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 2024.11.14

中華醫德文化

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是以儒家思想為主道,而儒家倫理充份反映在傳統醫學倫理之內,成為中國傳統醫學「醫德」的根本。儒家以仁為本,「醫乃仁術」就是儒與醫的中華醫德核心。醫者施仁術的「仁術」包括:尊重生命、仁愛救人、技藝專精、學驗俱豐、舉止安和、溫雅謙恭、普同一等、等心施治、清正廉潔,不貪財利等多個方面。最關鍵是在歷代所有的職業道德中,都沒有像要求醫生具有清廉正直的品格,不貪圖錢財和地位。醫家不僅要刻苦鑽研醫術,更要成為醫德高尚的人。

中醫道德文化以“仁”為核心,傳統儒家文化提供了借鑒。所謂“仁者愛人”,“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據《論語》所記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與門生討論的主要話題,涉及在仁愛、禮樂、信義、孝悌、忠恕、恭敬等方面,而出現最多的是「仁」。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的樊遲(前515年〜卒年不詳)問「仁」為何物?,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說明了日常起居要態度端莊,擔任工作要敬慎認真,和人交往要忠心誠懇。雖然到了古代認為未開化的蠻夷地區,現今可理解為不同種族或弱勢社會階層,也不可背棄原則。

中醫學醫德的核心價值就是孔子的核心價值--「仁」。在浩瀚的古典中醫文獻,以唐代醫家孫思邈(541年~約682年)在其所著《千金要方》內卷首的一篇:《大醫精誠》堪稱為醫德倫理思想的範本之作。孫氏於文中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 ”這指出在中醫醫道上懷仁心,施仁術,貫穿了儒家精神的體現。

儒學結合醫道,「儒醫」一詞始於北宋,「儒醫」從狹義而言,是既有儒者身分,又履行醫療專業者;就廣義而言即是行醫的讀書人,其個人行為修養和醫務工作表現均符合儒家道德標準,故冠以「儒醫」。醫學不只是一門純粹的科學技「術」,而升華至富人文精神和精湛醫技的濟世之「道」。

近代中醫醫學家,來自書香門第的謝觀(1880~1950)在《中國醫學源流論》中說:「中國醫術,當以唐宋為一大界。自唐以前,醫者多守專門授受之學……自宋以後,醫乃一變為士夫之業,非儒醫不足見重於世」。中醫學理論起源於先秦哲學,漢代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借助陰陽五行理論,將儒學與醫學之間建立起聯繫。唐代文人喜談醫學,甚至描述疾病的詩詞作品也特別豐富,不單成為當時社會的疾病與醫療的文字紀錄,也就是文人關注疾病與健康的明証。詩聖杜甫(712年~770年)是唐代涉病詩詩人群體的代表,其患病過程漫長且複雜,留有疾病詩達百餘首之多。

宋朝之為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巔峰時期,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英國學者李約瑟(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995年)認為“中國古代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在許多方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或歐洲的水準。” 古代科技之一包括了醫學,而宋代智識份子習醫風氣蔚然盛行是主要的推動力,儒生學習醫術成為一種時尚。以至於“無儒不通醫,凡醫皆能述儒”,像蘇軾、沈括、歐陽修等文人,他們大都懂醫術、善養生。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范仲淹(989年1052年)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名言,代表了宋代士大夫階層對醫學的態度。大批有儒學背景的人士走上從醫道路,使得社會上的智識份子崇尚醫學風氣濃厚。

明代醫家龔廷賢(1522~1619)在《醫家十要》中將“存仁心”置於醫家“十要”之首,提出“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濟眾,惠澤斯深”。清代醫家喻昌(1585年—1664年)在《醫門法律》中指出,“醫,仁術也。仁人君子必篤於情,篤於情,則視人猶己,問其所苦,自無不到之處”。文人士大夫在熟讀經史百子同時也研習醫學知識,既可助己助人,又可通過著述醫學來提高自己的聲望,結果促進了醫學發展,也把儒道溶入了醫學之中。醫德與儒道融合一起,所以古典醫籍單一論醫德的少,而醫學著作裡都可以看到不少篇幅是論醫德的內容。直至現代,儒道醫道相結合,選修醫學者不乏尖子學生,從醫者不論那種醫學,都秉持中國傳統醫德為宗旨,診室牆上多見都掛著的題字:「仁心仁術」。

黃智敏博士

畢業於香港珠海學院新聞學專業。 曾於香港商業廣播有限公司擔任助理節目製作人及節目主持人5年。為了接受更高層次的專業培訓,黃先生前往美國深造新聞學。他在東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現稱為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在紐約的華文媒體工作了一段時間后,黃先生有機會 接觸到草藥學領域。他受雇於威斯康星州的人參農場,擔任銷售代表,負責美國東海岸亞裔社區的業務。黃先生受聘在香港設立人參農場分公司時,亦於九十年代在香港清華中醫藥學院接受中醫教育。2000年特區政府公佈了《中醫藥條例》, 黃先生通過考核,註冊為持牌中醫師,開始了注冊中醫師工作。中醫藥就像一個無邊無際的邊疆,是終身學習的必修之地。 黃先生繼續深造,擁有香港中文大學理學碩士學位和廣州中醫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原創文章/視頻,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歡迎留言:

登入/登記成為會員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