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析食物对身体的影响源于「药食同源」的理论,和食物药物分类的方法: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功效。「四气」是指食物的寒、凉、温、热性丶「五味」是指食物的味道是酸、苦、甘、辛、咸丶「归经」(肺、脾、肝、心、肾) 是指食物对特定脏腑、经络具有影响性作用丶和功效。
四气: 寒、凉、温、热
《黄帝内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指出食物的阴阳属性发展出寒、凉、温、热的分类。《黄帝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强调治疗(包括饮食调理)需根据食物的寒热性质反向调节身体的冷热,间接说明食物具有寒热之性。
五味: 酸、苦、甘、辛、咸
《黄帝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 「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指出五味与五脏、五行间的对应关系。酸影响肝,苦影响心,甘影响脾,辛影响肺,咸影响肾。《黄帝内经 灵枢·五味》谈及五味对五脏的补泻作用,如“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等,不同味道对应不同脏腑,并产生特定作用。《黄帝内经 素问·五脏生成篇》:「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将五味与五脏对应,指出五味对脏腑的滋养或影响。
动向:升、降、浮、沉
《黄帝内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隐含升浮(向上向外)与沉降(向下向内)的特性。《黄帝内经》未有直接提出食物的「升降浮沉」,间接体现「升降浮沉」的例子侧重 ”身体的气机”,《黄帝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高者抑之,下者举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提出调理气机需根据病势反向调节(如「下陷者升提」「上逆者降气」),食物的「升降浮沉」由此衍生出。 例如升浮食物可治疗气虚下陷(如脱肛),而沉降食物可治疗气逆上冲(如呕吐)。
归经:肺、脾、肝、心、肾
《黄帝内经 素问·宣明五气》:「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将五味与五脏对应,如酸味药物作用于肝经,辛味药物作用于肺经。这是“归经”的理论。《黄帝内经 灵枢·五味》: 「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进一步结合五色食物对脏腑的补泻关系(如甘味缓肝急),隐含“食物-脏腑-经络”的联系。《黄帝内经 素问·五脏生成》:「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黑当肾、咸。」,将颜色、气味与脏腑结合,如黑色食物(如黑豆)入肾经,白色药物(如百合)入肺经,为“色味归经”提供依据,指出不同颜色的食物对不同脏腑的滋养和治疗。
功效: 处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证候。
食物的功效能调和身体阴阳、补虚泻实、退热驱寒、解表治里等病证。
3.1 四气(寒、热、温、凉)
- 寒凉食物(西瓜、绿豆、冬瓜、丝瓜):应用于清热、泻火、解毒,适合热性体质(口干、便秘、利尿)。
- 温热食物(姜、洋葱、大葱、辣椒):应用于散寒、温阳、活血,适合寒性体质(怕冷、腹泻、解表)。
- 平性食物(蜂蜜、大米、猪肉、山药):平和,可健脾养胃。
3.2 五味(酸、苦、甘、辛、咸)
- 酸(山楂、乌梅):消食化积、收敛固涩(止汗、止泻)。
- 苦(苦瓜):清热燥湿(降火、通便)。
- 甘(怡糖、红枣):补益和中、缓急止痛(健脾、润燥)。
- 辛(葱、姜):发散行气、发汗解表(解表、活血)。
- 咸(海蜇、海带):软坚散结(消肿、化痰)。
3.3 归经 (肺、脾、肝、心、肾)
食物对特定脏腑或经络有滋养和治疗作用而予以归纳:
- 百合、雪梨归肺经:润肺止咳。
- 山药、鸡肉归脾经:健脾益气。
- 玫瑰、茉莉归肝经:疏肝理气。
- 柏子仁、猪心归心经:养心安神。
- 核桃、粟子归肾经:补肾壮腰 。
3.4 动向:升、降、浮、沉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通过食物的动向来调节人体气机)。
3.4.1 升浮食物(动向:向上、向外)
- 食物作用:影响人体的上部或体表。
- 食物功能:发散解表、升阳举陷、宣通气血。
- 食物例子:葱、姜、薄荷:发散风寒,升提阳气。荷叶、升麻:轻清上行,治头晕、内脏下垂。
3.4.2 沉降食物(动向:向下、向内)
- 食物作用:影响人体下部或内脏。
- 食物功能:降逆止呕、通便利尿、镇静安神。
- 食物例子:冬瓜、薏米:利水渗湿,下行利尿。杏仁、雪梨、百合:降气止咳, 润肺下火。
升的食物能提升,主要用于下沉病征。如黄芪、升麻均能提升中焦之气,故适用于久泻所致的胃下垂、子宫下垂、直肠下垂。
降的食物能下降、能抑制,主要用于气逆上行,火热上炎所致的病症。例如,陈皮可降胃气,因此被认为适用于呕吐,而龙胆草则有效地降肝胆火热上炎所致的疾病。
浮的食物能升能散,主要用于体表上病。薄荷、牛蒡子皆为浮散性,故适用于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和透疹利咽。
沉的食物能降气,利尿通便,主要用于内脏或下肢疾病。例如,促进排便的大黄,和诱导排尿的木通都是下沉的药。
4.1 调和阴阳
- 热证(如上火)用寒凉食物(梨、绿茶)平衡。
- 寒证(如宫寒)用温热食物(红糖、桂圆)温补。
4.2 补虚泻实
- 虚则补之: 气虚则用黄芪、小米补气,血虚则用菠叶、猪肝补血,阴虚则用黑芝麻、百合补阴,阳虚则用虫草、羊肉补阳。
- 实则泻之: 湿盛则用薏米、赤小豆祛湿。咳嗽有痰,可以用海藻、海带化痰止咳。 有瘀痛则用桃仁、米醋活血化瘀止痛。
补气、血、阳、阴,理气,活血,温里,消食,祛湿,清热,化痰,解表和你涩等。
按食物分类方法: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功效,可以得出身体健康的应用。
淮山: 甜,平,脾、肺、肾经
功效: 益气,补脾肺,生津润肺,强肾止遗精。
应用: 脾气虚证。用于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大便溏泻。
肺气虚证。 用于慢性咳嗽和气喘
肾气不足证。 用于遗精、白带增多、尿频等。
百合: 甘、寒、肺、心经。
功效: 养肺阴止咳,清心安神。
应用: 阴虚证。 用于肺燥咳嗽、咳血。
心阴虚证。 用于心火引起的持续低热,烦躁不安,失眠多梦。
金银花: 甘、寒、肺、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风热证:用于外邪风热所致的发热,微恶风热,咽喉肿痛。
热邪证:用于高热、口渴、困倦。 因邪热侵入肺气系统。
其他:用于疖、肠炎、痢疾。
肉桂: 辛、甘、热、肾、脾、心、肝经。
功效: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络
应用: 肾阳虚证。 用于恶寒,腰膝酸软,阳痿,小便频数。
脾肾阳虚证。 用于胃痛、腹痛、纳呆、便溏之症。
血瘀寒凝所致气滞证。 用于各种疼痛,如关节炎和腰痛。
莲子: 甘、涩、平,脾、肾、心经。
功效: 补脾止泻,补肾固精,养心安神。
应用: 脾气虚证。 用于脾虚所致的食欲不振、久泻。
肾气虚症。 用于肾虚所致的遗精、滑精。
心虚证。 用于心虚所致的烦躁、心悸、失眠等症。
南瓜子: 甘、平、胃、大肠经。
功效: 驱虫
应用: 寄生虫证:用于绦虫病和蛔虫病和血吸虫病。
山楂: 酸、甜、微温,脾、胃、肝经。
功效: 消食化积,行气化瘀。
应用: 食积气滞证。 用于腹胀、纳差、腹痛泄泻、消化不良等症。
血瘀证。 用于血瘀所致的产后腹痛、恶露。
中医根据个人体质、症状选择适当的食物食材,以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透过了解四气五味、归经与升降浮沉等理论,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日常饮食来维持健康。
< 原创文章/视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欢迎留言:
请登入/登记成为会员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