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09

 

诗经与传统美德

 

从生物学角度看,人是动物,但人不仅是动物,他或她有异于其它物种。在今天,不同学科的专家各以不同的角度指出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性,如人是「语言」的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智慧」的动物等。中国的孟子则以「人禽之辨」阐释这问题,而人与动物之所以有异,其区别在于人具有「道德意识」。

《诗经》中诉说孝道主题的,便有〈凯风〉和〈蓼莪〉两首。在〈凯风〉诗人把母爱比喻成从南方吹来的大风。风,有一种特性,就是无孔不入,正如母亲对子女们的关爱,往往是无微不至,所以诗人说:「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诗人也把子女比喻成「棘」,「棘」是一种很难种植的植物,正如母亲养育子女成才,往往经历很多艰难和病困。诗人特别提到有七个不孝子,不能安慰母亲的心,连泉水和黄鸟都不如,「爰有寒泉,在浚之下」、「睍睆黄鸟,载好其音」,在浚地的寒泉,可滋润人心;黄鸟的毛色好看,唱歌又动听,相反,不孝的人,就连这些死物、禽鸟都比不上。还有一首〈蓼莪〉,是一位孝子想供养父母,可惜人已不在,欲报无从,错失了报答父母的良机。诗人把父母比喻成「瓶子」、子女比喻成「罍」,瓶子倒空了,罍便有责任补给,否则就是罍的耻辱,「瓶之罄矣,维罍之耻。」诗中又连用了七个我字,「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养育、保护,都只向着一个对像而发,就是子女。

 

《诗经》也有不少情诗,道出夫妻情侣应有的道义。例如郑国的一首民歌-〈出其东门〉。诗人经常到郑国的东城门去,那儿是郑国最繁华的商业区,是游人喜爱游览的胜地,而且很多美女也喜欢到那边流连,「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然东门是美女如云的地带,诗人依然保持定力,没有被她们吸引过去。因他心中已有心上人,「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只有那位披上青绿色围巾,穿着素绢衣服的,才是真正令诗人快乐的。可见他忠于自己的伴侣,感情专一,不易动摇。而「缟衣綦巾」也带出俭朴的美德,良好的风俗,因为朱熹解释说:「女服之贫陋者」,是当时一种朴素的服饰。清代学者方玉润也赞赏她的朴素,认为人们不必追求艳冶。所以,他说:「虽荆钗布裙,自足为乐,何必妖艳冶,徒乱人心乎。」

朴素的中国古代女子服饰
 

何祥荣教授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师从饶宗颐、袁行霈等国学耆宿
着有《南北朝骈文艺术探赜》、《四六丛话研究》、《汉魏六朝邺都诗赋析论》等,曾发表关于诗经、楚辞、诗词、赋、散文、骈文、文学批评等论文三十篇。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

何教授,多謝分享!
中國古代的服裝有著其蕴含著的義意!

#1

Chi Seng Pun

19-02-2023 17:55:01

何教授,多謝分享!
中國古代的服裝有著其蕴含著的義意!

#2

Chi Seng Pun

19-02-2023 17: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