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4.25

唐代的华夷交融—以绘画和壁画为例

唐朝三百年间,文教勃兴,绘画艺术和文化互融有着莫大的关係,1由继承六朝艳治之馀韵的初唐时期到与南北互融百花齐放的盛唐时期,同时亦能反映国民思想之反应。本文将以以绘画和壁画为例,分析唐代的华夷互融之社会现象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初唐时期华夷交融主要体现在画作画面,其影响尚在前朝风尚之下酝酿。因东汉时期累世公卿,朝堂之上集团林立的积习,故初唐绘画作品多以帝王将相、宗教佛像和贵族为主要角色。2着名的艺术家阎立本(?-636年)更被称为其中的翘楚,为盛世的帝王作画,3《历代帝王图》描绘了两汉到隋代共十三位皇帝的形象,其中包括威武英文的明君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27年在位)、晋武帝司马炎(265-290在位);萎靡不振的昏君隋炀帝(605-616在位)。4另一画作5《步辇图》则记录了唐贞观四年(640年)吐蕃王派使者赴长安请婚的盛况。不再局限于由于传统概念化的形式,更深入描绘人性化,感性的现实场面,用以生动写实的素材,突显艺术的多元性。图卷分为左右两部份,唐太宗(627—649年在位)是画中主体,人物主次分明,围在其旁的分别是典礼官,禄东奖和通译者。他被众宫女簇拥、乘步辇接见吐蕃使者,诚恳恭敬的使者拱手肃立,把动作刻画得细节生动。太宗其目光深邃,神情庄重,时刻保持着帝王的威仪,又显得泰然自若,充分展现明君的至尊风度。6由于地位身份的差别,在表情和气度上有着悬殊差距,对宫女的只是简单描绘,用以映衬唐太宗,以「以形写神」的特点为这幅政治历史场面增添了美丽色彩。7同时反映出当时的华夷观念和等级次序,以高湛的技巧展现出一千多年前唐代与吐蕃的友好往来,为日后西域发展奠下基础。

盛唐时期,华夷交融已经渗入社会价值观念和画作技法与流派。彼时,画作题材大大开阔,开始以世俗生活为主,山水画、肖像画、人物画、花鸟鹰鹤画等盛行。李世民为打击贵族,提拔了魏徵(580—643年)等在庶族阶级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来任职。同时实行科举制度,促使平民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引发了自下而上画道发展力量。例如画圣吴道子(约685-785年)虽然出身只是民间画工,但在技巧上别有突破。他结合了在传统的兰叶描和西域的铁线描之外,结合后创造出一种莼菜条的笔法。他还发展了梁朝张僧繇(502—519年)用的凹凸晕染法,利用深浅颜色敷染物体的明暗面,于焦墨痕中,别施彩色,微分深浅,使画富有立体感。8《天王送子图》便是由他所绘。此后开创了中国宗教画本土化的新时代,尤其是佛教壁画。除此之外,盛唐画作的女性形象也呈现出独树一帜的丰腴特点,以着名的9《仕女图》为例,画中的人物形象,脱离了秀骨清像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画风,多以雍容华贵、浓艳丰满为典型。唐代女性以「丰满」为大众审美观,也因而融入画中。王伯敏(1924-2013)指出10「这与『唐人之所好』分不开的。」可见画中充分反映出唐代的真实写照,唐朝受魏晋时期胡汉融合的影响社会环境宽容,加上与中亚诸国使者交往其价值观也随之引入中国,女性更自由。促使唐代的画家融百家为一,推陈出新。唐代绘画的繁荣同时促进了绘画史论的发展。有赖一些唐代帝王对绘画锐意搜求,太宗、玄宗时屡派搜访书画使及接受民间献纳书画。诗人李白(701—762年)《巫山枕障》、杜甫(712—770)《戏题画山水图歌》等诗中屡次涉及对书画的贊美。可见当时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此时期的艺术变得多元,不仅是在唐朝的基础上进行,更开始融合外来的文化,创造出历史上别具一格的艺术时期。

随着唐太宗加强对西域统治后,双方间的绘画艺术交流也日渐频繁。唐代的艺术作品都包含了不少西域的特色,艺术家再加以融合,造就成唐代艺术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西域中尤其喜爱凹凸画法,透过同色系色彩的晕染和皴擦技巧,令画有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视觉享受,加强了中国传统薄弱的部份,丰富了画面的明暗变化,让画作变得更写实和具立体感,对中原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1尉迟乙僧把西域的绘画艺术传入了中原。又据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 》卷六 12《寺塔记 》记载 :「(笔者按:乙僧于普贤堂所绘壁画)颇有奇处,四壁画像及脱皮白骨 ,匠意 极险。又变形三魔女,身若出壁 。」乙僧的作品富有立体感,显然运用了西域的「凸凹画法」。以克孜尔第17窟绘的《须达太子经》、《杂宝藏经》可见用红绿蓝三种色彩描画,肌体四周由低至高以红色渲染,中间以空白为高光,显出整体的立体感,改变了以往中原「迹简意淡」的风格,令唐朝缺少明暗对比的绘画风格大有转变。13凹凸画法的传入,不但在色彩、用料、主题上被中国画家吸收再融合汉族审美,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14元代绘画理论家汤垕在《画鉴》中评价尉迟乙僧「用色沉着,堆起绢素而不隐指」从这句虽然只涉及一人一画,但也可以窥见唐代的绘画受夷风之益而开始注重用色之厚重和空间之立体。

自初唐至盛唐,华夷交融之画作,从画作的表象内容(两国会晤),到画作的深层结构(凹凸技法、女性形象审美观念),造就我们后世所见气象宏伟,俊美飘逸的画面神韵,也是所谓的「唐代风格」。可见,西域的文化传入影响了唐代的整体绢画面貌。

壁画

唐国力强大,经济繁荣,因此厚葬之风甚嚣尘上,墓室的规模较大。皇室贵族集中于首都长安附近,促使唐空前绝后的墓室壁画形成。乾陵的懿德太子墓则的画容丰富、气势磅礡且保存完好,体现出浓厚礼仪色彩:三出阙、24杆列戟、雉尾障扇等物,明显是天子礼仪的等级标誌。都一一在壁画中展现出来,成为后世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墓室壁画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描绘全面而又深刻。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已远远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再现。15《狩猎出行图》中将唐代达官权贵出猎时「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的景象活生生的再现出来。16《持扇女侍图》、17《宾客图》把细緻微妙的生活小节,无不处理得栩栩如生,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大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的状况。

除了墓室的壁画外,唐代其他壁画也深受西域影响,包括人物形象、材料和技巧。18《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中指出:敦煌壁画的设色包含有石青、石绿、朱砂等数十数种,19敷色渲染技巧发展得更加纯熟,尤其是叠晕方法,同一色相层层晕染,高达二十多层,可见来自西域的创作手法已经渐渐融入其中。敦煌地区乃吐蕃人统治,因此在敦煌的壁画中有着很深的吐蕃特色。20例如《尸毗王本生故事》莫高窟深受亚粟特的影响,在窟中展现出帝释天与罗廷天形象为椭圆脸,斜眼睛和小嘴等特色。与粟特壁画中的形象相似,可见这些壁画源于西域的人物形象。不论在制作技术,绘画技巧又或人物面貌形象都深受西域的艺术影响。

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在西域影响中原的同时,中原的文化也随着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统治,经官员、画家传入西域。以丹丹乌里克《龙女图》为例,以唐代人物画着名的勾描及晕染技巧描绘的画中女性,刚柔并重的浅描更源自中原,可见唐朝的技艺也带入了西域。吐鲁番古墓中还找到了绢画21《伏羲女娲图》出土文物伏羲、王母娘娘的画像,这些无疑是中原道教的绘画内容,中原道教透过使者交流而进入西域,更延伸至绘画艺术的广泛影响。

唐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最鼎盛时期。建基于唐朝与异域的积极交流,博采世界艺术之长。作画构图的丰富多变、人物形象的传神、设色的浓厚鲜明等都成为后世的典范。这都有赖于唐代与西域的华夷交融,绘画的内容和风格才得以多变,相互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艺术作品融合外来文化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文化,促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为唐代艺术交流留下艺术史上金碧辉煌,灿烂的一页。

参考资料

书籍

1.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

2. 林茨:《中国绘画艺术》,(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

3.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香港,中和出版社,2017年)

4. 敦煌研究院:《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一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

5. 樊波、朱光耀着:《画中历史—中国历史画解读》,(香港,三联出版社,2007年)

 

论文

1. 赵喜惠:<唐朝与西域绘画艺术交流探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2015年9月)

2. 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 --以乐舞、百戏、书法、绘画、凋塑为中心进行考察>,(陝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郐振明:<西域凹凸画法在唐代画坛的作用及表现>,《中国论文网,文学论文》,网址:https://www.xzbu.com/5/view-3639820.htm

 

学术期刊

1. 吕晓洁:<汉唐王朝的西域政策与文化交流>,《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州学刊》第7期(2015年7月。)

2. 邹国强:(唐代阎立本《步辇图》赏析),《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3期》

 

脚注

[1]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香港,中和出版社,2017年),页55。

[2] 林茨:《中国绘画艺术》,(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页29。

[3] 波士顿藏(传)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4] 林茨:《中国绘画艺术》,(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页30。

[5] 故宫博物院藏,阎立本《步辇图》。

[6] 邹国强:(唐代阎立本《步辇图》赏析),《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3期》。

[7] 樊波、朱光耀着:《画中历史—中国历史画解读》,(香港,三联出版社,2007年),页124。

[8] 日本大坂市立美术馆藏,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9] 中国辽宁省博物馆藏,周昉《簪花仕女图》。

[10]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

[11] 赵喜惠:<唐朝与西域绘画艺术交流探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2015年9月),页1。

[12] 段成式:《寺塔记》。

[13] 吕晓洁:<汉唐王朝的西域政策与文化交流>,《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州学刊》第7期(2015年7月),页4。

[14] 郐振明:<西域凹凸画法在唐代画坛的作用及表现>,《中国论文网,文学论文》,网址:https://www.xzbu.com/5/view-3639820.htm

[15] 陝西西安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陝西历史博物馆藏。

[16] 陝西西安乾县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出土,陝西历史博物馆藏。

[17] 陝西西安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陝西曆史博物馆藏。

[18] 敦煌研究院:《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一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

[19] 赵喜惠:<唐朝与西域绘画艺术交流探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2015年9月),页2。

[20] 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 --以乐舞、百戏、书法、绘画、凋塑为中心进行考察>,(陝西师范大学,2014年),页100-101。

[21] 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伏羲女娲图》。

黄蔓翘

香港树仁大学历史系三年级学生,研究兴趣为唐代历史。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