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03

潮州「打冷」与天地会隐语 I
天地会在香港的发展与隐语的传播

摘要:

从香港传入潮汕地区,具有香港本地风味特色的潮州「打冷」已成为潮州美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探究香港本地原创的潮州「打冷」源起与演变都反映早期香港经济活动和社会族群生活状况。 「打冷」一词来源,可说是众说纷纭,早前笔者从林伦伦教授一文《方言茶话 追索打唥》指出潮州「打冷」与洪门帮会秘密隐语有关。笔者便尝试追本溯源,从天地会在香港开埠初期设立堂口组织,窥见早期香港秘密结社由反抗清朝政府的秘密组织,演变为另类社会福利社团,天地会隐语暗号流行于本港体力劳动基层,他们将「食粥」称为「打浪」至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香港潮州人生活艰苦,三餐都是以潮州粥配杂咸作为生活主要饭餐,「打浪」潮州话叫「啪唥」。随着生活环境改善,售卖潮州粥的大牌档将各式各样卤水食品摆设及吊挂于当眼处以吸引顾客,款多价廉,成为广受香港人喜爱「打冷」美食文化。

天地会的发源地——闽南
 

福建闽南地区是天地会的发源地,天地会又称「三合会」或「洪门」,是明末清初进行「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天地会成员为躲避官方追捕,发展出一套流行于会内成员之间的组织仪式与隐语暗号。 1842年香港开埠,三合会已在香港设立堂口组织。虽然1845年英国殖民政府曾两度立法,监禁及递解涉嫌三合会分子出境,由于当时香港并无工会组织,新移民来到港后,人生路不熟,他们失去原有地缘和血缘的保护,为了在竞争环境生存,三合会便转变成为新移民寻求生活保障另类福利团体。

早期英国殖民政府依赖华人社区自治,没有对华人社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社区服务的缺位给予三合会有机可乘。而三合会就以堂口为名成立各类劳工组织,收容初到者,为他们介绍工作,借着保障工作以满足新民移生活需要,而堂口拥有成员越多,便越有地区的话语权和承包各类工作的能力。据鲁言《香港掌故》记载:「本港开埠之初,并无公会组织。三合会成为初期团结工人的帮会,是以很多出卖劳动的工人,为了维持工作,必须加入帮会,则这一帮获得一个工作地盘,就全帮都有工作。就以码头咕喱来说,也分成很多个帮会,帮会拥有会员越多,便有能力承包各种工作,则全帮人都有工作,这是开埠初期有佷多小帮会的原因。」 根据英国殖民地档案,在十九世纪初估计香港共有26个三合会堂口,会员多达15,000至20,000人,当年香港人口共有23,000人,而华人就有22,000人,即是有四分三华人加入三合会组织,几乎所有码头咕喱馆都是三合会的聚会地点,甚至港英机构工务局、船政厅、华民政务司、高等法院和巡理府的雇员以及华借警员中都有三合会成员。

当时香港三合会组织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真正源于中国内地,在清朝道光年间,已在香港设立堂口的洪门三合会,因清朝对有天地会背景的三合会会员不断打压而逃到香港,本质上具有政治色彩和民族振兴的意义,1847年香港岛已成为华南地区三合会的重要据点。叧一类,是源于本地帮会堂口,包括有咕喱馆、家族团体、国术会、同业会馆等。根据警方外籍督察摩根在六十年代所著香港三合会TRAID SOCIETIES IN HONG KONG所述,初期这些帮会未必是职业犯罪组织,主要抗拒其他族群欺负,以及同行业或同乡组合起来的利益团体。跟现时香港黑社会自称洪门的三合会,恐吓市民要他们缴付保护费,成为危害社会,欺行霸市的恶势力大有不同。

胡炎松先生

多年来考风问俗推展香港潮汕非遗文化。
现任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常务会董兼盂兰胜会保育工作委员会副主席,盂兰文化节总统筹。
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理事、潮汕文化协会副主席、西贡区盂兰胜会总理。着有《西贡区六十周年纪念特刊》《破解盂兰迷思》《盂兰的故事》。担任讲座嘉宾机构有,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政府档案处、香港历史博物馆、大馆文物事务部、华人庙宇委员会、警务处历史学会、香港注册导游协会,以及大学院校等。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