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建築
中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中國人生活在地理環境互不相同的各個區域裏,所以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很不一樣。於是,因當地的地理、資源、氣候和人文狀況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習慣而形成的、具有各種多元風格的建築在古代中國出現了,它們隨著時間而演變。不幸的是,古代中國經歷了多次分裂和戰亂。結果,明朝以前的中國古代建築幾乎沒有什麽保留下來。中國古代建築大都結構不堅固,房子裏的屏風是用木頭和紙張做成的,很容易遭到火災的破壞,從而造成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巨大損失。
中國傳統建築以木製結構爲主,可以分爲兩大類:官方建築和民間建築。官方建築包括兩種:用于祭奠和存放聖像的大型建築,它具有承載伸出屋簷部分重載的斗拱(木頭支架系統),和沒有斗拱的實用性小型建築。在古代中國,官方建築地位很高,包括宮殿、官府、皇家苑宅、陵寢、太廟、孔廟、國子監、軍事建築、驛站,以及半官方性質的建築如鐘樓、鼓樓、市樓、城隍廟、土地廟,佛寺、道觀等等。
民間建築的風格和範圍要多得多, 包括具有不同風格的民居、官員文人的私家園林、按地方氏族和區域血緣關係建立起來的的祠堂、為同鄉商人發展人脈和商業信息建立起來的會館、各種地方書院, 等等。民間建築的空間佈局、結構設計和規模大小因各種地方文化和建築風格而各具特點,所以形成了一個風格多元豐富的建築體系。
用另外一種方式來概況,也可以把中國傳統建築分爲五大類:
1)宮殿,如1421年左右在北京建成的紫禁城;

2)廟宇,如在北京具有北方風格的雍和宮,在蘇州具有南方風格的寒山寺禪院,在北京的白雲觀;

3)寶塔,如九世紀在西安建造的大雁塔;

4)園林, 如頤和園和承德避暑山莊那樣的皇家苑林; 蘇州拙政園和留園那樣的文人園林(明朝園林);

5)世俗住宅,如四合院

大部分中國傳統建築都是用經軸梁架建成的。長長的橫梁把房子分隔的結構性柱子連接在一起,支撐著一連串橫梁,它們升向屋脊而長度逐漸變短。斗拱承重靠懸臂支持的大塊邊際建築部分和上翹突出逐漸變瘦的屋簷,那是中國建築的標志。在南方,終年雨水較多,所以屋頂比較高、屋簷比較翹,利於排雨水和通風散熱。在北方,冬天多雪,所以屋簷比較平直,以免積雪對末端的瓦片造成重壓,而且可以節約成本,夏天還可以在屋頂曬物。


中國建築的屋頂分斜背型、半斜背型或半三角型和錐型。主要用於宗教或朝廷宏大事務的最重要建築通常是用多層瓦片覆蓋的斜背屋頂。屋頂瓦片可以用各種材料和形狀製成,包括不上釉的青瓦、上釉的玻璃瓦、竹瓦、木瓦、金屬瓦、筒瓦、板瓦等。有的屋頂用多層竹瓦鋪蓋,雨水可以順著邊緣的瓦片像珠簾一樣地落下去。中國建築的屋頂通常用上了釉的瓷制物象來裝飾,包括令人寵愛的龍、鳳凰、馬、獅子、怪獸、獨角獸等。它們都是神秘的動物,代表了陽的力量。建築師們經常根據風水,來決定把哪個或哪些物象裝飾安置在墻角肋拱和屋脊上面。

中國建築的墻和柱是非結構性的,它們被用作隔墻和設置屏風。中國建築的窗、門和空間都根據建築的主題而設計成各種形狀。中國廟宇和豪華建築的天花板都被充分裝飾,天壇便是一例。中國建築的樓臺欄杆大都用大理石製作,以顯示其比樓宇本身更重要。建築内的走道都是用燒製的石板磚頭鋪設。
中國古代建築師非常注重根據中國信仰的一些規矩來設計樓宇。他們嚴格遵循風水原則,那是遵從風和水之自然力量的驅動順勢而爲的風水術。風水的思想來源于公元前1100年的《易經》。根據風水,一座樓宇的位置和周圍環境必須與所在地的自然佈局處於和諧狀態,要符合陰陽能量的平衡。比例說,左邊是陽,與天之勢能相關;而右邊是陰,與地之勢能相關。祭拜祖宗的神壇和鐘樓應置於左邊,敬拜神靈的廟宇和鼓樓側應置於右邊。山(陽)應位於建築北部,以阻擋嚴寒的北風。河流湖泊(陰)應位於在建築南部,以促進能量的流動。屋頂的裝飾圖像都有各自的象徵意義。例如,龍代表男性和陽,鳳凰代表女性和陰,烏龜暗示長壽,獨角獸意味著超凡的力量。
中國建築的圓柱、橫梁、支柱、房瓦和裝飾物通常都被塗色,顔色的主題也遵循中國的風水術,每種顔色都跟五種自然元素中的一種相關。最常見的顔色包括:青—代表生長、長壽與和諧的木元素;紅—代表溫暖、吉利、好運和幸福的火元素;黃—代表力量和權力之皇家顔色的土元素;黑—代表黑暗和寒冷的水元素;白—代表寧靜和哀悼的金屬元素。富麗豪華的建築傾向于使用很多吉利的顔色,如黃色、青色和紅色。除了自然界的色彩,文人的花園和庭院傾向于避免多色,都慣用白色粉刷的圍墻和深棕色或灰色屋頂與外界隔開,暗示他們精英的品味和簡樸絕塵的願望。

中國園林藝術與中國山水畫一齊出現,都根源于道學。中國園林曾經是、至今也是藝術思想的表達,代表了人類跟自然世界的密切接觸中產生出來的理念。陰陽理論象徵了人們對自然變化的意識和互動,它使得園林大師們尋求非規律和不期而遇的特點。中國園林藝術的吸引力更加依賴於觀賞者的想象力而非他們的理性力。它有一定的設計原則,但絕不墨守成規。園林藝術的基本因素跟山水畫一樣:它們可能就是簡簡單單的假山和池塘。此外,你會在中國園林裏發現花木和裝飾性建築,如小橋、亭閣、院墻。中國園林觀跟西方園林觀的一個根本不同點是:園林是住宅的延伸,它猶如“畫窗”一般。中國房屋的室内和室外之間不存在什麽真正的分界。

中國園林中的物品同時具有藝術和象徵性,它們有助於調節心態。中國園林裏從不缺少水,它是社會組織和哲學思考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西方園林中必不可少的草坪,在中國園林中側是找不到的。中國園林的各種花卉從不構成一種固定的組合圖形,它們代表了人類情感和生活哲學。例如,在冬去春來期間盛開的梅花象徵著優雅,其五片花瓣分別意寓著幸福、好運、長壽、成功和平安。蘭花花期長,是高貴、潔净和忠誠的象徵。狂風暴雨也折不斷的竹子,代表了韌性、力量和持久的友情。菊花在秋季盛開—是能抗禦秋霜的晚香,它代表了退隱文化。梅、蘭、竹、菊被稱爲“四君子”,它們包含了中國人深刻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態度: 梅花意爲傲,蘭花意爲幽,竹子意爲澹,菊花意爲逸。能夠在寒冬裏生長存活很久的松樹,代表著强壯、正直和忠誠,它與梅竹被稱爲“嵗寒三友”,是正直和活力的象徵。還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在清澈的池塘上亭亭玉立,是純潔和真實的象徵。牡丹是國花和百花之王,它開放時就像一片錦緞,繁華似錦,示意著愛、幸福、財富和榮耀。
中國的四合院是普通居民的宅院,它們最早出現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西周朝代。自那時以來,中國產生了幾種式樣的四合院。最小的只有一扇大門和13個或更少的房間。中等大小的有兩扇門和25-40個房間。完整的四合院有三扇門:第一道是客廳門,第二道是大廳/餐廳門;第三道是臥室/私房門。最大的四合院有四五道門以及各種各樣組合起來的房間,甚至包括花園和假山。

四合院可以容納一家三、四代人,這是古代中國人理想典型的生活模式。四合院既有實用和功能性的各種特點,也有代表了某些信仰的裝飾。它有采光通風和良好視角,為居住者提供了安全、隱私和進行文化節假日活動的空間,同時又可以在平時把喧鬧和塵灰阻擋在圍墻之外。四合院有祭拜天地和各路神仙的必要空間。人們認爲他們、尤其是土地神和竈神爺,是保證四合院内居住者之和諧與好運的關鍵。
中國北方四合院的形狀和大小跟中國南方的不同。在北方,冬季漫長而寒冷,所以那裏的四合院蓋建得很大,冬天可以有足夠的陽光取暖,夏天側可以有新鮮空流入降溫。南方的四合院叫作天井(光井或通風井),其形狀和規模比較小,它是一座大建築内沒有屋頂的外部空間,是讓光綫和空氣進入建築的通道,其高墻側可以在夏天阻擋減少陽光。四合院的居民通常會種養各種花木,如牡丹、梅花、蘭花、菊花、丁香、紫藤、石榴、棗樹等等,它們大都有象徵意義。


簡而言之,中國傳統建築很好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生活模式、宗教信仰、生存哲學、美學觀點和技術進步。因爲篇幅有限,此文無法進一步詳細描述中國傳統建築的更多特點。然而,如果讀者能對中國傳統建築作進一步研究學習的話,那將大大增加其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和興趣,他/她將極有可能跟曾經居住在那些建築裏的人們展開溝通,通過那些建築來進行一場過去與現在的對話。
< 原創文章/視頻,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歡迎留言:
請登入/登記成為會員後留言