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4.25

从贾瑞之死看王熙凤手段的正当性

贾瑞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第一位详细描写死亡过程之人物,虽不是主角却起到奠定《红楼梦》悲剧基调的重要作用,也更深刻地刻划了王熙凤的“辣”。贾瑞出场的篇幅不长,见于脂本《红楼梦》第九、第十一、第十二回,其中第十二回讲述了贾瑞之死。下文将从贾瑞的成长背景、王熙凤对贾瑞的“整蛊”及贾瑞纵慾,错误使用“风月宝鑑”三个角度来分析导致贾瑞悲剧的原因,带出其死亡与王熙凤的关係,再透过分析当时女性的社会处境更深入地探讨王熙凤手段的正当性,藉以补充前人之研究。

二、 文献回顾

综合不同现代学者对于《红楼梦》中贾瑞之死的情节大致持有以下几种看法:

其一,贾瑞悲剧的产生绝大部分原因是被阴狠歹毒的王熙凤所害。学者薛瑞生指出王熙凤“为了置贾瑞于死地,她不惜以自己的美貌作诱饵,置自己名誉于不顾,引他步步上钩”1,他认为在面对贾瑞的调情时,直接拒绝即可,但凤姐却故意挑逗贾瑞,他才会中奸计,十足是个狠毒的“红粉骷髅”。此论点略显片面,忽略了当时女性的处境,笔者以为贾瑞对凤姐在言行上的不尊重,让后者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不舒服,古时对女性贞洁名声要求严苛,就算严词拒绝,也有可能令凤姐名声受损,遭人诟病,到时候她可能真的没命了。

其二,贾瑞之死与其自身放纵色慾有密切的关係,展现了《红楼梦》对“色空”观念的继承。学者张进德和郑音妙认为贾瑞的死亡“是由自己对色慾的贪婪直接造成的,但是作者也描写到凤姐狠毒的‘整蛊’手段,与贾瑞最终的结局有着必然联繫。”2此观点十分客观、具价值,但缺少分析王熙凤手段的合理性,这对解读贾瑞的死因有莫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将贾瑞死亡的悲剧全盘归咎于王熙凤并不全面,因为后来贾蔷、贾蓉常来要银子,学业压力又大,再加上对王熙凤无法忘怀,自己纵慾浪荡才导致他病得越来越重。

其三,贾瑞是因为错误使用“风月宝鑑”而导致死亡,如果他正确使用便不会丧命。学者李丽莉认为镜中的美女是人的幻相或慾望,而骷髅是生命的本质。她认为如果贾瑞能够认清色空的本质就能得救,只照反面就能保存性命,但是贾瑞以假为真照正面,结果丧失性命。3笔者认同此观点所说贾瑞最终极的死因是正照镜子,但对于反照镜子能保命表示质疑。笔者以为学者方莉玫的观点更具参考性,她提出“贾瑞和‘风月宝鑑’处于两极悖反的矛盾状态,并最终转向某一极端,必然走向悲剧的结局。”4他本来就是将死之人还如此放纵,没有以观明镜来自警自省,“宝鑑”只是加速了他的死亡,实际上当人需要“宝鑑”来解救时,他已不可救药,倘若人无需解救也就无需“宝鑑”。

由此可见,近代学者过多将焦点放在王熙凤对付贾瑞的手段狠毒和“风月宝鑑”的象徵意义上,难以将导致了贾瑞悲剧的客观事实分析透彻,也忽略了女性的境遇,因此需进一步从肉体层面和精神层面来分析贾瑞丧命的诱因和直接原因。

三、 造成贾瑞悲剧的原因

(一)家庭管教严格

贾瑞的父母早逝,由爷爷贾代儒抚养成人,由于贾代儒一辈子都没考上科举当上官,所以对贾瑞寄予厚望,尤其重视对他的管教。在第十二回贾瑞偷熘出门一夜未归被贾代儒发现,随即便开始质问:“自来出门,非禀我不敢擅出,如何昨日私自去了?” 5一句揭示了贾代儒採用“独裁式”教育,极其严苛,展现了贾瑞家庭地位之低,脂批“教训最严,奈其心何,一叹”,“处处点父母痴心,子孙不肖” 6。贾代儒发现贾瑞撒谎时“发狠按倒打了三四十板,还不许他吃饭,叫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功课来方罢。” 7这种以惩罚为主、强调服从长辈命令的教育方式会令贾瑞精神紧绷、出现逆反心理,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成长也形成了他惦记嫂子的病态人格,“见悖理乱伦而不沮,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8这种行为无论放置于明清时期还是现代皆被社会所唾弃。

早在第九回闹学堂已揭示了贾瑞的为人品行,贾代儒有事回家就会“将学中之事又命长孙贾瑞管理”,而贾瑞又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所以在学中经常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又贪图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 9藉此讨好薛蟠,但凡有一点权力他都要贴上去,同伴的影响也导致他为人虚有其表、见风使舵。在学子闹事时贾瑞只吆喝几句不敢强加制止,“也生恐闹不清,自己也不乾淨”可见其处理危机时懦弱无能,生怕自己利益受损,导致众人大闹。由此可见,贾瑞的人格会受到家庭环境和朋辈所影响。

(一)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次正式写贾瑞和王熙凤二人之互动是在第十一回,恰逢贾敬寿辰在宁府办寿宴,贾瑞亦有出席,凤姐探望完秦可卿后在园中赏景,也不知贾瑞躲起来观望了多久,忽然从假山后窜出来,他“方才偷出了席”在酒精作祟的情况下肆无忌惮地“拿眼睛不住的观看凤姐”,说自己跟嫂子有缘,因而惹得凤辣子心里不痛快,不过她没有轻易表现出不满,而是妙用反语,跟贾瑞打马虎眼假意含笑道:“怨不得你哥哥时常提起你,说你很好。今日见了,听你说这几句话儿,就知道你是个聪明和气的人了。” 10看似是在夸赞贾瑞,实际上是暗讽,精明能干的凤姐能当家,必然饱经世故,又怎会看不出贾瑞的言行举止中藏着不轨之心,所以应付这种人自然是得心应手,可不谙世故的贾瑞却信以为真,以为凤姐也对自己有好感,还没聊两句就被搞得“身上已木了半边”,丝毫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记恨上了,还变本加厉以要来请安为藉口,叫下人打听王熙凤在不在家。“这畜生合该作死!看他来了怎麽样!”王熙凤此时已经开始设计贾瑞,让其一步步走进她设下的陷阱。

其后,贾瑞进屋看到凤姐的打扮“越发酥倒”,凤姐故意挑逗笑着说:“像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十个里也挑不出一个来。” 11反话正说,“粉面含春威不露”的凤姐笑里藏刀,用“以毒攻毒”的策略,贾瑞傻头傻脑还以为凤姐讲真话,在她糖衣炮弹的攻势下“由不得又往前凑一凑”早已陷入温柔乡,如痴如醉、难以自控。王熙凤第一次戏弄贾瑞是以白天人多为由,约他等晚上起了更再悄悄地到西边穿堂儿找自己,凤姐故意放贾瑞鸽子,让他在朔风砭骨的穿堂冻上一夜,回去还被爷爷罚跪,又冷又饿,叫他苦不堪言。第二次则是约贾瑞到小过道里的那间空屋子等她,点兵点将让贾蔷和贾蓉去耍他,被二人勒索写了两张五十两欠契然后画了押才罢,最后还有“一淨桶尿粪从上面直泼下来,可巧浇了他一身一头”,三次受冻让他落下了病根,这是肉体上导致贾瑞病重的原因。可见,王熙凤跟贾瑞之死有一定的关係,是他心病的根源。

(三)纵慾放荡,正照“风月宝鑑”

“色”是五蕴中的色蕴,指现实社会中一切物质现象,佛家强调“五蕴皆空”世间万物皆是色相,而色相背后蕴含的真理就是虚无,可见“色即是空”代表着万物皆是虚妄的、不存在的,眼前的物慾都只是因缘而暂时凝聚,若沉迷其中,被欲望驱策则会欠下孽障,而曹雪芹对贾瑞命运的安排正是表达了“万物皆空”的观念。贾瑞自身对色慾的不节制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即便是道人的救命宝镜,也无力回天。文本中多处展现了其好色之徒的形象,例如第十二回贾瑞半夜熘进荣府,在夹道中的空屋子等凤姐,黑黢黢见到个人影就笃定是王熙凤,立马像“饿虎扑食,猫儿捕鼠”一样,抱住对方就喊:“亲嫂子!等死我了!”贾瑞被耍得团团转,果真“丑态可笑”(第十二回蒙侧批)。其后,贾瑞在大台矶底下又被浇了浑身尿粪冻得直打颤,回到家换衣清洗时还对凤姐念念不忘“想想凤姐的模样儿标致,又恨不得一时搂在怀里。胡思乱想,一夜也不曾合眼”可见他“欲根未断”。

贾瑞卧病在床,跛足道士以“风月宝鑑”相助,千叮万嘱他不可照正面,只照反面三日便药到病除。贾瑞先是照背面被里面的骷髅吓了一跳,再试着照正面“只见凤姐站在里面,点手儿叫他”在镜中与“王熙凤”云雨一番后回到现实,脂批“正面你方纔已自领略了,你也当思想反面才是”,可贾瑞一看到反面的骷髅就立马翻到正面去,又进出了镜子三四次醉生梦死,从他被镜中的“王熙凤”勾魂摄魄,最后选择了正照“风月宝鑑”就揭示了他最后只会得到“空”,预示着他的悲哀结局,最终他被牛头马面带走还不忘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足见贾瑞丧命的最直接原因是他纵慾过度,最后精尽而亡。

四、 王熙凤手段的正当性

从王熙凤与贾瑞在宁府园中对话时的假笑足见她对此人的反感,贾瑞见色起意挑逗王熙凤,后者尝试找藉口离开:“这会子我要到太太们那边去呢,不得合你说话,等閒了再会罢。”怎料贾瑞喋喋不休又继续道:“我要到嫂子家里去请安,又怕嫂子年轻,不肯轻易见人。”是贾瑞先越界,对凤姐各种暗示,也透露了贾瑞对贾府的女人们有了轻慢之心,于是壮着胆子调戏,凤姐才打算“以恶制恶”,将计就计。然而凤姐第一次毒设相思局只是想“令他知改”,可贾瑞偏偏色欲薰心,脂砚斋一针见血地指出“府第非比凡常,关门户,必要查看,且更夫僕妇,势必往来,岂容人藏过于其间?只因色迷,闻声联诺,不能有回思之暇,信可悲夫!” 12被美色蒙蔽了双眼,踏入如此明显的陷阱,贾瑞贼心不死又来寻凤姐儿,后者“少不得再寻别计令他知改”才设下第二个局。

学者刘畅指出毒设相思局“可以挖掘出王熙凤的另一种形象——放荡之中显露坚贞。” 13就对付贾瑞一事她只是表面风骚,实际上她在发觉贾瑞心思的第一反应是极其厌恶的,心中暗忖道:“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她岂是贾瑞能染指的?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脂砚斋对凤姐的反应表示赞赏“大英雄气概。作者以此命凤,其有为耶?”因此凤辣子见雀张罗,释放暧昧信号,外在以“不道德”的形式引贾瑞上钩,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她恪守贞节的内在。且针对学者薛瑞生所言“贾瑞的龌龊自不待说,但贾瑞的死却无论在那个社会、那个阶级看来都是罚不当罪。” 14笔者以为此言论揭示了在封建社会中女子地位之低,男子调戏有夫之妇反倒很寻常,更能反映出王熙凤思想之前卫。然而,王熙凤为女子是弱势的一方,如果隔牆有耳被人以讹传讹,自然是她的风评受害,说她红杏出牆,落得个不守妇道、不安于室的名声,可见凤姐才是受害者,岂能以受害者有罪论来断言她心肠恶毒,甚至为贾瑞之死感到惋惜?人性皆有两面性,凤姐毒辣却又有真性情,她对待贾瑞只是以恶制恶。

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高,掌握实权,可是最为讽刺的是她的权力是源于男性的赋权,所以即便贾瑞能力、经验不如她,但在整个父权运作的社会系统里,贾瑞反而是掌控者,是整个社会结构赋予他的权力和优势,优秀强势的女性在社会中也只是隻纸老虎,能被随意欺负,贾瑞调戏她只要还是言语上的,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他可以随时抽身,比如在园子里,他可以随意打量王熙凤,要是王熙凤较真,他还可以倒打一耙说是凤姐想多了,把这事放明面来讲没有人会给凤姐撑腰出气,只会被怀疑不守妇道因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还要自我证明,所以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报復贾瑞,警告他自己不是好欺负的。贾蔷、贾蓉那套“琏二婶子已经告到太太跟前”的话术,只能唬住毫无社会经验的贾瑞,可见他在整个父权社会体系中处于低位,作为男性里的底层,调戏王熙凤可让他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行为看似自信,但其实暗藏自卑心理。幸好王熙凤对男权社会体系的操作已经驾轻就熟,方可施以计谋令贾瑞上当,她身上有突破时代困境的勇敢,可见其八面玲珑,敢于反抗的一面。此情节也展现了曹雪芹思想的超前,他意识到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切中要害,从她们的角度来解剖那个时代血淋淋的现实,表达对女性的同情和尊重。

五、 总结

贾瑞命丧黄泉主要是因为高压的家庭环境、经济的剥削和对女色的痴迷,就他调戏王熙凤这个行为看来,不可为他的错举找理由,贾瑞使其被迫陷入危险境地,如果事情真的暴露,肯定有很多人落井下石,王熙凤为了保全自己只是被动防守和作出警告,自古以来“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想在大宅院里存活肯定得有点手段,可见凤姐处理贾瑞的手段是她作为女性,在时代和性别的局限中,对男性权力的巧妙反抗。

参考资料

书籍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页355。

曹雪芹:《红楼梦》(臺北:师大出版中心,2013年),页232-287。

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页1-872。

 

论文

方莉玫:〈论贾瑞和“风月宝鑑”对《红楼梦》中人物的象徵意义〉,《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第4期(2016年),页52-58。

李丽莉:〈《红楼梦》“真”“假”命意探析〉,《红楼梦学刊》第2期(2012年),页326-346。

张进德,郑音妙:〈《金瓶梅》与《红楼梦》的“色空”阐释——从“子虚之死”到“贾瑞之死”说起〉,《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2016年),页72-76。

刘畅:〈王熙凤的语言艺术及人物形象〉,《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期(2019年),页10-14。

薛瑞生:〈机关算尽太聪明——王熙凤论〉,《红楼梦学刊》第2期(1995年),页35-67。

 

脚注

[[1] 薛瑞生:〈机关算尽太聪明——王熙凤论〉,《红楼梦学刊》第2期(1995年),页52。

[[2] 张进德,郑音妙:〈《金瓶梅》与《红楼梦》的“色空”阐释——从“子虚之死”到“贾瑞之死”说起〉,《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2016年),页72-76。

[[3] 李丽莉:〈《红楼梦》“真”“假”命意探析〉,《红楼梦学刊》第2期(2012年),页326-346。

[[4] 方莉玫:〈论贾瑞和“风月宝鑑”对《红楼梦》中人物的象徵意义〉,《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第4期(2016年),页52-58。

[[5] 曹雪芹:《红楼梦》(臺北:师大出版中心,2013年),页277。

[[6] 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7] 同[5],页276。

[[8]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页355。

[[9] 同[5],页221。

[[10] 同[5],页262。

[[11] 同[5],页272。

[[12] 同[6]。

[[13] 刘畅:〈王熙凤的语言艺术及人物形象〉,《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期(2019年),页10-14。

[[14] 同[1],页52。

吴婧

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三年级学生,研究兴趣为中国古典文学。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