代詞 漢語知識講話 語法部分》,(上海:新知識出版社,1958年),頁10。

16. 周長楫主編:《閩南方言大詞典(修訂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頁88。

17. 金錫謨主編:《漢語代詞例解》,(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3年),頁2。

18. 何九盈,王寧,董琨主編:《辭源》,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年,頁2292。

19. 真大成:<「你」字前夜的「爾」與「汝」——兼談「你」的「北朝出口」假說>,《辭書研究》第五期(2020年9月),頁36-50。

20. 周長楫主編:《閩南方言大詞典(修訂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頁24。

21. 周長楫主編:《閩南方言大詞典(修訂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頁370。

22. 同上註,頁379。

23. 同上註,頁351。

24. 同上註,頁358。

25. 李如龍:《閩南方言語法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頁65。

26. 施其生:《閩南方言語法比較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23年),頁92-94。

27. 王力,《中國語法理論 下冊》,(香港:中華書局,1954年),頁24。

28. 林祥楣:《代詞 漢語知識講話 語法部分》,(上海:新知識出版社,1958年),頁12

29. 周長楫主編:《閩南方言大詞典(修訂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頁467。

30. 周長楫主編:《閩南方言大詞典(修訂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頁467。

31. 施其生,《閩南方言語法比較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23年),頁185。

32. 林祥楣:《代詞 漢語知識講話 語法部分》,(上海:新知識出版社,1958年),頁12。

33. 王建設:<明刊閩南方言戲文中的語言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2年4月),頁59-62。

34. 施其生,《閩南方言語法比較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23年),頁113。


< 原創文章/視頻,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Welcome to leave a message:
Please Sign In/Sign Up as a member and leave a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