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1.08

阴阳理论,人体健康与食疗养生

阴阳概念源于古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和思维模式。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简单地说,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成的开始。阴阳是互助的,阴在内,阳为其外护;阳在外,阴在内辅助。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别,精气乃绝”。意指当阴气平和,阳气隐藏,阴阳和谐时,精神活力就会和谐而旺盛。如果阴阳分离,精气也就会竭尽,导致整体健康状况下降。 《黄帝内经》利用阴阳两种相对力量的相互作用来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人体的应用。    

2. 阴阳理论的基本内容:
  • 阴阳对立制约:例如天为阳与地为阴、动为阳与静为阴、热为阳寒为阴、日为阳与夜为阴等的对立。  
  • 阴阳互根互用:例如动态的蜂助静态的花传播花粉、静态的花供应花蜜给动态的蜂的互用。
  • 阴阳消长平衡:例如四季天气的消长,春季阳长阴消,夏季阳盛于阴,秋季阴长阳消,冬季阴盛于阳。四季的阴阳消长订立于一个平衡的时间内。
  • 阴阳相互转化:例如水遇寒能转化为冰(阴)或水过热能转化蒸气(阳)。
3. 中医将阴阳理论应用于人体健康

维持人体生命最基本的是人体的活动功能(阳)和人体的营养物质(阴)。正常人体健康是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学说广泛应用于人体活动功能和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以下是一些例子:

呼吸系统:肺主呼吸,我们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肺的呼吸功能是维持生命的活动功能(阳)。 氧的作用是供应细胞的有氧呼吸,透过酵素的催化作用,将食物转化为人体细胞的重要营养物质(阴)。             

消化系统:脾主运化,食物被脾的消化功能(阳) 转化为身体的营养物质(阴)。相反,人体的营养物质(阴)是提供人体活动功能的能量(阳)。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阴阳学说如何应用于人体生理功能(阳)和人体所需要的物质(阴),以维持我们的生命。

阳:脏腑等生理活动功能。  

阴: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     

4. 如何应用阴阳理论解释人体健康?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别,精气乃绝”,指出阴与阳相互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取得阴阳之间的相对的动态平衡,身体便处于健康的状态,反之身体是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阴阳对立制约:人体的活动功能(阳)和人体的物质(阴)相互存在,对立。过多的活动(阳)会消耗过多的物质(阴),太少的活动则不能制做适量的物质,导致不平衡,故需要制约,以达到适当的平衡。

阴阳互根互用:功能(阳)和物质(阴)是相互依存的,一方不能独立于另一方,缺一功能(阳)或物质(阴)就意味着生命无法存在。例如,没有身体的营养物质(阴)就无法实现肺的呼吸、脾的消化等功能(阳);同样,如果没有这些功能(阳)就不能产生人体的物质(阴)。  

阴阳消长平衡:功能(阳)和物质(阴)必须在适当的范围内平衡,例如劳逸适度,作息定时,适当饮食,是平衡阴阳的例子。太多的功能活动(阳),会消耗大量身体物质(阴),导致阳长阴消,故必须进补食物(阴),以达到阴阳平衡。如身体累积太多余的物质,而功能活动太少,形成阴长阳消,那么多余的物质就必须排除,以达到阴阳平衡。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才能达到阴阳平衡。      

阴阳相互转化:功能(阳)和物质(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身体的「阴」精、血、津液滋养身体的「阳」各脏腑活动功能。反之身体的各脏腑的活动功能「阳」产生身体的精、血、津液「阴」。

人体的活动功能(阳)和人体的物质(阴)必须取得阴阳之间的相对的动态平衡,身体便处于健康的状态。  

5. 阴阳理论与食疗养生

中医将各类病症归纳为八纲:寒热(身体感觉寒或热)、虚实(身体物质或功能不足或过多)、表里(身体外因或内因引致发病)、阴阳(总结为阴阳)。热、实、表为阳,寒、虚、里为阴。阴阳是八项基本原则的概括。食疗养生可采用食物的寒、热性质,补虚、泻实功效,和身体脏腑的关联或疾病的本质提出的两种治疗方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取得阴阳之间的相对的动态平衡,身体便处于健康的状态。以下是一些例子:   

虚则补之 寒者热之

人参:温;补肺气虚(强化功能)。用于弱咳,呼吸短促, 畏寒。

鹿茸:温;补肾阳虚(强化功能)。用于阳痿、不育、遗精, 恶寒。

说明:如人体脏腑(肺、肾)功能不足(阳虚),经进食补气、补阳食物后,强化脏腑功能(补阳),令体内阴阳平行。人体阳虚便会感觉寒冷,温性食物可提升体内温度,令寒热适中。        

 

虚则补之 热者寒之  

百合:寒;补肺阴虚(补充物质)。用于肺燥咳嗽、咳血,低热。

石斛:寒;补胃阴虚(补充物质)。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口干、口渴、干咳、潮热。

说明:人体内物质(阴)不足,经进食补阴食物后,补充物质(阴),令体内阴阳平行。人体阴虚有内热感,凉性食物可降低体温,令寒热适中。

 

实则泻之 热者寒之

金银花:寒;清热解毒(制约亢进功能)。用于肺热咳嗽,发热、咽喉肿痛、困倦 。

夏枯草:寒;清泄肝火(制约亢进功能)。用于肝火引起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说明:热邪侵入人体,导致人体功能亢进。清热解毒食物可以制约亢进的功能,平衡体内的阴阳。寒性食物可降低热邪引起的内热,令身体回复适当的体温。

 

实则泻之 寒者热之

高良姜:温;散寒止痛、和胃止呕(提升低下功能)。用于胃寒冷痛,吐泻, 畏寒。

胡椒  :热;温胃止痛、下气化痰(提升低下功能)。用于胃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说明:寒邪侵入人体,导致人体功能下降。温里散寒的食物可以提升低下的功能,平衡体内的阴阳。热性食物可以驱寒,恢复人体适当的体温。

 

补气类食物

牛肉 山药 鳝角 马铃薯 泥鳅 香草 粳米 大枣 糯米 栗子 扁豆 鸡肉 豇豆  猪肚 蜂蜜 猪肾

 

补气中药

人参 西洋参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扁豆 甘草 大枣

 

补阳类食物

冬虫夏草 狗肉 羊肉 虾 胡桃仁 海参

 

补阳中药

鹿茸 巴戟 肉苁蓉 仙茅 杜仲 狗脊 骨碎补 补骨脂 益智仁 冬虫夏草 蛤蚧 紫河车 菟丝子   

 

补血类食物

胡萝卜 猪心 龙眼 猪蹄 葡萄 狗肉 何首乌 花生 阿胶 菠菜 乌贼 荔枝 桑椹 猪肝

 

补血中药

当归 熟地黄 何首乌 白芍 阿胶

 

补阴类食物

木耳 牛乳 百合 龟肉 枸杞子 鳖肉 松子 牡蛎 向日葵子 蛏子 乌鸡 淡菜 鸡蛋 江珧柱 鸭肉 黑芝麻 猪肉

 

补阴中药

沙参 麦冬 天冬 石 斛 玉竹 黄精 百合 枸杞子 桑椹 旱莲草 女贞子 黄精 龟板 鳖甲

 

温里类食物

韭菜 干姜 辣椒 花椒 鲤鱼 茴 香 鲩鱼 赤砂糖 肉桂

 

温里中药

丁香 干姜 附子 小茴香

 

清热类食物

水芹 蚌肉 椿叶 粟米 白菜 绿豆 豆腐 苋菜 金银花 马齿苋 茶叶 蒲公英 菊花脑 茭白 苹果 苦瓜 番茄 黄瓜 螺狮 西瓜 菱 香蕉 猕猴桃 甘蔗

 

清热中药

夏枯草 芦根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金银花 牛黄 土茯苓 龙胆草 苦参 黄连

 

淸热解毒药

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鱼腥草、败酱草、土茯苓、

白花蛇舌草、白头翁、射干、山豆根、马勃、穿心莲、白蔹、漏芦、蛇莓、秦皮。

郑利泉中医师

学历 :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 上海财经大学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硕士, 加拿大约克大学企业管理硕士, 加拿大约克大学学士, 香港大学中医高级文凭。
专业资格 : 香港注册中医师。
工作经验 : 曾任大中华中医药网主编、大学教育机构中医药课程讲师、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诊所注册中医师。
参与的研究项目: 曾参与大学中医药保健品市场研究、中医药在线模型VR/AR教材开发项目。
出版/著作 : 内容包括〈金匮肾气丸论述〉、〈中药保健品的消费者价值与品牌策略研究〉、〈中成药保健品品牌敏感对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等文章。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