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10.19

 

重阳:登高祭九皇

 

九月初九是重阳,马来西亚华人深谙王维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知道这是个登高的民俗节日。但是,古典符号的登高避难毕竟渺远了,农历九月的民俗实践,是历史纠葛理不清但百余年来人们甚为重视的九皇大帝诞辰香会,是市井一年一度的黄色风景线。

七月中元或盂兰盆,八月中秋,都是民俗甚为重视的节日。八月走到底,人们就得调整心情,迎接接连十来日的九皇圣诞了。九皇大帝还是九皇爷,民间并没有严格区分,反正就是九尊神明的庆典。说得玄远一些,有说是北斗信仰的民俗化,九皇崇拜的庙皆作斗母宫,说得似乎就是那么一回事那样。那么,南洋华人九月天慎而重之的持斋祭九皇,就成为“每依北斗望京华”的唐山故土意象!

然而,九皇香会极特殊的膜拜仪式,以及大多数的九皇崇拜并没有具体的神明形象,只有海上迎神及送皇船仪式,又极具秘密会社的意味。这如庆典期间所设的神圣空间,非核心理事不可踏足,一般信徒只能在“圣域”之外上香和参与仪式。因此,现在的论述,是倾向于将九皇信仰和庆典与明遗民的抗清意识相连起来,谓是抗清义士天地会借民俗信仰为掩护,一年一聚以会商大计,形式上则与道教的北斗信仰和民间的王爷信仰交混结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九月斋会。

民俗实践中,九皇斋是前后十来天的,从九月初一直到九月九神诞正日为止,虔诚的信徒甚至在八月最后一日就开始戒荤茹素,谓“洗腹”。信众倒不一定要持完整九日的素斋,也可以选择最后三天,乃至持正日一天素,然后到斗母宫进香。民俗认为,九皇信仰极度忌荤,非严格茹九皇素者,不宜上宫观进香,怕干犯神明而招惹厄运。所谓的九皇素,是包括蛋也不沾的纯素。早期素菜馆不多的年代,长期吃九皇素的家庭,每每备有专用的厨具和餐具,只在九月派上用场,确保信仰意义的洁净。 20世纪九〇年代以降,农历九月形成季节性的市场经济,临时素食摊贩随处可见:九皇信仰的代表色是正黄色,斗母宫的执事身着素白和正黄色衣饰表示洁净,或也有说是为亡明戴孝云云的,食摊或店铺外拉起黄布迎风招摇的,都是九皇素的销售点,人们倒不一定要自行煮食了。

重阳登高是古俗,但在槟榔屿,却也有乱似登高的民俗实践。槟榔屿中部有矗立深山的清观寺,供奉有具塑像的九皇爷和另置斗母宫一座。该道教宫观的一年一度香期,就是九月九九皇诞。早期信众入山进香是沿石阶攀登,俗称“千二层”,九月香期期间香客络绎不绝,即进香也登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登高进香的人潮转移到鹤山极乐寺的盘山路,吉普车可达,年轻人挥汗攀爬而上,年纪大的虔诚香客则搭乘吉普车,也能到深山古观进香拜九皇。

农历九月临近年终的学校期末大考和政府的升学会考,学子考生也会呼朋唤友结伙登山,即膜拜祈求考试顺利,也流汗舒活身心。这槟榔屿中部深山里的天衡山清观寺,它蔓延了一百多年的九皇香火,也形成了九月登高的风景线,说不是重阳,又似重阳,但说到底还是民俗进香。

南洋的重阳节还是九皇诞,长期以来牵扯不清,但民间不问其所以然,只知其然地迭代相承,遂形成了马、泰华人的文化景观。八月卅日核心执事乘船在海上引驾,九月九当晚,各地的斗母宫或九皇殿各自游街送驾,最后是到海边把皇船送走,这就仿似王爷信仰的放王船仪式了。

这样,南洋华人的九月香会,既有道教的北斗信仰脉络,又有抗清复明之士的秘密聚会,以及民间的虔诚进香和茹素,加上槟榔屿的登高习俗,其中的信仰与历史纠葛,不足以一语道破的了!

杜忠全博士(Dr. TOH Teong Chuan)

马来西亚槟城人,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哲学博士
目前为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中文系助理教授兼金宝校区系主任。
学术兴趣为近现代汉传佛教历史与思想,兼及马华民间文学与民俗。
出版有联合主编《南洋华踪》(中国社科出版社)、“老槟城”系列书写专著逾10部。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