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 2024.10.31

 

鳳簫聲動,幽思逸想

 

簫鳴鳳下空

洞簫的音色淳厚、柔美,吹奏優雅抒情的樂曲具有獨特的魅力。大詩人李白筆下的名句:「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曾引人多少遐思!龍鳳,乃國人心中最高貴和美麗的形象,而笛簫之聲竟能如龍吟鳳鳴,可想而知,簫音的感染力有多大了。

簫,又有「玉簫」、「鳳簫」的雅稱,這和簫的一段美麗傳說有關。《列仙傳》上記載,相傳在春秋時代(約公元前700年) ,秦穆公有個女兒,名叫「弄玉」,她擇婿的首要條件是必須精通音律。有一位叫「簫史」的英俊少年,技藝超卓,他吹奏簫的時候,彩雲從四方聚合,一隻隻丹頂白鶴在空中來回飛舞,隨即百鳥飛來,爭相和鳴。天作之合,弄玉和簫史終喜結絲羅,成了眷屬。更神奇的是,有一次,夫妻二人正在月下吹簫,竟引來天上的紫龍金鳳。那紫色的翔鳳停在鳳台左邊,金色的騰龍盤在鳳台右邊。這一龍一鳳,舒頸展翅,顯得親切和善,弄玉乘上紫鳳,簫史跨上金龍,頃刻間龍鳳雙翅齊飛,駕起祥雲飛騰入藍天。「人吹彩簫去,天借綠雲還。曲在身不返,空餘弄玉名。」吹簫引鳳,隨鳳而去,雖然無從考證,但多少說明,一旦鳳簫聲動,能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無窮的遐想。

 

借簫寫景 寄語簫音

簫音優柔溫潤,善於抒情,古人喻之為樂器中的「君子」。文人墨客,更是偏愛有加。他們或借簫寫景,或寄情簫中,使簫又增加了一層豐富的文化內涵。唐代詩人杜牧有詩云: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在那夜色生涼的深秋,青山隱隱,流水迢迢,皓月當空,銀光瀉地,忽聞簫音飄飄,詩人尋尋覓覓,未知從何而起?因簫音,而使畫面變成一幅立體的畫卷,情景相生,令人陶醉。 低迴委婉的簫音,幽思曲想,幾許淒楚,則能抒寫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令人心悒。李白的《憶秦娥》寫道: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以「簫聲咽」襯托傷別的情景,寄寓離情,給人以難捨難分的感傷情境。至如元曲《天淨沙·梅梢月》裏所寫的「今古別離最難。故人何處?玉簫明月空閑。」叩問離別的主題,而没有具體作答,只以「玉簫明月」結句,意蘊更在言外。

 

如泣如訴 如怨如慕

多人可能不知道,歷史上很多大事還和簫繫上不解之緣呢。話說楚漢爭雄中,漢軍張良在「十面埋伏」的形勢下,以簫聲引起「四面楚歌」,一下子「吹散」了楚霸王八千子弟兵,潰不成軍。最終迫使項羽敗走烏江,自刎身亡。其實張良所用無他,他只是利用了簫聲的淒清,引發楚兵思鄉的情思。試想想,在月光慘淡、寒星稀落之夜,斷斷續續,嗚嗚咽咽的簫聲,如泣如訴,低迴往復,再和上一首「十年征戰歸無期,千里從軍幾人回?倘若戰死沙場上,白髪爹娘依靠誰?」又或「離別骨肉情,弱子祈父回。空房斷恩愛,柔妻盼郎歸」的曲子,一位遠離家鄉的戰士,心境會是如何?

簫聲嗚咽,像是憂怨,又像思慕,像是哭泣,又像傾訴。是以,北宋文學家蘇軾從聽覺上寫道:「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其聲仿似絲縷一般,延綿不斷,尚能使深淵裡的蛟龍聞聲起舞。

 

鳳簫聲動 清美飄逸

簫音既可寄文情哲意,又極其清美飄逸,有如「涼月慇懃碧玉簫」、「何處玉簫天似水,瓊花一夜白如冰」的境界,美不勝收。從宋代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又可得知,簫還是民間歡慶節日不可或缺的一員: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詞中描繪元夕之夜,車水馬龍,到處火樹銀花,人們吹著洞簫,載歌載舞,一片歡欣熱閙的情境。

「簫」作為文人表徵,是窺探內心世界的鑰匙。「劍氣」與「簫心」,乃文人雅士一體之兩面,一剛一柔,一喻理想抱負,一比幽思衷曲。有如龔定庵的詩句:「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縱橫,淚也縱橫,雙負簫心與劍名。」「來何洶湧須揮劍,去尚纏綿可付簫。」幽怨中見壯烈,纏綿中見澎湃,一種「亦狂亦俠」的儒士風神寫照。

至於武俠筆下,比如桃花島試劍亭裡的一副對聯:「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又別是,一番天馬行空的抒寫境地。

看來,鳯簫聲動的感染力,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李白「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的詩句,也並非完全出於詩人的聯想,假若我們當今的都市人,能從簫音中領略一點它那質樸飄逸之美,或能從陶醉中得到美的薰陶,使精神得到昇華呢。

杜若鴻博士

香港大學法律學士、浙江大學文學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執教於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教授數位傳意與中華文化。2018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人。研創橫跨文、史、哲、藝各個領域,融滙貫通,有「詩行者」之譽。作品有《若鴻的詩》、《詩行者》(雙語集)、「西湖三部曲」(攝影《西湖之夢》、小說《夢斷西湖》、新詩《詩緣西子湖》),樹立翩婉詩風及詩式文創範式。於宋代學術,代表作有《柳永及其詞之論衡》、《北宋詩歌與政治關係研究》。其國學巨著《中華文化論衡》,由香港商務印書館隆重出版。


< 原創文章/視頻,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歡迎留言:

登入/登記成為會員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