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1.14

中华医德文化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道,而儒家伦理充份反映在传统医学伦理之内,成为中国传统医学「医德」的根本。儒家以仁为本,「医乃仁术」就是儒与医的中华医德核心。医者施仁术的「仁术」包括:尊重生命、仁爱救人、技艺专精、学验俱丰、举止安和、温雅谦恭、普同一等、等心施治、清正廉洁,不贪财利等多个方面。最关键是在历代所有的职业道德中,都没有像要求医生具有清廉正直的品格,不贪图钱财和地位。医家不仅要刻苦钻研医术,更要成为医德高尚的人。

中医道德文化以“仁”为核心,传统儒家文化提供了借鉴。所谓“仁者爱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据《论语》所记载,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与门生讨论的主要话题,涉及在仁爱、礼乐、信义、孝悌、忠恕、恭敬等方面,而出现最多的是「仁」。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的樊迟(前515年〜卒年不详)问「仁」为何物?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说明了日常起居要态度端庄,担任工作要敬慎认真,和人交往要忠心诚恳。虽然到了古代认为未开化的蛮夷地区,现今可理解为不同种族或弱势社会阶层,也不可背弃原则。

中医学医德的核心价值就是孔子的核心价值--「仁」。在浩瀚的古典中医文献,以唐代医家孙思邈(541年~约682年)在其所著《千金要方》内卷首的一篇:《大医精诚》堪称为医德伦理思想的范本之作。孙氏于文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 ”这指出在中医医道上怀仁心,施仁术,贯穿了儒家精神的体现。

儒学结合医道,「儒医」一词始于北宋,「儒医」从狭义而言,是既有儒者身分,又履行医疗专业者;就广义而言即是行医的读书人,其个人行为修养和医务工作表现均符合儒家道德标准,故冠以「儒医」。医学不只是一门纯粹的科学技「术」,而升华至富人文精神和精湛医技的济世之「道」。

近代中医医学家,来自书香门第的谢观(1880~1950)在《中国医学源流论》中说:「中国医术,当以唐宋为一大界。自唐以前,医者多守专门授受之学……自宋以后,医乃一变为士夫之业,非儒医不足见重于世」。中医学理论起源于先秦哲学,汉代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借助阴阳五行理论,将儒学与医学之间建立起联系。唐代文人喜谈医学,甚至描述疾病的诗词作品也特别丰富,不单成为当时社会的疾病与医疗的文字纪录,也就是文人关注疾病与健康的明证。诗圣杜甫(712年~770年)是唐代涉病诗诗人群体的代表,其患病过程漫长且复杂,留有疾病诗达百余首之多。

宋朝之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巅峰时期,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995年)认为“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准。” 古代科技之一包括了医学,而宋代智识份子习医风气蔚然盛行是主要的推动力,儒生学习医术成为一种时尚。以至于“无儒不通医,凡医皆能述儒”,像苏轼、沈括、欧阳修等文人,他们大都懂医术、善养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范仲淹(989年1052年)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名言,代表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医学的态度。大批有儒学背景的人士走上从医道路,使得社会上的智识份子崇尚医学风气浓厚。

明代医家龚廷贤(1522~1619)在《医家十要》中将“存仁心”置于医家“十要”之首,提出“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清代医家喻昌(1585年—1664年)在《医门法律》中指出,“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文人士大夫在熟读经史百子同时也研习医学知识,既可助己助人,又可通过著述医学来提高自己的声望,结果促进了医学发展,也把儒道溶入了医学之中。医德与儒道融合一起,所以古典医籍单一论医德的少,而医学著作里都可以看到不少篇幅是论医德的内容。直至现代,儒道医道相结合,选修医学者不乏尖子学生,从医者不论那种医学,都秉持中国传统医德为宗旨,诊室墙上多见都挂着的题字:「仁心仁术」。

黄智敏博士

毕业于香港珠海学院新闻学专业。 曾于香港商业广播有限公司担任助理节目制作人及节目主持人5年。为了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培训,黄先生前往美国深造新闻学。他在东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现称为得克萨斯农工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在纽约的华文媒体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黄先生有机会 接触到草药学领域。他受雇于威斯康星州的人参农场,担任销售代表,负责美国东海岸亚裔小区的业务。黄先生受聘在香港设立人参农场分公司时,亦于九十年代在香港清华中医药学院接受中医教育。2000年特区政府公布了《中医药条例》, 黄先生通过考核,注册为持牌中医师,开始了注册中医师工作。中医药就像一个无边无际的边疆,是终身学习的必修之地。 黄先生继续深造,拥有香港中文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