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03

 

骈文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一个沿用了两千多年的成语,源出于中国上古时代的经典-《易经》。 《易经·乾卦》中的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因为是由六个阳爻组成,是至阳至刚的卦象,也好比上天的本质,是纯阳刚健,因而能昼夜运行不息。古人从中得到人生处世的启发,因而劝勉人们,应当效法天象,经常自我增值,增补一己的能量、知识与技能,终身不断的学习,从而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的增强自我,成为中国传统美德之一。 1914年梁启超(1873-1929)到北京清华大学以《论君子》为题演讲,便提及乾卦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后来这八个字也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


 

自强不息的思想,也体现在中国古典骈文之中。唐代大诗人王勃(650-676)就在他的骈文代表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表达了自强不息的思想。王勃自小文才出众,被当时的太常伯刘祥道(596-666)以「神童」之名,推荐给朝廷。王勃也是一个孝子,在他二十多岁之时,他的父亲王福畤(615-694)被调派到交趾(今越南北部)做官。王勃不惜千里迢迢,沿着水路去交趾探望父亲。就在他前赴交趾的途中,写下了传诵千古奇文-〈滕王阁序〉。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
 

滕王阁因为气象恢宏,造型优美,自古已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唐高祖第二十二子李元婴(628-684)受封为滕王之后兴建的,至今仍是江西省会南昌市的地标。王勃在文章中流露了游览楼阁的乐趣,欣赏了秀美的夕场远景,所以文中说:「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还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对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极写了水天一色,晚霞相互辉映的美景。文中更抒发了自我勉励的隽语:「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人们应当顺应自然,即使在贫乏的境地或是老年的日子,也不应丧失理想的心志,反而应当更加坚壮。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理想有时虽然遥远,但总会连接上的。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人也不应像阮籍一样,遇途困难,只懂哭泣。王勃也用了「宗悫」的典故。南朝的宗悫回答了他叔父关于他的志向的提问,宗悫(?-465)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表露了他怀着远大的理想。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所以,在王勃的骈文中也有劝世和勖勉的含意,蕴含中国传统美德。

「落霞与孤鹜齐飞」之美景
 

何祥荣教授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师从饶宗颐、袁行霈等国学耆宿
着有《南北朝骈文艺术探赜》、《四六丛话研究》、《汉魏六朝邺都诗赋析论》等,曾发表关于诗经、楚辞、诗词、赋、散文、骈文、文学批评等论文三十篇。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