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垄上麦秋笑落红
北宋寇准(961-1023)〈夏日〉诗中说:「轻寒微雨麦秋时。」这首写于夏天的诗歌,为何提到「麦秋」?这个「秋」字,什么意思?笔者曾以此为题,问过一些年轻人。结果是:唯有少数懂得此处之「秋」指「成熟」,并非秋季时令。这也反映了一种现象:很多人或许会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但未必晓得各节气「物候」。
寇准的诗句,其实就与夏月「小满」节气有关。 《礼记·月令》中说,夏季第一个月,「麦秋至」; 后人解释说,秋天是「百榖成熟之期」;冬小麦成熟于夏天,故称「麦秋」。东汉蔡邕(133-192)《月令章句》指出,农作物「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麦子则「以孟夏为秋」。有人说这是季节之「秋」的引申义,未必确切,因为我们熟悉的这个「秋」字,在甲骨文里,就有两种写法:一种写作,表示秋天到了,蟋蟀鸣叫,这是季节观念。另一种写法是蟋蟀形状下面加「火」字符
,表示百谷成熟。因此,「秋」字代表庄稼成熟,原来就是本义之一。

麦子是中原黄河流域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冬日播种,春天生长。到了初夏时节,麦穗趋于饱满,但还未彻底成熟,故称「小满」。农谚说「小满小满,麦粒饱满」,就是这个意思。可见,「小满」也是一个满是憧憬、喜悦的节气——宽阔的平原,无尽的田畴,起伏的麦浪,弥漫的麦香⋯⋯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寄托着农人满心的期待。春华秋实,固然美好;夏日陇亩,一样令人激动。唐代戴叔伦(732-789)有两句诗:「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梅雨季节在四、五月间,此时麦子即将收成,何尝不是一种新气象。欧阳修(1007-1072)写过一首〈小满〉,其中也说:「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当然,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说,如果是春天播种的麦子,成熟期则在秋季。这是需要补充说明的。
小满的「满」字,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主要指雨水多、河流溢涨。这一特点,在南方体现得比较显著。南部海风携带大量水气,形成强降雨,所以民谚说「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而北方地区,此时空气还比较干燥,雨量较少。但是,即便南方,也难免遭遇旱情,影响农作物收成。因此,小满节气来临,民间有「祭车神」习俗。这个「车」指「水车」,一种用来从池塘抽水、灌溉农田的农具。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尊水车神是白龙。祭祀白龙车神,目的是祈望龙行天下、翻云作雨,为田间作物添生力。

为期十五天的小满节气,除了「麦秋至」,还有「苦菜秀」。 「苦菜」在初夏进入旺盛生长期,花繁叶茂。苦菜是菊科植物,又叫多头莴苣、苦苣菜,茎叶均可食用。与此相关,民间也有小满节气吃苦菜的风俗。按照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的说法,食用苦菜,有助于「安心益气,轻身耐老」。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春天适酸味,夏日宜苦味。小满时节,天气渐渐炎热,容易出现脾胃失调、食欲不振等现象,吃苦菜,清热去毒,强身健体。在南方沿海一带,夏日时节,常用蛤蜊、苦瓜烹制鲜汤,醒人心脾,也是同一道理。

在二十四节气中,包含「大」、「小」二字的,有小暑、大暑,有小雪、大雪,还有小寒、大寒,唯独「小满」,没有与之相应的「大满」。古人遵循天地运行法则,同时也领悟出了人生哲理,以为圆满固然美好,「大」满则过度。有「小满」而缺「大满」,恰是「满招损,谦受益」这一天地常道、生命智慧的体现。
参考资料:
期刊文章
1. 韦良秀:〈初夏最美是小满〉,《河北林业》,第5期(2018年)。
2. 无名氏:〈小满: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餐饮世界》,第5期(2021年)。
3. 余世存:〈二十四节气之小满〉,《国家人文历史》,第12期(2016年)。
报刊文章
1. 安奋伟:〈小满:小得盈满 将熟未熟〉,《山西日报》,2022 年5月21日,第3版。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请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