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5.09

东南亚的中式建筑:广府建筑

广府建筑又名岭南建筑,外观上与华南沿海地区的其他建筑类型大异其趣。与潮州建筑相似的是,广府建筑的外部亦以灰、白配色,屋脊上也有釉彩装饰,但后者是华南沿海地区唯一采用直屋脊的建筑类型。除此之外,建筑物设有通常突出屋脊线的山墙,顶部则呈「Ω」形,但也不乏其他变化。由于「Ω」形状与中式镬耳十分相似,这种山墙又名「镬耳山墙」 。与潮州建筑一样,广府建筑亦会雕刻屋顶的楣板,但两者仅有这点相似而已,因为前者会为楣版上金漆,后者则是上油。

直屋脊与石湾建筑釉陶、雕花楣板、弓形石檩与石狮斗拱在中部上方、造型别致的石柱础、正门大开、灰色配色,都是广府建筑的特色。
(马来西亚乔治市「五福书院」)

 

上述专为建筑用途而制作的屋顶装饰,主要产于中国佛山石湾区,该区以出产釉陶闻名。与瓷器相比,这些厚釉炻器以较低温度烧制,加入铅作为助熔剂能降低釉的熔点,令表面呈现出玻璃状。虽然釉料有多种色彩和色调,但最常见的是较深的绿色和蓝色,很少会使用黄色和红色。在广府建筑中,人像是十分突出的装饰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只有穿衣服的部分会上釉,没有衣服遮蔽的脸、手等部分不会作相同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形成对比,还能更好地描绘面部表情。

就比例而言,广府建筑比其他建筑类型高。在建筑物的正面,屋顶由屋檐下的石柱支撑着,但在连接着石柱高度约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处的次间上亦有石檩,有助降低细长比,抵抗屈曲。这些石檩有时呈弓形,因状似虾,故俗称「虾公梁」。根据石檩的阔度,有时会在中央部分放置石托作支撑。广府建筑的石柱础也十分独特,柱础的最窄横切面通常会雕刻成小于支柱的横切面。由于比例较高,主门和门框的尺寸亦相应的较其他建筑类型大。正面的墙壁通常用灰色黏土砖或青砖装饰,大部分情况下也能看见石墙傍水(护壁)。

广府建筑独特的石柱础。柱础的最窄横切面小于支柱的横切面。
(左至右:马来西亚槟城「五福书院」;马来西亚槟城「台山宁阳会馆」;新加坡「前同济医院」)

 

踏入建筑,高耸的柱子呈现出空间的垂直结构,将大家的目光引向屋顶的木桁架。与其他华南沿海地区的建筑相比,桁架相对朴素,有时会有简单的雕刻。桁架木纹亦十分显眼,因为木材部件通常不会用清漆或油性涂料,而是上一层油,因为前者较厚,会遮盖木纹。这样的垂直结构,加上在装饰品和颜色上的克制,为空间增添了一种阴沉、庄严的感觉。但有一些建筑构件与这种典型的深沉处理手法并不一致,例如悬挂在入口后方空间的屋顶檩条上的装饰木匾或「彩门」。这些牌匾多用于宗教建筑,通常会雕刻成船或花篮的形状,然后上金漆。另一个例子,是通常装在祭坛前,有时也会镀金的「飞罩」。这种装饰木雕能够引人注目,只要踏入这个空间,就很难不注意到它们。这类木雕通常是佛山雕刻师傅的作品,这些雕刻师傅或负责这项工作的公司的名字,很多时都能在较旧的作品(通常是清朝)中找到。

直屋脊、飞罩、 镬耳山墙,都是广府建筑的特色。
(新加坡「前同济医院」)

 

在1842年《南京条约》建立通商口岸之前,广州是17至19世纪唯一允许外国商人及货物进入的贸易港口。平板玻璃等同期的西方建筑材料于19世纪初进入中国,并获用于制作广府建筑中格子窗的玻璃,取代了半透明的云母蛤(学名Placuna Placenta,即「窗贝」)及纸张。除了透明平板玻璃,有色平板玻璃及蓝、绿、红三色的闪光玻璃亦大受欢迎。闪光玻璃的处理亦运用了西方的酸蚀技术,去除部分的彩色层,从而创造出采用中式(而非西式)图案的设计。有趣的是,带有这些彩色玻璃板的中式窗户被称为「满洲窗」。当日光穿透这些彩色玻璃窗,映照灰、白色墙壁与深啡色木材的,能为观赏者营造出舒畅的视觉对比。   

东南亚的广府建筑例子

东南亚的广东社区规模庞大,尤其是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但许多极具历史意义的广府建筑已因重建或改建而消失。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和东南亚的海南社区亦采用了广府建筑。这并不稀奇,因为海南岛隶属于广东省长达数个世纪。因此,许多东南亚的海南人组织或协会兴建楼房时,都会采用广府的建筑风格。新加坡的「琼州天后宫」和越南会安的「琼府会馆」,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

马来西亚
  1. 吉隆坡「隆雪陈氏书院宗亲会」
    隆雪陈氏书院宗亲会创办于1896年,地皮购于1897年,建筑则峻工于1906年2月。该建筑仿照广州的广州陈氏书院建造,采用了来自石湾,由著名佛山陶艺家吴奇玉制作的建筑釉陶。
     
  2. 乔治市「庇能台山宁阳会馆」、「宁永寺武帝庙」及「伍氏家庙」
    庇能台山宁阳会馆的地契立于1833年7月13日,而该会馆本身早在1831年已成立。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建筑的建造时间。毗邻的宁阳会馆与伍氏家庙,在建筑风格、材料及工艺上与之亦十分相似。因此,有理由相信这几栋建筑是同时建造的。这些建筑的山墙在视觉上特别引人注目,因为不是常见的 「镬耳山墙」,而是「马头墙」。

    桁架上的木浮雕,正立面有大比例石门框。
    (马来西亚槟城「庇能台山宁阳会馆」)

     
  3. 乔治市「五福书院」
    一般认为,五福书院创办于1854年,但亦有人认为该校创办于1819年,现存建筑可追溯至1898年的石碑《重修五福书院小引》。此后,该建筑经历了数轮维护和修复,1978年及2017年的工程规模较大。
新加坡
  1. 前同济医院
    同济医社创办于1867年,后于1892年更名为同济医院,并于同年迁入现址。医院于1976年迁出后,该处所被用于多种用途,包括作舞厅之用,引来不少争议。这是目前唯一获得「国家古迹」地位,受新加坡法律保护的广府建筑。
     
  2. 沙冈万山福德祠
    沙冈万山福德祠据称创立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即清朝同治初年。该祠堂于1900年从俗称「椰水塘」的地点迁至现址,1905年获扩建,至1919年前仍不断增筑。祠堂后于1954年经历了修复工程,1981年又再进行了一轮维修,安装了现代的陶瓷墙砖及地砖。这座祠堂较为简陋,并无太多装饰。

    较简朴的直屋脊广府建筑。
    (沙冈万山福德祠)

     

    简单的木桁架在广府建筑中十分常见。
    (沙冈万山福德祠)

     
  3. 琼州天后宫」
    琼州天后宫也是新加坡海南会馆的所在地,两者均成创办于1857年。 (另有史料主张两者创办于1854年。)寺庙与会馆的地皮购于1878年,原建筑为广府建筑,落成于1880年。 1957年至1962年间,建筑前部被拆除,重建为七层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于1963年正式启用。寺庙所在的一小部分建筑于1880年建成,仍然存留在原址。
泰国
  1. 曼谷「泰国广肇会馆」(广东神庙)
    泰国广肇会馆于1936年才正式创办,其馆史可追溯至1877年,当时一群广东人正着手兴建当地的会馆处所。会馆落成后,获命名为「广肇别墅」。
越南
  1. 胡志明市「穗城会馆」 (天后庙)
    穗城会馆的创办日期不详。据馆碑记载,会馆建筑于1800年有一次大修,并于1825年、1842年、1882年、1890年及1996年分别进行了数轮修复。
     
  2. 会安「琼府会馆」
    琼府会馆据称创办于1851年,一般认为现时的建筑建于1883年至1891年之间。该建筑虽然由海南族群拥有,但建筑类型属于广府建筑。目前建筑已经过翻新,虽然建筑装饰及配色有变,但广府建筑的比例与结构特征仍然清晰可辨。
广府建筑:基本法则
  • 外部配色:以灰色(屋顶及墙砖)、白色(灰泥墙)为主
  • 屋脊:直屋脊
  • 屋顶装饰:石湾建筑釉陶
  • 屋顶楣板:浅浮雕
  • 山墙:通常为 镬耳山墙
  • 正立面:通常没有开口窗
  • 门框:大比例石门框,通常搭配门框上方的石匾与门框两侧的石联
  • 木雕:通常在装饰木匾、彩门及飞罩上有精细雕刻

主要参考文献 

1、陆琦, 《广东古建筑》, 中国: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2、陆琦, 《广东民居》, 中国: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邹伟初, 《广府木雕》, 中国: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

杨茳善博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博士,现为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建筑与可持续设计系副主任暨副教授。
曾任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建筑系访问学者、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设计学院客座讲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访问学者,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福建会馆青年讲座教授(建筑文物保护),新加坡古迹保存局建筑顾问暨首任古迹督察处处长,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奖评委主席,与博士导师李晓东教授合着有《中国空间》一书。曾主导或参与的古建筑修复工程有凤山寺、粤海清庙、玉皇宫(前庆德会)、圣安德烈座堂等。
凤山寺与粤海清庙分别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2010年度卓越奖,以及2014年度优异奖。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