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 2022.12.06

 

中國古代手工藝

 

中國古代手工業經歷了一個漫長時段的演變,它不僅反映了古代中國歷史、朝代、經濟和社會的變遷,而且還顯示了中國的藝術觀點和風格以及手工藝技能的變化發展。中國有許多古代手工藝值得關注和欣賞,但由於篇幅的限制,本文只介紹以下古代中國四大手工藝品。

一、陶器

古代中國陶瓷包括兩大類:通過低溫燒製出來的泥製品(陶,意即窯)和通過高溫燒製出來的泥製品(瓷)。早在舊石器時代,中國人就開始製作使用陶器工具。有兩種著名的陶器:彩陶和黑陶。手工製作的彩陶出現于公元前5000年-4000年左右,其抛光的表面繪有紅色、黑色、白色或其它顔色的圖案裝飾,它們是以幾何綫繪製的魚、鹿、豬、鳥、青蛙、人臉等,或者乾脆是三角形、網狀和鋸齒狀的綫條。用輪子製作的黑陶出現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黑陶的陶胎既薄且堅硬,其表面是具有光澤的黑色,看上去就像鋼具一樣。

從秦始皇墓挖掘出來栩栩如生的兵馬俑是上色的陶摸,代表了中國陶製工藝在質量、數量和規模方面的高度發展。唐代强勁的經濟、有效的政府管理以及開放政策,刺激促進了陶器手工業的發展。世界著名的“唐三彩”是以鉛釉上色,有黃、綠、白三色,柔和地配在一起。“唐三彩”雕塑看起來光彩奪目、形體豐滿、自然生動、充滿活力。

龍山文化黑陶雙耳壺
 
中國兵馬俑
 
二、青銅器

在商代,許多甲骨和青銅鑄器都是祭祀和敬拜祖先的工具。澆鑄在這些青銅器(大都是鼎)上的裝飾圖案包括了各種動物,如蟬、虎、水牛、象、兔、鹿、貓頭鷹、鸚鵡、魚、蠶等,以及傳説中的角色如龍、饕餮的臉譜等.根據傳説, 饕餮是貪吃的巨獸,能夠吞嚥幾噸的食物,它是戰爭之象徵。其它裝飾設計如云、河、氏族圖騰和雷紋(生氣勃勃的螺旋形綫條)等,都展示了古代關於自然力量的主題。

到了周代,青銅器的宗教功能減弱了, 它們逐漸成爲向氏族祖先和上天祈求福祉、子孫繁衍以及記載現世貴人之成就榮耀的工具,多有長長的銘文。周朝青銅器製作得比晚商的粗糙,形體笨重下墜,凸緣大而尖細。由於宗教信仰的變更,饕餮、長龍和其它神秘之物的圖案消失了。周代的統治階層不再把動物鳥類看作是保護族群的象徵,而是要被世閒英雄征服或打敗的敵人。在保護墓葬尸體方面,玉製藝術品被列爲佳作。

周朝中期極其奢華的青銅器裝飾似乎在春秋戰國時期到了盡頭。笨拙纍贅的東西被去除了,青銅器表面被打磨成完整簡樸的輪廓。裝飾被更爲嚴格地限制,往往藏匿于表層之下。群龍相扣的平坦式樣演變為戰國後期錯綜複雜的成熟裝飾。活靈活現的鳥類和其它動物點綴在蓋子上。古代中國製作出兩種不同音符的鐘鈴,它們用于為儒家禮儀活動的音樂舞蹈,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在漢代,儒家學説超越了所有其它政治思想,成爲國家的意識形態。儒家正統和進行教化的願望變得强大,以至於一些超人的形象出現了,它們代表了奇妙無比、難以置信的宇宙性神秘主題,如“祥瑞”(吉祥之兆)的圖案,包括鳳凰、白色獨角獸、飛馬、靈芝等。道家也成爲當時重要的精神資源。

中國古代青銅鼎
 
中國編鐘
 
三、瓷器

中國最早的瓷器,即用高溫把高嶺土製作的毛坯燒製出來的所謂“准瓷器”或“原始瓷器”,出現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商代,而真正的瓷器產生于東漢時期。

跟陶器相比,瓷器的質地要堅硬得多,實體更加透明、更加精緻而有光澤。製作瓷器的技術在唐代才發展成熟。唐代越窯的青瓷因其超高技術而聞名,其釉色柔和滋潤,瓷胎薄而堅硬,色彩優美光鮮。邢窯生產的瓷器胎壁厚實,釉以滋潤的白色,形體雅致多樣。在宋元時期,經濟的發展、商貿的激增、城市的繁華、文藝的活躍,這一切都為瓷器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手工藝者的管理儘管規模很大, 但卻非常有效率, 它們分爲兩大系統:官方手工藝者和非官方手工藝者,這兩種管理系統都很複雜,它們反映了高度發展的分工。結果,瓷器手工藝藝術也達到了頂峰,生產出來的瓷器有許多不同的優雅形態、光鮮而不同的色彩、獨特而優美的裝飾,是藝術、手工藝和實用性完美的結合。許多生產中心出產的宋瓷包含三大系統:青瓷、白瓷、和黑瓷。

宋代有著名的“五大名窯”:官窯、汝窯、哥窯、定窯和鈞窯,其燒製出來的瓷器形態雅致、色彩多樣,以浮雕或繪畫細微上釉。最受歡迎的是青色或青瓷色的瓷器。但是,宮廷和文人所用的瓷器都是單色的,强調著釉的效果和形體的精緻。屬於宮廷的官窯建在北宋首府的開封,然後遷到南宋首府杭州。官窯生產的瓷器較其它瓷器更爲精湛高雅,胎薄釉厚,所以看起來通透、純正、光滑、平整,顔色有粉青、草青、奶白、淺青等,“蝦青”瓷是青瓷中最出色的佳品之一。汝窯出產的瓷器以名貴瑪瑙為釉,青色鮮亮,隨光變幻,似玉非玉,被推為北方青瓷之首、五大名窯之冠。龍泉縣的哥窯發明了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瓷器,其表面是滿開片(裂紋),有魚鱗、冰裂、梅花片、墨紋、細碎紋等形狀。河北定縣定窯側因其精製的白瓷而聞名。白瓷不甚透明,工匠們運用雕刻、針刺、模印等各種手段,以各種設計主題來裝飾白瓷。河南的鈞窯以其厚重乳濁、顔色不同的釉色而著名。因爲當地土壤的特點,鈞窯每次燒製出來的瓷器顔色都很獨特而不一樣,呈現出胭脂紅、硃砂紅、海棠紅、梅子青、茄皮紫、天蘭等。

另外,龍泉窯的手工藝者們掌握了精湛的技術,他們製作的瓷器用浮雕和雅致瑩潤的優美釉色裝飾,大都是翡翠青、粉青或梅子青。福建水吉鎮的建窯是生產黑瓷的中心。那裏的土壤含有大量的鉄質,所以燒製後變成黑色。建窯製出的黑瓷有“兔毫”、“鷓鴣斑”、“銀杏斑”等表狀,皆爲珍品,其顔色、斑點和綫條各有不同,其釉質深厚玉潤。江西景德鎮窯在元代把景德鎮發展成爲瓷器城。景德鎮瓷器以形體優雅、胎薄質硬、釉色優美而聞名。及至明代,景德鎮瓷器顯得更加令人悅目,呈現出不同的色彩,還有光亮照人的“甜白釉”和“紅瓷”,它們是中國瓷器歷史上的一大突破。

唐代越窯青瓷
 
宋窯瓷器
 
福建黑瓷
 
四、 景泰藍 (琺琅)

琺琅是一種金屬加工品,它以含有玻璃成分的有色物質即琺琅釉來裝飾,鑲嵌有碎寶石以及其它物質,並以金屬綫條或金屬帶加以分隔,通常都以金銀鑲邊固定。據説,製作琺琅即所謂的“大食製品”之技術是在十三=十四世紀從拜占庭傳到中國的。

寶石琺琅是明代最精緻的產品。各種用細銅絲構製成的不同圖案,被焊接在青銅摸具上,然後填滿五顔六色的寶石,並鍍金鍍銀。寶石琺琅在明朝景泰年間最爲流行,故被稱爲 “景泰藍”。“景泰藍”優美奢華,非常受宮廷和貴族喜愛。爲此,出現了一系列“景泰藍”產品和設計,被宮廷和貴族家庭收藏為珍品。在明朝宣德年間,各種精緻古典、形體優雅、裝飾豐富的景泰藍青銅爐非常流行,它們聲譽斐然,被稱爲“宣德爐”。

清代景泰藍琺瑯盒
 

魏楚雄教授

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光啟國際學者中心講席教授,樹仁大學歷史系卓越教授,河南大學講座教授,博睿出版社(Brill)東西方交流叢書主編。河南大學世界現代史碩士、華盛頓大學博士。曾任Susquehanna University歷史系主任、澳門大學歷史系主任、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主任、留美歷史協會主席等。撰寫和編輯的英文書著有《中美經濟關係,1944-1949年》、《亞洲文化、外交和對外關係》、《澳門—一座國際化城市的形成》和《全球境況下的中國大陸-台灣關係》,並發表了約70多篇中英文學術論文,合作主編了15本中英學術著作。


< 原創文章/視頻,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歡迎留言:

登入/登記成為會員後留言

魏教授,多謝分析!我獲益良多!🙏☺️

#1

Chi Seng Pun

07-02-2023 14:39:44

多謝分析!

如果有一些章節可介紹如何鑑賞這四大手工藝便好了!

#2

Chi Seng Pun

03-02-2023 20: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