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漫谈
浮梁茶园
人有悲欢离合,物亦如是。如饮茶时所见到的每一片茶,它们原本处于林壑泉美的峰间寨头,因地域环境有别,有的初吐嫩芽,在料峭春风里点绿着山石,有的则已成片,时隐时现在夏季的云雾中。无论如何,它们都无时无刻的吸收着来自发达根系输送来的日月精华,静谧而和谐。
雨时有鸟雀穿林打叶,晴后更招蛱蝶戏舞其上,徜徉在山泉丛林之间,常常让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不知何人初试茶,从此茶人不分家。试想每一次敢于天下先的冒险,每一次生死未卜的尝试,都饱含着茶人的心血和生命。这划时代的相遇,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段令人心灵感动的故事。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前行的步伐?佛以一切因缘所聚为妙解,提倡日新之谓盛德的儒家,则用自强不息之精神滋养其心,老庄则用“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召唤他们回归自然,热爱生活。或许,都有。当然,也有上天偏爱的幸运。茶知道答案。说说南方嘉木吧,它们从此结束了长在深山人不识的寂寞,开启了与柴米油盐并列的红尘之旅。或做药饮,缓解世间疾苦,或为食材,并赋予吉庆的美名,亦或用以礼人,从此不在陌生,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因时因地,它们都演绎着不同的生命形态。提起陆羽,后人皆以茶圣尊称。其实,他原是被寺院老僧收养的弃婴,不知父母为谁,后自取姓名与《易经》渐卦爻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仪,吉。幼而礼佛,及长,不满于禅锋机理的僧众之境,离庙学文,有志于茶事,遂游历尘俗数载,进而大量实地考察,似茶沉浮,用以解渴,破几分孤闷。
潮汕功夫茶
此时亦如茶之初泡,有几分清苦,只待甘来。更暗合了佛家四真谛之首字。后多来往于孔孟老庄饱学之士,尤以皎然,孟郊,怀素等爱茶名士互酬,放浪形骸之外,得山水真趣。其间不免以茶悟道,往往自净身心,放下俗虑,深信自古名山有好茶。当其日渐精进,步入臻于至善的境地,莫过于受颜真卿、刘长卿等士大夫群体影响,进退庙堂与江湖,充实而有光辉的立于大唐盛世。谈笑间,已将天地物我以和为终化为无不敬的修行,真可谓以茶载道。也因于此,《茶经》留行于世,传为经典,更立茶饮规矩。从此改变了野生苦菜之荼,成为各有其名的茶。茶之所以能盛于宋,于内多因重农不抑商的政策,于外则是采取开放交流的态度。通过发达的交通系统,或是依托京杭大运河的江浙,或是沿着茶马古道的西南,还有大宗云集的港口码头,让一片片蕴含着东方神韵的茶叶,在旅行中自由的发生变化,一件件代表着中华文明的瓷制茶具,由南向北,进行着多地的贸易活动和文化交流,这使得财政收入大大提高。同时让世界认识了茶,接受了饮茶的生活习惯,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茶艺风格。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当时城市商业繁荣的艺术反映。
宋《清明上河图》
还有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茶室四雅亦可印证。这些雅事围绕着茶而进行,面对品种多样的茶叶,配以形态各异的茶器,品味着细腻而复杂的感觉,这与西方红酒如出一辙,各自扮演着生活美学的灵魂。是的,喝茶的人,都有福。如陆羽在《茶经》上所讲,多为精行俭德之人。如果说唐人多有酒的豪迈和浪漫,那么宋人则更偏向于典雅精致如茶的性格。
宋《王义之像图》 四雅
中国历史悠久,喝茶方式因时因地而异,不同阶层各有传承,多元化发展且自行其道。他们都在自己的经验里实践学习,追求各自为美的过程,彼此交融,提升精神修养。一盏香茗,映照世间万物。泡茶者似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在和而不同的茶客中,不露声色的寻找最佳的平衡,而且照顾的面面俱到,这或许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真实写照吧。
放下茶杯,义利皆宜,主客皆大欢喜,共同构建着清香继续流动的世界。如今,喝茶去,听到这三个字便让人心情开始轻松起来,是什么把喝茶与轻松联系到了一起呢?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请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
临江仙(茶)
序言:飲茶,茗茶
岩巒吐翠春風暖,
藹浮霧壑紆縈,
幽泉沃壤使天成。
蝶花翩舞,
林內 鳥啾声。
青田葉眼新香溢,
琼漿玉液煎烹,
濃茶摯友共怡情!
静恬高雅,
茶聚 喜嘻盈。
#1
Chi Seng Pun
01-02-2023 16:50:25
多謝!太精彩!
#2
Chi Seng Pun
01-02-2023 16:49:24
太精彩了
#3
彩云 郭
10-01-2023 1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