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 2023.07.28

惠施﹕穿越時代的大宗師

現時流行一種叫「穿越劇」的劇種,主角可以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中穿梭往來。但很少人知道,原來在中國戰國時代的惠施 (約前370年-前310年) 已提出過這樣的概念﹕「今日適越而昔來」- 我今天在越國,其實是從過去來的。這句話一直以來都讓人相當糊塗 – 試問當時的人怎會想到時間旅行這種問題的呢?更令人驚訝的是﹕惠施提供了一個假設﹕若時間是一個圓環 (《莊子‧天下》提到,「圓環可解也」),那麼,在圓環的某一點,其實都是同時是另一點的前面及後面。那麼,只要方法加速時間的運行,人類是否就能回到過去?再思考下去,我們是否可以由圓環的一端穿到另外一端?

這樣新奇的觀點,在現代也是直到1895年英國小說家H.G. Wells (1866-1946) 才在他的名作《時光機》(The Time Machine) 提到時間旅行的概念,,由此可見惠施豐富的想像力,實在超越時代足足二千四百年,這樣實在太令人驚訝了。

也許實在是走得太前了,惠施的學說和著作並沒有被繼承下去,都已佚失。據《莊子‧天下》篇提到,他的學說有很多方面,著作甚至可以塞滿五架車之多,更指出惠施常常籌辦國際學術會議,與其他來自戰國不同地區的人進行學術討論,例如曾提及南方一位叫黃繚的人就與惠施討論為何天地不墜不陷,又討論為何會有風雨和雷霆,惠施都一一作出迅速而詳盡的回應,這些都肯定可說是古代有關天文和地理學在學術史上的重要理程碑。只可惜當時的會議沒有留下詳細紀錄,有的話也早就散失了。

現時有關惠施的生平,散列於《莊子》、《呂氏春秋》《韓非子》等,其中《呂氏春秋》和《韓非子》提及惠施是魏國的重臣,位至宰相,而《莊子》中多談及兩者無分階級的友誼和種種學術討論。而《莊子》一書最末一篇《天下》,應該是莊子的弟子對當時顯貴的學術派別作出評論,留下了惠施以「歷物」(查探事物) 作為志業,並提到惠施曾提及的一些命題甚至結論。雖然只有吉光片羽,但當中提及的重要命題已經令人感到震撼,例如無限大 (至大無外,謂之大一) 、無限小 (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真空而無限的宇宙 (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等。甚至惠施也想像我們的世界,會否是圓形的?例如,惠施問,「南方無窮而有窮」,若果由南方一直向前走,是否會回到原點 (有窮)?但若果我們所指的「南」是指由地球一直指向下方,那麼是否就會向無限進發 (無窮)?而惠施也再三想像,「地」會否是圓的,所以北方面燕國,和南方的越國的「中間點」,也可以是在世界的另一端,而不是在古代的地圖的中間點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更有甚者,例如太陽剛剛正中,又偏離了(日方中方睨) 和現代量子物理學家W.H. Heisenberg, 1901-1976) 在1927年提出的測不準原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 可以互相對照,而「物方生方死」更和現代量子物理學家Erwin Schrödinger (1887-1961, 常中譯為薛定諤) 提出關於時間和生死的重要思想實驗 – 薛定諤的貓(Schrödinger's cat, 即一隻貓放置於核能的量子盒中,當開盒的一刻, 貓是生是死呢?),是如出一轍的。 如果只有一兩句散句呼應現代科學理論,或許尚能解為穿鑿附會,但是若所有命題都是相通而又與現代的科學呼應的話,就不能單單認為是巧合了。何況《莊子‧天下》篇更提及,惠施用了大量文字去解釋這些命題,由此可見,惠施並不單純提出命題,更有嘗試去作出論證。雖然論證散失了,但這些命題的深化和探索,對現代的科學研究來說,仍然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

除此以外,惠施也提出關於邏輯學、心理學和、語言學的命題 (狗非犬、目不見指不絕、黃馬驪牛三) 等,慢慢就變「白馬非馬」和指-物 (文字和意義) 的命題,在《墨子》的〈經上下〉、〈經說上下〉和《公孫龍子》的〈白馬〉、〈指物〉、〈通變〉,引發出中國古代對邏輯學和語言學的一次盛大討論。這些討論的內容,因篇幅關係,只能另文再述了。

執筆至此,筆者也心裏疑問,其實惠施本人是否也是一個「穿越」的科學家呢?否則他怎麼能在古代,作出這麼多超越時代的論述呢?

符瑋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副教授、輔導心理學博士班研究統籌、以及虛擬實境及正向技術實驗室主任
研究興趣為心理學史,特別是整理古代中國文獻中的心理學素材。
近年完成了由香港研究資助局 的計劃《從墨家、名家及縱橫家探討古代中國心理學史的脈絡》 (香港研究資助局項目編號UGC/FDS15/H07/14)。


< 原創文章/視頻,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歡迎留言:

登入/登記成為會員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