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 2024.05.03

 

獨茶樂 不如與人茶樂----潮州工夫茶(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問梁惠王(前400年—前319年):獨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潮汕人的答案是:獨茶樂,不如與人茶樂。

有閒來滴茶

潮人很少獨自飲工夫茶,“無腳不成局”;潮人卻無時無刻、隨時隨地、從早到晚,都在“滴茶”。親友過訪、家人閒聚、忙中稍歇,就沖一泡工夫茶,大家“歇個氣、寬寬食、寬寬詖”。非關追求高深的茶藝茶道,祗是珍惜閒暇,珍惜人情,珍惜生活。工夫茶將閒與情串起來,成了潮汕人的“茶生活”,簡單樸素以人為本的日常“慢生活”。一個“正常”潮汕人,每天“滴茶”不下四五次。

潮人路上相逢,臨別總會說一句:“有閒來滴茶”。不是叫你獨自品茗,是希望你“來”,我們一起滴茶,無你不成茶局。物輕情誼重,茶薄人情厚。

潮州工夫茶既然飲的不僅是“茶”,還是“情”;品的就不僅是茶味,更是人情味。因此潮州工夫茶,需要一份閒心,一份人情。只有人惜閒,才願意停一停,歇一歇,沖一泡薄茶;只有人重情,才會大家坐下來,喝著薄茶聊天聯誼。雖然招呼你的祗是一泡淡(薄)茶,卻是出自我的一份濃(厚)情。

茶薄人情厚

正因為“厚情薄茶”、日常而生活化,潮州工夫茶舍繁就簡:程式簡易,祗有五式;環境簡便,隨時隨地;器具簡單,一個小盅三個小杯加個水盤,僅此而已。 “關公巡城”是爲了讓各杯濃淡均勻,“韓信點兵”是要把盅內殘液滴盡,不讓泡久變澀,影響下沖。其他隨意,因地制宜。因此潮州工夫茶門檻極低,人人即學即會。潮汕男女老少,人人是工夫茶傳承人。

工夫茶用小壺沖泡,一般分三杯分量適中。但滴茶的人數卻不定,經常是杯少人多不夠分。不夠分不要緊,滴茶既是厚情薄茶,有喝沒喝無所謂,喝不上,下輪喝。不夠分原來更好,各人都不好意思佔先,就自然謙來讓去,你請我請。這反而更活躍了滴茶的氣氛,更互動,更熱鬧。更符合滴茶的初心。

潮人滴茶傳統,不但茶壺小,煮水的水壺也小,大概兩到三倍茶壺容量。每一沖茶,倒出一半開水,補回一半生水,重新煮開。這樣,就留下等待,留下空隙,以便敘情。若用大壺,水開了就不停叫,人就被逼著不停沖、不停飲。那樣,人就祗忙著應付喝茶,忘記了聊天。“茶聚”本是為聚而茶,就變成祗有茶,沒有聚。人役茶而非役於茶,潮人不忘初心。

閒、情,就是潮州文化。閒、情,就體現在潮州工夫茶。

潮汕人讚崇“寬活”,寬則不緊,就是從容不逼地生活。

潮語“工夫”一詞,是“精細、講究”的意思。“工夫茶”指的是採茶、制茶、泡茶都講究而精細,卻無武術技藝的“功夫”含義,因此並不是“功夫茶”。潮語“工”“功”不同音,潮人並不混淆。

許百堅先生

許百堅先生出生於潮汕澄海,幼年移居香港,大學主修漢語言文學。自1998年起擔任香港潮州商會潮語課程導師至今,並擔任潮州商會與浸會大學、理工大學、城市大學合辦潮汕語言文化課程的導師。許老師致力於推廣潮州話、介紹潮汕文化、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並倡議成立「香港潮汕文化協進會」。


< 原創文章/視頻,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歡迎留言:

登入/登記成為會員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