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10.12

 

台湾日常饮食中的沙茶酱料

 

「沙茶」是台湾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酱料,许多热炒菜肴都添加几匙沙茶提味,台湾人吃火锅时,沙茶更是不可或缺的蘸酱。由于它是日常饮食生活中如此熟悉的存在,我一直以为该酱料源自于台湾。偶然机会,我来到港都高雄的盐埕区闲逛,发现好几间沙茶饮食专卖店,店名虽然不同,但招牌上都写着「广东汕头」,这引起了我的兴趣,难道沙茶来自广东汕头吗?若是如此,该酱料经过什么样的历程传到台湾,并且融入台湾的饮食文化呢?好奇心促使我展开了一段沙茶历史的研究之旅。

汕头(名家)沙茶火锅,曾龄仪拍摄(高雄市新兴区渤海街4号)
 

从2015年起,我进行沙茶历史文献的搜集,了解到其前身是东南亚的沙嗲,透过潮汕移工带回原乡,经过改良之后成为沙茶,到此为止的历史,已有中国学者专家进行研究。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接下来的故事,潮汕地区的常民酱料如何出现在台湾?我访谈了从北至南,台湾各地的沙茶店家,进行一系列的口述访谈,汇整出他们家族迁移的历程。简单来说,1945年终战至1950年国共分治期间,许多潮汕人随着蒋介石军队来到台湾,为了维持生计,潮汕人贩卖家乡常见的「沙茶面」、「沙茶炒牛肉」等菜肴,以沙茶的好滋味吸引顾客,逐渐在异乡站稳脚步,落地生根。

广东汕头「永味香」现炒小吃(高雄市盐埕区新化街132号)
 
广东汕头「绿园」餐厅广告
 

早期台湾社会务农者多,农村子弟忌食牛肉,因此潮汕人开设的沙茶牛肉店家多在都市闹区,主要顾客是潮汕人和其他外省族群。 1970年代以后,随着耕耘机的普遍,都市化与社会结构的改变,品尝沙茶牛肉的顾客也更加多元。除了坊间贩卖沙茶菜肴的店家,「牛头牌」之类工厂罐头的出现,也促使沙茶的消费更加普遍,逐渐融入台湾的饮食生活中。

沙茶炒牛肉
 
广东汕头沙茶炉(台南市北区成功路422号)
 

食物从原乡到异乡,多半经历在地化的过程。当沙茶酱料从潮汕来到台湾,经过七十年的岁月洗链,店家也传承至第三代,不论是食材选择、口味调整,或是食用习惯各方面,已与原先大不相同。如今沙茶已不再是「外来」酱料,透过在地化、本土化的历程,「台湾沙茶」已成为一种品牌,成为台湾饮食生活中的好伙伴!

台南市潮汕同乡会第十一届乡亲捐赠本会物品
曾龄仪 拍摄

 

 

参考資料:

 

书籍

1. 曾龄仪:《沙茶:战后潮汕移民与台湾饮食变迁》(台北:前卫出版,2020年)。

 

报刊

1. 台南市潮汕同乡会:《会讯(创刊号)》 (台南市:台南市潮汕同乡会,1971年)。

 

曾龄仪博士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
曾获第八届北美洲台湾人教授协会(NATPA)廖述宗教授研究奖、时报青年学者奖、台北建成台文奖等奖项。
研究兴趣包括东亚食物文化、移民与离散、环境史等。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