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13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竹笋」意象与君子美德

 

自古以来,竹笋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食材之一。早在《诗经》时代,先人咏歌,已提到竹笋,譬如《大雅·韩奕》。诗中写到一位叫显父的德行卓著者,为韩侯饯行的宴饮场景:不仅有清酒、熟鳖、鲜鱼,而且还有佳美的山蔬菜肴,其中就包括竹笋。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写到的竹笋,不是记载于一般性的民歌中,而是出现于与周朝诸侯、重臣相关的作品里。竹笋作为如此隆重的饯别宴饮场合佳肴之一,说明周朝之时,已被视为山珍佳蔬。

「竹笋」——中华民族的传统食材

从食材的角度说,竹笋之所以广受国人青睐,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滋味之美。清代李渔《闲情偶寄·饮馔部》所列「蔬食第一」,首先提到的,就是「笋」。他说,人们称赞蔬食之美,大多注重「清、洁、芳馥、松脆」等优点,却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最为重要的特质,其实在于滋味之「鲜」,竹笋则最具代表性,是「蔬食中第一品」。由此可见竹笋至美鲜味在古人心目中占据何等崇高地位。袁枚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诗学理论家,同时也是美食家,撰有《随园食单》。在袁枚载记的众多佳肴中,「竹笋」不仅是常见之辅料,而且也作为重要主料,予以专门介绍,如:笋煨火肉、煨三笋、素火腿、人参笋⋯⋯

「腌笃鲜」——上海名菜
由冬笋、咸肉、腐皮、鲜猪肉制成,以汤头鲜美出名

作为食材,竹笋滋味鲜美,备受推崇,早已成为传统美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更值得关注者,在于「竹笋」又是历代文士喜欢颂赞的对象,从而以诗文创作素材之角色,传达丰富的象征意味,承载着人格理想、德行操守。笋之为美,往往浸润着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在「竹笋」意象所承载的众多象征义中,有一项与古君子品格息息相关,即贞正之风骨、耿介之节操。宋初名僧赞宁《笋谱》已指出:翠竹的贞刚不屈品性,原本孕育于竹笋之中,深受历代文士喜爱。南宋方岳写的〈食猫笋〉,就是典型诗例之一。诗中说,笋是成竹之「宁馨儿」,形态如犀角,素质胜白玉;亭亭修竹的神姿风骨,早已蕴蓄于幼笋之中。诗人怜惜有加,牵动「一春心事」。陆游〈苦笋〉诗则将这一层象征义表现得更充分:先写餐盘中的苦笋纯洁如「白玉婴」,引发勃勃兴致,以为竹之「苦节」,源于笋头,天生禀赋之中,早已具备「耿介种性」。陆游又借用魏征谠言无忌、犯颜直谏这一典故,畅想竹笋成长为干云修竹、与风雨相搏的情景。这首咏笋诗所寄托的,无疑就是耿直纯粹的士君子人格品性。

林间竹笋的生长景象

在歌咏竹笋「耿介种性」的相关作品中,有一类侧重从笋味之「苦」触发联想,写品性耿直士人的美好言行,大有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的意味。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有篇名文〈苦笋赋〉,结合个人丰富的食笋经验,抉发苦笋滋味所蕴含的深意。作者认为,耿直之士,其言刚正,如竹笋一样「苦而有味」,有助于劝谏统治者更好地治理天下;也如竹笋一样,多多益善。此一创作思路,托物寓意,更上一层,意在弘扬古来士君子精神传统。又,南宋李光在朝任官时,意见每与佞臣秦桧不合,多次被贬,所作〈五月七日分韵得食苦笋诗〉,也很好地体现了直士正气。他从东南故乡常见的苦笋写起,突出「调苦舌」滋味特点,体现其「苦节」品质。李光在诗中指出,只有那些壮烈耿直之士,才能深知苦笋「正味」;苦笋所具备的这种「激烈」气味,恰如当年勾践卧薪尝胆,苦味越辛烈,越足以激发雪耻志气。这样写竹笋滋味,不同于刻画形貌的咏物诗,既切合自然物理,又带有浓烈的主观色彩和深刻象征意味。

苦笋

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往往与饮食经验相关联。譬如,注重「和」之美,讲究诗文之「滋味」;甚至「美」这个字,按照一些学者的说法,以为「羊大为美」,羊大则多鲜肥,同样离不开美味。总之,古人之审美,往往以日常生活体验为基础。但是,美之为美,又超越物质生活层面,更富有精神内涵。前文所讲文士笔下「竹笋」象征义,以「苦」而不「腴」为价值取向,重点表现士君子贞正气节、耿介操守,令普通食材转化为文学素材,闪耀着尊崇德性的中华传统文化之辉光。这种精神传统,百代相承,经久不衰,余味日新。

 

参考资料 :

 

书籍

1. 李渔著,孙敏强译注:《闲情偶寄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2. 袁枚(1716-1797)著,元江雪注:《随园食单》(北京:开明出版社,2018年)。

3. 僧赞宁撰,陈仁玉(1212-?)撰,周履靖著:《笋谱 菌谱 茹草编》(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论文

1. 赵荣光:〈中国人的「竹笋」食用及其文化意义〉,《农业考古》,2007年第2期,第185-196页。

 

陈允锋教授

香港树仁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学术兴趣主要在于中国古典文论、《文心雕龙》、唐代诗学,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学术专著6部。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

謝謝介紹!我很喜歡吃油炆荀,其味香濃有著一種特別津咪!

提及筍,就想起中四時那位文學朱老師,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有關一副對聯提及竹筍:

人物 (一): 老師人稱葉老師
人物 (二) : 女學生名 林茂秀

老師出上聯:
竹筍初飚何日得逢林茂秀
學生對下聯 :
桃花始放幾時輪到葉先生

筍,之於我又回味又有趣!

☺️☺️

#1

Chi Seng Pun

06-02-2023 15:48:52

Prof. Chen,
Your article is great. Thank you so much sharing with us.

#2

WONG STELLA 黄煒陶

06-02-2023 14: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